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一)

2020-03-02 07:11: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免费答疑预约电话: 西安路39703311

西岗区83682706

中山区62898402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设想:

本专题“向青春举杯”包括三个板块:“吟诵青春”、“体悟人生”、“设计未来”。以青春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启发正值韶光的年轻人,步伐稳健、充满自信地踏上青春之路,扬帆驶向新的里程。

“吟诵青春”中,以诗歌的形式,展现不同时代青年人精神风貌的特征。“体悟人生”借助换位思考的方式,帮助学生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引导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考验。“设计未来”指引学生走上希望的田野,设计人生的舞台。

《沁园春 长沙》是“向青春举杯·吟诵青春”第一篇,属于教材“研习”要求。教学重点在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文本,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描写的意象,跳跃的语言;通过反复诵读,领悟诗人的情怀;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体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把握诗歌的内容大意,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理清不同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那个时代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吟诵,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跳跃性的语言。

2、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清不同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那个时代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在疑难处给予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 要点:

熟悉“吟诵青春”中的诗歌,明确这一板块所创建的场:感受青春的美好,正视青春的责任,审视青春的意义。学习《沁园春 长沙》,指导学生诵读全词。抓关键词理清脉络,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教育学生珍惜青春,树立高尚的爱国热情。

过程:

一、导入

学习要求:(1)多次表情朗读(2)背诵第一篇(3)鉴赏精到的用词用字(4)思考人生的意义。(感受青春的美好,正视青春的责任,审视青春的意义)

二、简介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整体理解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和反动军阀的斗争将要展开。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沁园春•长沙》体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肩负起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相信未来》体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期中国青年面对现实困境,挣扎着摆脱羁绊,憧憬美好未来的理性思索与坚定信念。《让我们一起奔腾吧》表现我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青年决心投身改革追求理想的情怀。

三、整体了解《沁园春•长沙》

1、了解文体——词

“沁园春”,词牌。“长沙”,标题。词,又叫“长短句”“诗余”,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平仄要求。

2、教师泛读《沁园春 长沙》,学生听读,注意语气。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词,教师作诵读提示。

二、赏析课文

1、问: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

页 金三角86730280

华南86500956

兴工街84651279

南沙84399022

金州87807650 凌水84584519 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2、问:“独立”有什么含义?

(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独,还和下文的“怅”有紧密关系,独而产生思索。)

3、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

(“万类霜天竟自由”)(在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4、这里诗人都看到了怎样的秋景?呈怎样的顺序展开?

(这几句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前两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远眺”,写的是“远景”。接下来两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近观”,写的是“近景”。“鹰击长空”是 “仰视”,写的是“高景”。“鱼翔浅底”是 “俯瞰”,写的是“低景”)

5、在这几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好? (染、击、翔)

6、这里的秋景选了哪些意象?,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山、林、江、船、鹰、鱼。壮美多姿,充满生机)

7、“怅寥廊,向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有怎样的作用和意味?

(过渡,由看到思,由景转情。一个“怅”字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惆怅和思索。“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眼”。)

8、“谁主沉浮”有什么含义?具有怎样的心境?

(谁来主宰你的盛衰枯荣——谁来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

9、请概括上阕的内容。

(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

10、上阕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当然要回答的。不过诗人没有直接说,而是通过一群青年学生的活动和行为来暗示性应答的。分析他们的活动和行为,有怎样的状态?

(团结友爱,关心国家,敢于斗争,蔑视权贵,年青有为)

11、请分析下阕的领字。 (“忆”。)

12、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出水,浪遏飞舟?”抒发怎样的情感?

(下阕抒发了改造的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大任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表现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

13、这里暗引了一个什么典故?

(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

14、哪几个字反映全词的结构脉络?

(由“立”到“看”再到“问”,再到“忆”最后到“记”)

总结:本词思路清晰,情贯其中。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而读诗最主要的是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我们要学会通过反复诵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等途经,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评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背诵、作业

《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教学设想:

“向青春举杯·吟诵青春”板块,共有三篇,《沁园春 长沙》是“研习”的第一篇,已经教完,《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是其余两篇。《相》是“研习”篇,《让》是自读篇。这两篇都是现代诗歌,合并指导阅读。教学重点在了解作品创

第页

免费答疑预约电话: 西安路39703311

西岗区83682706

中山区62898402

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文本,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描写的意象,跳跃的语言;通过反复诵读,领悟诗人的情怀;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体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把握诗歌的内容大意,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理清不同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那个时代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吟诵,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跳跃性的语言。

2、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清不同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那个时代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在疑难处给予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 过程:

一、导入

作为年青人,在感受青春美好的同时,我们也常常感到不如意,或者身处困顿,面对眼前的挫折,面对当下的逆境,我们当怎么办?今天我们学习《相信未来》,看看前辈的名人如何对待。

二、简介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整体理解

此诗写于1968年,这时正值*时期,这一时期几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空白期,然而民间的创作却顽强地生长着,诗人食指无疑是其中杰出的一位民间写作者。就在16-19岁的青春时期,食指便以一代人灵魂的历程写出了《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相信未来》等30余首为时代立言的好作品,这些诗歌不胫而走,在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中广为传诵。食指《相信未来》在那个阴云密布的时代,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尽管“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尽管“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悲哀”,人们依然用“美丽的雪花”,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现在重读依然让人动心。

三、学生朗读

1、散读

2、指名朗读

3、讨论第三段的朗读,如何断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四、理解诗歌的意象

1、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包含着诗人情感和意念的诗歌中具体的形象。

2、请在本诗中找出一两个意象加以解说,或者按照老师提示,做理解分析: (1)“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灶台”:

(“蜘蛛网”、“灶台”的意象,包含着贫穷困顿,远离家门、漂泊流浪悲伤。这一句也是诗歌时代背景的点化。) (2)“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紫葡萄”比喻美好的事物;“深秋的露水”给人惨淡凄凉的感觉。第二句,自己该得到的美好的东西被别人占有。整个意象表现自己惨淡凄凉的境地。)

(3)第3节,“排浪”“大海”“涌向”“托住”:

(“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是“我”竖起的“手指”;“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是“我”展开的“手掌”。诗人要用这样的巨手,“摇曳着曙光”,“摇曳着”“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在海天的大幕上,“用孩子的笔体”率真而坚定地写下“相信未来\"。表现色彩明亮、宏伟壮阔的景象,表达了理想的永不泯灭,体现年轻人的豪情。)

(4)“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理解:“孩子的笔体”。 (“孩子的笔体”,意在“稚拙”,表现纯朴与率真。)

页 金三角86730280

华南86500956

兴工街84651279

南沙84399022

金州87807650 凌水84584519

五、朗读《相信未来》并感受体悟。

六、朗读《让我们一起奔腾吧》,老师补充背景资料

这首诗是江河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原诗有一个副标题——献给变革者的歌。当时,中国刚刚从“*”*的岁月中走出,进入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整个社会充满了寒冬过后春天所带来的欢欣气息。诗歌用纷繁的比喻和意象描绘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达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呼告人们一起奔腾,和自己一样与春天一起走向美好的未来。

七、请在本诗中找出一两个意象加以解说,或者按照老师提示,做理解分析: (1)第一章第1节,“春天”、“海洋”与“冰块”的相撞:

(“春天”象征改革开放的时代,用“海洋”与“冰块”的相撞,象征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特征。) (2)第四章最后一节的理解。

(在改革开放的春天,决心投身建设,奉献力量,抒发自己建设美好世界的愿望。) (3)对第3节意象的理解。

(重在展现春回大地的环境。诗人告诉人们,“春天正迎着我们走来”,我们前行的道路上刚刚布满了“花瓣”,“金色的声音”在刺激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奔腾吧!“为了歌唱”,玉兰花已经“把洁白的心向蓝天打开”,“繁星似的迎春到处闪烁”。在这节诗中,诗人仍然用了许多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玉兰花”“迎春”“金色的声音”“阳光”“鸟儿”“花瓣”“紫丁香”等等。“玉兰花”洁白的心象征着诗人纯洁的心灵;“迎春”的盛开则是春天到来的标志;“金色的声音”可以是阳光下花开的声音,鸟儿飞翔的声音,也可以是阳光下人们歌唱的声音、奔腾的声音;“像影子一样在身后晃动”的“紫丁香”和其他所有的铺在路上的“花瓣”一样,预示着我们前行的路途上没有了“狂风”,因为春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把更多的“花朵”和美好送来。这一节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自信和强烈的向往。)

八、作业

1、完成《同步导学》有关练习。

2、模仿这两篇诗歌的形式,写一首现代诗歌。

《十八岁和其他》《我的四季》

教学设想:

两篇课文在“向青春举杯”的“体悟人生” 板块,都属于研习要求。因为阅读难度不大,故放在指导阅读中处理。“体悟人生”借助换位思考的方式,帮助学生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引导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考验。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词语。通过整体感知,诵读品味,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2、帮助学生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引导学生认真对人生进行思考,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考验。 教学重点:

1、通过整体感知,诵读品味,结合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

2、掌握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评价作者在文中表述的人生思考和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评价作者在文中表述的人生思考和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布置预习任务,请学生的家长协作完成《十八岁和其他》的教学:看完本文,标出文中最能引起共鸣的语句,与孩子交流。如有可能,也给自己的孩子写封信,说说心理话。

2、熟悉文本《十八岁和其他》,引导学生从家长与子女两个角度,畅谈阅读感受以及和父母交流后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第页

免费答疑预约电话: 西安路39703311

西岗区83682706

中山区62898402

1、检查预习,听写字词:

似水流年(解释:时间快),晨曦初露(写)缠绕(读rao),沉湎——缅怀,眷恋(注意写法),懊悔(注意写法),惆怅(注意写法)急躁(写读zao),怪癖(读 pi),摭(zhi)拾,光宗耀祖(注意写法),蓬莱仙境(读写),其乐融融(注意写法)

2、亲情,人类社会从远古就有的一种最为朴素、最为原始,也最为绵长的情感。 一个人从脱胎于世,便构成了他与父母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缘分,于是有了漫漫人生路上相依相守、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与责任。

对这个世界来说,你可能只是一个人,但对某些人来说,你可能就是整个世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的箴言——《十八岁和其他》。

二、解题:

本文选自《台湾散文精粹》。杨子,生于1923年,原名杨选堂,广东梅州人。作品有《浸洒的花朵》、《感情的花朵》等。暨南大学商学院毕业。历任《前线日报》、《中国时报》、《新生报》、《民族晚报》主笔,并任教职,兼涉政界。曾任台湾大学讲师、中興大学副教授、台湾省政府編译室主任等职。

本文是一位父亲在儿子十八岁生日时,回忆过往,对孩子的成长写下的感言。以感性的文字表达了理性的观点,以平等的态度向孩子倾诉发自内心最真挚的建议。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自读提示:

(1)东东的父亲在给儿子的信中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2)父亲在信中表达了哪些观点?对于“两代人的矛盾”,作者有怎样的看法? (3)标出文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语句,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4)你对自己的父母满意么?为什么?你准备怎样和他们沟通? (5)文章里选了几个怎样表现父子亲情的细节 ?

(6)仿照例句造句:“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四、讨论总结

1、讨论问题

(1)东东的父亲在给儿子的信中表现了怎样的态度?(平等、理解、反省、激励)

(2)父亲在信中表达了哪些观点?(不要轻易否定父母的人生经验,不要总是站在对立的立场叛逆,和父母多沟通做知心朋友,多读书享受读书的快乐,珍重青春珍惜时光。)

(对于“两代人的矛盾”,杨子分析了形成的原因:①受到流行观念的影响。“父与子”时常被看做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韵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②父母的愚昧和落伍。父母在思想上老旧得追不上年轻人的时代。③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年轻人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④两代之间缺乏沟通,缺少平等和理解。他认为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不能有时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

(3)标出文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语句,说说你感动的原因。(略) (4)你对自己的父母满意么?为什么?你准备怎样和他们沟通? (略) (5)文章里选了几个怎样表现父子亲情的细节 ?

(半夜抱孩子看医生,拍照,假日带孩子骑脚踏车到处炫耀,托起孩子身体为他洗澡,抱孩子在走廊上走半夜,陪孩子考幼稚园、考初中、考高中等。)

(6)仿照例句造句:“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十八岁使我想起冲破云幔、光芒四射的朝阳,使我想起春意盎然,开始吹拂于江南塞北的春风,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壮志和追求。)

2、总结

随着社会发展,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逐渐从“家长制”向“忘年交”的角色转换。调研显示,当大学生和父母“产生矛盾”时,八成人会选择和父母“主动进行沟通”,只有13%的学生选择“冷战”方式来解决;当问及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父母一般会充当什么角色”时,父母单方面给予“忠告”的只有37%,另有63%的父母会采取“像朋友一样和我分担”、“视情况而

页 金三角86730280

华南86500956

兴工街84651279

南沙84399022

金州87807650 凌水84584519 定”、“作为旁观者,让我自行处理”。 其实亲情一直在我们心中,它陪伴我们度过生命中每一刻快乐和不快乐。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将心中的话大声说出来,告诉父母,我们爱他们,也将永远记得他们的爱。

五、练习作业

(1)回家给父母看课文,和父母好好沟通一回。(2)做《同步导学》练习。(3) 预习《我的四季》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明确散文的学习方法,理解《我的四季》中赋有哲理的话语。

2、引导学生认真对人生进行思考,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考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这就像一年的四个季节一样,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自读学习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我们哪些启示?

二、自读研讨: 自读提示:

(1)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有着怎样的特点?

(2)作者的人生之春是艰辛的,但作者没有无尽的感慨命运的不公,她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3)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4)划出作者对人生感悟的句子,说说这些感悟给你怎样的启示?或者按照老师的提示作思考解答: ①“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②“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③“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④“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人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三、讨论交流

(1)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有着怎样的特点?

(运用象征手法,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比做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文章表面写的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其实是在写作者的一生经历和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春季,播种希望;夏天,战胜磨难;秋天,感悟收获;冬天,自我检点。)

(2)作者的人生之春是艰辛的,但作者没有无尽的感慨命运的不公,她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作者没有怨天怨地,而是意识到了自己在获得生命的同时,也应当承担起生命赋予自己的责任。文中这样写到:“我只有低着头,弯着腰,用尽我全身的力气压着我的犁头,我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命就像奔涌的洪流,如果没有岛屿或暗礁,岂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是啊,不经历风雨,又怎能看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老师也真心希望每一位同学,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3)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从文中可见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贯穿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4)划出作者对人生感悟的句子,说说这些感悟给你怎样的启示? ①“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说明一个人既然拥有了生命,他就有责任为自己的生命地块即人生负责。在人生的历程中不要指望别人来为你的人生做什么,自己的生命质量只能由自己来决定和完成,自己的人生只能是自己走过。)

②“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这种期待,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生命征程中的信念和动力,信念和动力能够鼓励一个人在自己人生的路途中奋力前行,为一个既定的目标不断地付出自己不懈的努力。一个人一旦有了信念,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生命的奋斗之中去。)

③“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强者与弱者是自身与厄运抗争而决出的高下,并非依赖外部的扶助而产生的结果。)

④“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人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

第页

免费答疑预约电话: 西安路39703311

西岗区83682706

中山区62898402

得。”

(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所有的欢乐和痛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在生命的最后季节,一个人就不会有什么人生的遗憾和哀叹,也不会有什么生命的愧疚和寂寞。)

四、总结赏析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哪个季节感悟最深刻,你能有感情的将你最喜欢的段落为大家读一读吗、评一评?

(女作家把生命比做一年的四个季节,她在自己的人生四季中认真生活,无悔付出,在历经了人生的各种坎坷、痛苦、磨难后,她这样警醒后人: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

2、一个人的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对于这句话,你又有何理解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呢?

(不要总沉浸在过去,要珍惜现在,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对待生命,奋斗、无悔。可以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精辟论述。)

3、“四季”在我们身上又如何理解?

(读书上学——春天,就业奋斗——夏天,中年成就——秋天,老年退休——冬天)

总结:人生的四季是短暂的,青春更是转瞬即逝。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更应该懂得如何面对生命,如何珍惜青春。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到:“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走,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在过每一分钟”如果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在生命中的每一天认真的生活,无悔的付出,那么,在未来,我们也会坦然地对自己说:哀叹和寂寞的,将永远不会是我!

五、布置作业:(1)完成《同步导学》练习。(2) 预习“设计未来”,在A、B方案中,选择你喜欢的方案。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我的五样》

教学设想:

两篇文章位于“向青春举杯”“设计未来”的版块,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课文浅易,故用“指导阅读”来处理。

教学目标: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型学习。

2、文以载道,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 教学重点:

1、《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 体会马克思选择职业的原则,明确职业选择的意义。

2、《我的五样》 熟悉游戏的步骤,思考自己追寻的目标,探究人生的价值。 教学难点:

1、《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 明确职业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做出适于自己的职业规划。

2、《我的五样》 平心静气进入游戏,思考自己追寻的目标,探究人生的价值。 教学方法:

1、《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 研讨法。

2、《我的五样》活动体验法。

课时安排:2课时。1课时教学讨论,1课时活动体验。 教学讨论教案:《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

教学要点: 熟悉文本,体会马克思选择职业的原则,明确职业选择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文是马克思17岁在中学考试中的德语作文。面临中学毕业的卡尔,像大多数的同龄的孩子一样,开始思考毕业后的去向,开始思考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中学是个关键时期,一个还没有成年的少年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真正具有了自我意识,开始认真地考虑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我是谁?我将在社会中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一直困

页 金三角86730280

华南86500956

兴工街84651279

南沙84399022

金州87807650 凌水84584519 扰着我们,是的,我们需要知道生命存在的意义,需要知道我们未来如何选择职业。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马克思给我们的建议。

二、作者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三、朗读课文(自由散读)

四、交流研讨:

1、马克思认为哪些因素会干扰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虚荣心,脱离现实的幻想。)

2、马克思提出了哪些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原则?

(马克思提出应考虑个人喜好、身体条件、自身能力等三方面的原则。)

3、找到最能反映文章观点的段落与文字。

(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

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4、马克思对自己在未来从事什么职业,并没有明确的回答。你能根据文章的有关内容,说出他所向往的职业? (为人类谋幸福,立志为人类劳动。)

5、选择职业,为什么要做到追求人类幸福和实现自身完美的统一?马克思十七岁时的思考对你选择职业有什么启发?说说你的想法。

(追求人类幸福和实现自身完美并非矛盾冲突,追求人类幸福可以实现自身完美,实现自身完美只有通过追求人类幸福的途径最为高尚。个人可以根据马克思的意见指导自己未来选择职业。)

五、归纳总结

1、朗读精彩段落

2、结束语:

人生是需要设计的,人生是可以设计的,有无人生设计对于一个人一生事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极为重要。美国哈佛大学30年前曾对当时在校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没有目标的人有27%,目标模糊的人有60%,短期目标清晰的人有10%,长期目标清晰的人只有3%。30年后追踪结果表明,第一类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长期在失败的阴影里挣扎;第二类人基本上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没有多大的理想和抱负,整日只知为生存而疲于奔命;第三类人大多进入了白领阶层,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只有第四类人,他们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几十年如一日,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最终成了百万富翁、行业领袖或精英人物。在这个人才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年代,在座各位必须对自己要有独特的人生设计,时代也需要每个人对自己进行负责任的人生设计。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六、活动体验:

1、结合人生感悟,填写你的理解和选择:

我最珍重的品德—— 我的主要特点—— 我对幸福的理解——

第页

免费答疑预约电话: 西安路39703311

西岗区83682706

中山区62898402

我对不幸的理解—— 我最能谅解的缺点—— 我最厌恶的缺点—— 我喜欢做的事情—— 我喜爱的英雄—— 我喜爱的文学家—— 我喜爱的格言—— 我喜爱的座右铭——

2、我未来的人生打算: 《我的五样》 活动要点:

熟悉熟悉游戏的步骤,思考自己追寻的目标,探究人生的价值。 步骤1:好好想想,写出你认定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只能写五样。 步骤2: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一定是你的真爱,请再确认一下你的五样。 步骤3:按照顺序依次划去,并简要写出放弃的理由。 探讨:

1、这是一次虚拟的选择,实际上是作者对自我生命存在意义的追寻。结合你对文本的理解,简要概括作者决定取舍的理由。作者采用叙述心理测验过程的方式表达人生观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选取“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时,首先选择了“水”“空气”“阳光”,因为这是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随后作者选取了“鲜花”;选择“鲜花”的理由是作者认为鲜花象征着生命的美好。在选择生命中最后一样东西时,作者放弃了“父母”“孩子”“爱人”,而最终选择了“笔”。不是“父母”“孩子”“爱人”不珍贵,而是只有五样东西可以选择,“笔”是作家的真爱,在生命赖以存在的原动力。作为一个作家,存在的意义就是写作,放弃了手中的笔,生命便失去了意义。

这种方式表达人生观点,真实而生动形象,能够在比较中突出主旨,写法别致。)

2、你最后的选择是什么?请认真想想,这是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吗?是你生命存在的意义吗?写一段话,表明自己的选择与理由,珍藏起来留给未来的自己,或与知心朋友交流,相互勉励。

3、结合自己选择的体验,阐述下列两句话的含意。

(1)人们在清醒地选择之后,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点,便像婴儿一样,单纯而明朗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一旦清楚“我为何而生”后,一切就变得非常清晰而有意义。这是作者在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生命存在意义之后的释然,这让作者感到轻松,

灵魂深处变得异常单纯,“我”的生命里写作是唯一不可以放弃的追求,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这种清晰的答案甚至能让人有种不可抑制的兴奋。)

(2)我细心收起自己的那张白纸,一如收起一张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桨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明白了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创作后,就明白了“我”人生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既然“我”存在的意义如此,那就开始“我”生命的航程吧,在有着狂风骤雨的生活里,用“我\"的笔奋力画出一条有价值的生命航道、为社会奉献出尽可能多的宝贵精神产品。)

本版块作业:

1、摘抄精彩的语言,作为以后自己写作的素材。

2、给自己的父母写封信,用心和父母沟通一回。不少于800字。

3、写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4、经过一周语文课,总结一下你建立了哪些好习惯?还有哪些好习惯没有养成?你以后打算怎么做?写成一个小总结和同学或者老师交流。

更多教育文章请登录:http://www.daodoc.com/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2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大堰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孔雀东南飞》教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一).doc》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