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

2020-03-02 16:42: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3、学会扬长避短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以及缺点和不足。

2、懂得扬长避短,树立信心。

3、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和同学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动画体验:播放《骆驼和羊》的故事

2、说说骆驼和羊出现的分歧

3、说说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

4、师总结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

二、击鼓传花话优点 活动

三、真心卡片丢短处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活动

四、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1 4.亮出我自己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悦纳自己;

2、培养学生敢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敢于表现自己。 教学难点:

1、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

2、激发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个性习惯;

2、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完善,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课前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

2、准备动画片《毛遂自荐》等;

3、学生准备“我来露一手”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想先送同学们两句话:“行行行,我能行!”“棒棒棒,我真棒!”大家一起大声地来说一遍吧。

2、师:大家说完之后是不是都变得信心满满呢?老师一直认为大家都是最棒的,老师也知道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小绝活”,上课之前老师也让大家准备了,请问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向大家展示一下呢?

3、学生进行自我展示,亮出自己独特的一面,老师给予热情的回应并带领其他同学为做展示的同学鼓掌。

4、设计意图:通过小小的展示活动,让同学们肯定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激发同学们的自信心。

二、深入活动,认识自我:

1、师:同学们,我们能够展示的不仅仅只有自己的“小绝活”,也可以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向同学们说一说最近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请问还有哪些同学想来展示一下呢?

2

2、引导其他同学对展示自己的学生进行评

3、请同学们思考:当众亮出自己是什么感受?

4、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活动,让孩子们正确面对他人的评价,激发同学们的挑战精神,不断地尝试,寻找自己的优势,大胆展示自己。

三、制定计划,自我完善:

1、思考:对自己哪些地方不满意?最想实现什么愿望?该如何实现愿望?

2、制定“阳光计划”,把自己想要改善的方面和改善的地方都写在计划中。

3、引导学生观察自己,与之前的自己做比较,感受自己的进步。

5我爱我的家人

教学目标

1、感受家人对自己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爱。

2、对家人讲话有礼貌,关心家人的心情,学会关心、安慰家人。 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2、能和父母家人平等沟通,互相理解。 教学准备 爱心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感受着家人的爱。那是妈妈的拥抱、爸爸的目光、可口的晚餐……爱,不只是一个字。

二、我的爱是一句贴心的话语。 一句关心的话、礼貌的话,就可以使家人感到温暖。

1、你会说课本中的这些贴心话吗?

2、你还会说哪些让家人高兴的话?

3、第三幅图中的孩子为什么不高兴?嫌家人啰嗦。 奶奶为什么会唠叼? 听了男孩的话奶奶会怎样想? 交流:你对家人有礼貌吗?你关心过他们的心情吗?你会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家人吗? 说一说,懂得与家人说话的语气。 交流一下自己的经

3 讨论:充分感受家人的爱。 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三、我的爱是一个小小的举动。 有的事看起来很简单,只是举手之劳,我们用心去做好它,就能给家人带来快乐和温暖。 像课本中的这些事,你做过吗? 说说自己对家人的爱,相互赞赏和鼓励。

四、我的爱是理解的微笑。 有时,你和家人之间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你是怎样处理这些事的呢?学学文中的滔滔。比比谁的感受

五、活动。 把你对家人的爱写下来。记录自己的爱心故事。

六、总结。 爱就是相互理解,相互关心,一起分享……家人爱我,我也爱家人。 爱是什么? 爱是一句体贴的问候。 爱是餐桌上一句简单的“真好吃” 爱是进门时对亲人的一个灿烂微笑。 爱是卷子上一次又一次的进步。 爱是寒冷严冬一杯热腾腾的茶。 爱是父母病床前的一杯温开水。 爱是上楼时爷爷奶奶的小拐棍儿。 爱是放在家人嘴里的一块糖…… 学会付出爱吧,因为爱就在我们身边

七、课后践行。 师:爱就是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一起分享……我的家人爱我,我也爱我的家人。把你对家人的爱写下来,可以是一个小故事。

6、温馨的港湾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

2.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要感激、孝敬父母。 3.在家庭生活和社会实际中感受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知道在生活中的每一天,家长用无声的爱呵护我们的成长。 4.能够向家长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理解他们。

5.体会家人培养自己的辛苦。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制纸话筒。

4 2.学生向家人了解自己名字和家人名字的来历。教材实物投影仪、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初探

上课之前,问问家人及同学名字的来历,听听有关名字的有趣故事。

二、课中深究

1、激趣导入 :教师将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并介绍,那每个人的名字基本上是不相同的,一个人名字的诞生,寄托着家人的希望,还记载着一段温芯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寻名字背后的故事。板书:名字的故事

2汇报展示,合作探究。猜名字 :名字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只因为这里面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寄托着家人的期望,而使得一个个名字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我们玩的游戏名称叫“猜猜看”。我说名字的故事,你们来猜猜看这个人的名字。

学生自由发言:我爸爸姓张,我妈妈姓杨。请问他是谁?

我爸爸姓谢,我是下雪天生的,爸爸妈妈希望我像腊月的梅花,“凌寒独自开”。你知道他是谁吗?

我的名字是我的爷爷起的,他希望我长大后振兴中华。你猜他是谁? 感悟深化,提升认识。说名字故事 课件播放:姓氏的由来

1.四人小组介绍自己或家人名字的来历。 选几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 师小结:原来你认为名字只是什么?现在你知道了自己名字的故事,也听了那么多同学名字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

2、小记者行动

问题引导:同学们,我们班有30个同学,肯定有 30 个小故事,你想不想知道这30个小故事呢?我们现场去采访采访。

5 2.学生采访活动,记录名字的故事

用各自的方式记录自己、采访对象或家人名字的故事。如:连环画、漫画、谜语、对话等进行交流引人同样的爱话题。

3、观看录像。

(1)鸟爸爸外出觅食,鸟妈妈留巢护雏,一家人共享美餐。 (2)狮妈妈为保护小狮子,驱赶来犯的侵略者,与之殊死搏斗。 (3)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在池塘里学习游水。 ……

4.教师:参观了动物之家,你们有什么感想?

5.小结过渡:关爱自己的孩子是动物的本能,而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对孩子的爱就更博大、更深厚了。 6.揭题:同样的爱。

二、歌曲激情,初步感悟

播放音乐《妈妈生下我》,这是一首同学们很熟悉的歌曲,听曲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成问题,拓展延伸。1.投影出示爷爷背着孩子的场面(教材中第一幅图)。

(1)图中表现的是谁的爱? (2)假如背上的是你,你会怎样想? 2.出示书中第二幅图。

(1)图中的两个小朋友为什么都很高兴,他们的礼物是怎么来的? (2)特别是小红,缝制的布娃娃有什么好高兴的呢?

(3)想像一下,一位白发苍苍、戴着老花眼镜的老奶奶是怎样缝制这个布娃娃的?当时你看到了这幅情景,你会有什么想法? 3.出示书中第四幅图。 看图后,说说妈妈的爱是什么? 4.四人小组说说自己家中的爱心故事。

6 5.小结:在生活中的每一天,家人用无声的爱,呵护我们成长。有了家人的爱,我们感到特别幸福快乐。可是,在家庭生活中,也有令我们感到不愉快的时候,这不,小强就遇到了伤心事。 6.表演书中第三幅图(父亲责备孩子)。

(1)观察:在什么情况下,爸爸投去这样的眼光?这是一种怎样的眼光?

(2)这是责备啊,怎么说是爱? (3)听歌曲《好爸爸,坏爸爸》。 7.读小诗《同样的爱》(书中)。

8.除了这些,你平时还受到过哪些爱?这些爱又是什么?

情感升华,自由表达 :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爱着自己的人的感激。

三、课后实践

1、诗词欣赏:《家》

2、课下收集歌颂父母、母爱的名人名言。

3、投影出示:学习教材中的诗歌《母亲颂》

7、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感受爸爸妈妈为家庭的温馨付出的辛劳。

2、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

3、明白家庭的幸福、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无私付出。

二、【教学准备】

1、观察妈妈的手,与自己的小手对比有什么不同。

2、课前调查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来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

3、音乐、诗歌

三、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

7 1、以联系实际活动贯穿全课。使学生在活动中领悟人间真情,激发爱心奉献,领略爱的幸福。

2、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把课堂创设成自己的家。 创设各种情景,如同回到自己实际生活,用行动感染,从内心真正体验。

3、在交流合作中演一演,实现情感调动,培养孝敬父母、帮助父母的思想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全家福导入

1、爸爸妈妈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请他向我们介绍他的家庭。

2、看了照片,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们的家庭呢? (温暖、幸福)

师:说得真好。可你们知道吗?父母为了你们,为了家付出了多少艰辛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去更深地了解他们。(板书课题)

(二)、大手和小手

1、猜谜:有一家人,共有十个兄弟,他们长短不一,胖瘦不一,他们团结起来是最强大的。(打一人体部分)

(谜底:手)

2、对比中出体验:观察书中妈妈的手,并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妈妈的大手和自己的小手有什么不同,从而激起他们懂得体贴妈妈的思想感情。

生:妈妈的手很粗燥,有很多茧,而且还开裂。我的手很光滑。

3、看图,妈妈的手为什么会这样,她的手做了什么?结合实际,说说你妈妈的手做了什么?

4、妈妈的双手是那么勤劳,让我们一起来表达感激之情好吗?

8 《夸夸妈妈的手》(放背景音乐)

妈妈的手,可以用魔法把白净的米,变成香喷喷的米饭。

妈妈的手,可以用面皮粗糙的鸡蛋,变成黄黄的、诱人的鸡蛋羹。

妈妈的手,可以把脏兮兮)的衣服,变成洁净的漂亮的衣服。

妈妈的手,可以用小魔棒把一团团彩色的毛线,变成一件令人羡慕不已的彩色毛衣。

妈妈的手,是一双温暖的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头,使我心里充满了安全感。

妈妈的手,是一双粗糙的手,因为她对我付出了太多。

妈妈的手,是我人生路上的指明灯。使我走上正确的道路。

妈妈的手,是一双温暖的手,是一双奇妙的手,是一双勤劳的手,是一双灵巧的手,同时也是一双充满母爱的手。

师:妈妈用勤劳的手给你们带来了幸福感,你们现在吃的、穿的、用的都需要用钱来买,那这些钱都是怎么来的呢?

生:爸爸妈妈上班、做生意挣来的。

师:是的,同学们,爸爸妈妈为你买漂亮衣服,使你们拥有了美丽;给你们买吃的,使你们拥有了健康;花钱送你们来读书,使你们拥有了知识。你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他们每天辛勤劳动一点一点挣来的,做为他们的儿女,你们都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吗?

(三)、图文结合,初步理解

观察书上的两幅图,着重通过图中的爸爸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鼓励学生在对待学习上也应该如此。

(四)、交流体验,深入体会

1、小组讨论交流:谈谈自己到爸爸妈妈上班地方的所见所闻所感。

2、通过学生自己的调查了解,谈谈父母一天的工作,使学生能更深的了解父母持家的艰辛。

9

3、小组交流,谈感受。

(五)、感悟深化。

1、引导学习《今天我当家》,父母的恩情如何报答,请用实际行动来分担父母的辛劳,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激之情。你准备怎么做,请写下来。

2、共同唱响《跪羊图》。(放背景音乐)

8、我爱我的家人

活动目标:

1、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2、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亲人,学会理解和关心亲人,特别是掌握一些方法,如说贴心的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理解家人。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家庭生活照片、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歌曲导入。

1、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问:你从歌里听出它唱了什么?

2、板书课题《我爱我的家人》

二、活动过程:

(一)、我的家人我介绍

1、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讲述自己与家人发生的感人故事。

2、学生展示照片,介绍自己与家人发生的感人故事。

(二)、列举现象,展开评议

1、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几个同学的表现,看看他们做得对不对。(课

10 件展示)

2、爱心采访:

]你对你的家人说话有礼貌吗? 你关心过他们的心情吗? 你会把身边的心事告诉家人吗?

3、爱心调查:(课件出示题材)

4、在生活中,我们如果和父母发生了矛盾,你们是怎么化解的呢? (直接沟通、写信、留纸条)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朗诵小诗:爱是什么

2、写心意卡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将心意卡献给家人

2、周末和家人设计一个活动计划。如:旅游、爬山等。

9、说说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2、知道遇到困难和问题怎么办,找那些部门,能够说说自己的学校,介绍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自己的学校,能给他人介绍自己的学校,知道遇到困难怎么办。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我们的学校”小调查。

11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听歌曲《校园多美好》,边听边看校园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校。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我最喜欢的校园一角

教师;我们已经在学校生活了两年多。在这里,我们学习、活动、玩耍……学校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阅读教材P24页,下面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是哪里?为什么?

学生交流:可以同桌讨论。

教师:阅读教材P25页的阅读角,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是哪里?为什么?

学生交流:举手发言(图书室、文化墙、足球场等等)。

活动二:我们的学校不简单

教师:我们不仅喜欢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更关心学校的发展、变化,以及在这里发生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课前老师已经请同学们做了一个了解我们学校的小调查,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调查成果吧!

活动三:有了事情找哪里?

教师: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你知道该找哪个部门吗?

①小明当上了年级小记者,写完的广播稿应该送到哪里呢?

②教室的门锁坏了,找谁来修理呢?

③如果同学的手指弄破了,到哪里去包扎呢?

④对学校午餐有好建议,该到哪里反映呢?

⑤我想借几本书看,去哪里借?

⑥我在操场上捡到一件外套,该交给谁?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知道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吗?请有经验的同学分享一下吧!

学生交流:(看门牌;看校园示意图;指示牌、找同学或者老师帮忙等)。

活动四:一起画张平面示意图

教师:相信同学们对我们的学校非常熟悉,接下来请同学们来画一张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可以简单地显示出学校的样子,也帮助我们更加熟悉校园。画完之后请同学们自愿来展示一下你的绘画成果。

12 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收获颇丰吧,请把你的收获与小组成员分享一下吧。我们的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好好爱护我们的学校,让我们的学校变得更加美好。

10、给学校画张“地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观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相关经验。

2、指导学生正确辨别方向,能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周边环境图。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的准备

1、学生回忆画学校平面图的步骤

2、根据学校大门,帮助学生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组织学生讨论注意事项及怎样才能画好路线图

二、外出活动:学生带上纸笔和相关工具

三、汇报探路情况

1、说清楚探路的方向,沿路经过了哪些地方

2、把自己的记录和本组同学进行交流.

四、完成学校周边的线路图

1、启发学生为商店、大厦、报亭、车站等建筑和其他设施设计图例

2、讨论画线路图和画学校平面图有什么不同

3、小组合作,完成线路图

五、小结

11、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教学目标:

13

1、热爱学校,关心学校,尊敬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劳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养成随时收集周边信息的习惯。

3、知道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的工作人员和各种设施都是为培养学生服务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了解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讨论:

1、你们每天和老师朝夕相处,还观察到老师做了哪些工作?老师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2、校长每天都做什么?通过这次和校长零距离接触,你们感觉了解校长了吗?

3、采访电脑老师

4、英语老师:请学生根据平时和老师的接触说一说对老师的了解。

5、图书馆老师:鼓励学生踊跃借书。

6、传达室的爷爷

请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说一说,然后请几个学生模拟表演,完成任务。

三、学会感恩。

12、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学校名片,激发学生关心学校、热爱学校的情感。

2、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像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良好个性。 活动准备:

14

1、设计表格,搜集有特色的名片。

2、准备硬卡纸、彩笔、剪刀等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初识名片,激趣导入

1、生活中,名片有什么作用?

2、小组交流自己带来的名片,看看别人在名片上介绍了什么

3、导入活动主题:同学们愿意为学校制作一张名片吗?

二、找出学校的特点

1、你对学校有了哪些了解?(地理位置、校园环境、教学设施、荣誉、老师和同学的情况、开展过的大型活动)

2、汇报结果

3、游戏--“校园之最”快速抢答

如:学校最有名的人是( )学校最美的地方在( )等

4、教师小结

15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上)

最新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复习题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doc》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