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局工作汇报

2020-03-02 00:05: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区农业局工作汇报

20xx年是我区全面推进现代化的启动之年,也是宏观形势更加严峻、发展困难明显增多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农口条线广大干部职工坚持科学发展主题,紧扣农业现代化主线,立志争先领先率先,强化创业创新创优,以超前的理念谋划工作,以务实的举措破解难题,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3.3亿元,同比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万元以上,同比增长14.6%,各项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坚持群策群力,农业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

按照全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部署,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下发文件,将全区农业现代化指标逐项、逐年分解落实到各镇、各职能部门,并成立区、镇两级领导小组加强工作推进;通过全面对标,摸清实情、分出难易,对于按时序进度能顺利完成的指标科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予以有力推进,对于完成有难度的指标制定专项工作计划予以重点突破;通过加强与统计、工商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大对指标监测的跟踪督查和指导力度,将我区被低估的实际数据全面客观反映到农业现代化指标的监测体系中去,有效扭转了上级认定数据滞后于实际情况的不利局面。

预计至2012年底,我区农业基本现代化综合得分能达到75分以上,在全省耕地面积20万亩以上的涉农县市区中的排位可前移15位以上,21项指标中有4项能提前实现目标值,分别是:第7项(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97%)、第9项(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80%)、第14项(高标准农田比重60%)、第16项(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90%)。

(二)狠抓推进落实,五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1、万顷良田工程基本建成。全面完成沟渠路林桥涵闸等基础设施工程,孟河镇、西夏墅镇建成安置房51.7万平方米,工程区拆迁农户安置基本结束,目前已做好了迎接省国土厅对万顷良田工程全面验收准备工作。

2、2011年度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初步发挥效益。通过组织开展“百日大会战”,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顺利完成小型泵站更新改造21座,新建防渗渠道126公里,渠系配套建筑物1895座,高效节水低压管道17.25公里,排水沟整治48.3公里,平整土地2300亩,共涉及薛家、罗溪、西夏墅、春江等4个镇16个村委共3.6万亩灌溉面积,并在当年的夏收夏种中初步发挥了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成果丰硕。着力提高园区管理水平,积极开发、建设、完善园区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对入园企业种植布局、产品产量及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实行数字化监管。依托我区优质农业资源开展农业企业招商引资,全年共组织16家次农业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同时帮助农业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拓宽销售渠道。扎实推进镇、村创建市、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年新建XX区西夏墅现代草坪产业园、XX区罗溪彩叶树农业产业园等2家市级农业产业园区和孟河现代园艺产业园区、春江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区、罗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等3家区级农业产业园区。

4、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惠民效益凸显。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新一轮村庄环境整治,全年共完成968个自然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其中二星级“康居乡村”257个、三星级“康居乡村”18个,春江镇长江村被评为省级先进村。不断建立健全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2012年全区共有52个项目通过市级立项,投资总额2187万元。

5、农村改革富民工程推向纵深。一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量质并举。全年农户工商登记入社率达80%以上,新增农地股份合作社10家,完成人均耕地0.1亩以下的村组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95个,股权证发放、股东静态管理机制、内部管理制度等股改工作基本到位。二是适度规模经营步伐明显加快。通过发挥区镇两级农地流转有形市场功能,对农业产业化流转面积进行政策倾斜,全年新增规模经营面积近3.5万亩。稳步推进新龙生态林农户承包地、农村住宅“双退出”补偿机制试点工作。三是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快速推进。高效农业保险项目范围拓展到果林、大棚、畜禽等产业,通过建立健全以村会计为骨干的农险队伍推广体系,全区农业企业基本做到应保尽保,高效设施农业投保覆盖率达21%,保费收入865万元。

(三)强化开拓进取,十项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1、粮食单产再创新高。据统计部门数据: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1.6万亩、单产465公斤/亩,分别比去年减1.26万亩、增24公斤/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4.6万亩、单产642.5公斤/亩,分别比去年减0.1万亩、增23.5公斤/亩;小麦面积14.88万亩、单产323.73公斤/亩,分别比去年减0.4万亩、增22.53公斤/亩。区农业局被评为全市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年共计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2399.81万元,做到“一喷三防”中央补助物资全区全覆盖。建立小麦万亩丰产片1个,百亩丰产方2个;建立水稻整建制推进镇2个(薛家、孟河),万亩丰产片4个,百亩丰产方4个。建立5亩以上商品化育供秧基地15个,全区实现机插面积8.64万亩,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

2、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7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2.2万亩,有力地推动了设施蔬菜、草坪、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全年共组织申报了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92个,成功获得项目补助资金2484万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012年我区有4家农业企业被市政府认定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常州新区怡泰食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全年三资投入农业7亿元,进一步提升了农业发展后劲。

3、农产品质量迈上新台阶。完善“区有监管处、镇有监管站、村有协管员”的三级网络监管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公共服务网络全覆盖。在全区8家规模种植基地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管。组织各镇积极做好农业快速检测站建设和完善,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全年共申报无公害农产品24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4个,复查换证无公害农产品及产地21个,新增“三品”基地面积16.493万亩,占耕地面积66.6%,新增“三品”养殖面积1.16万亩,占水面面积66.3%。“瘦肉精”检测合格率达100%。

4、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推进乡镇“五有”农技站建设,全区共修缮业务用房2789平方米,购买仪器设备和办公设备238套(台),各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明显提升。抓好职业农民培训,通过举办专家讲座等形式,全年共培训职业农民6673人次。持续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对全区50个村1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大大提高了关键技术到位率。

5、农业生态环境大幅改善。以常泰通道绿化、录安洲湿地建设、万顷良田农田林网绿化等项目为载体,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万亩,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计划。通过推广秸秆固化、工业原料化、基料化、秸秆气化等多种利用模式,2012年全区秸秆多种形式利用4.75万吨、占29%,顺利完成现代化指标任务。全年申报并建设规模禽畜场沼气治理工程6处,申报并建设太湖水五期循环农业项目5个,争取省级财政补助资金410万元,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在春江、罗溪、西夏墅、孟河等四镇种植绿肥5000亩,发放以奖代补资金30万元,并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3000吨,抓好耕地质量建设。

6、农田水利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立足顶层设计引导,对照省水利现代化指标,结合我区水利发展现状,科学编制了XX区水利现代化规划,对全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作了专项谋划。全年投入4242.42万元,顺利完成2011年度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和薛家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共计改善项目区灌溉面积约3.73万亩,预计灌溉水利用系数可提高至0.63,每年的节水、节电效益为120万元,每年可减少清淤及整修土方约3万立方米,增加粮食产量56万公斤,产生经济效益350万元,为项目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物质保障,开辟了农田水利现代化工作的新局面。

7、防汛能力进一步提升。认真组织全区各防汛单位集中力量进行汛前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坚决整改,同时出资100多万元,新购多批防汛物资和器材。录安洲洲头左侧治理工程、新北工业园区沿江防洪除涝工程、三井大湾河拓浚工程、农村河道疏浚等防汛工程相继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2012年汛期我区连续克服包括台风“苏拉”、“达维”、“海葵”等三次大的强风暴雨袭击,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实现安全度汛。

8、水环境面貌根本改观。我区成立河道长效管理区级专门督查组,加大全天候巡查力度,做到河道管理分段、定人、定责、定标、定奖惩,从3月份开始,河道长效管理工作连续10个月在市级考评中未扣一分、位居第一,为实现全区城市长效管理“保二争一”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9、节水型城市创建和水资源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全面开展节水型企业、医院、学校、宾馆、社区等创建活动,目前,新日化学、新东化工、新港热电等三家百万吨以上用水企业通过了市节水办进行的水量平衡测试验收,7家节水技改企业已通过市节水办验收。加强水政执法力度,继续开展水资源专项执法活动,全年共查处8起水事违法案件,进一步巩固了专项整治的成果。历时近2年的全区水利普查工作圆满结束,普查成果顺利通过国家、省、市水普办的审核验收,取得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数据,为科学开展水利工作提供了实质性资料依据。

10、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为保障,努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走上良性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全区17个列入市级扶持的经济薄弱村共投资2.2亿元,发展物业及村级农业增收项目,实现村集体收入稳定回报。37个村级经济年收入在50万以下的村与政府机关开展结对挂钩帮扶工作,村均增收15万元,并且每村落实稳定收入来源项目。市、区两级增设400万专项扶持资金,开展帮扶脱贫工作,帮助建立镇级物业扶持项目,所得收益归经济薄弱村支配,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经济造血功能。

(四)立足为农服务,作风效能建设扎实有效。一是认真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以领导干部下基层开展“三解三促”活动为载体,深入一线帮助贫困村查找“病根”,开出“药方”,做到有详尽可行的实施方案,有明确具体的扶持对象,有切实有效的帮扶举措,真正把强村富农的实效摆在帮扶工作的首要位置。二是持续推进基层站所创建省市级文明先进单位活动。结合“争做农民满意的优秀农业干部、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活动,切实加强基层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搞好思想教育,大力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着力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勤政为民、业绩突出的基层农口干部队伍。孟河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被评为2012年度江苏省农技推广服务先进集体,罗溪镇水利农机站被评为2012年度XX市农机化技术推广先进集体。三是积极开展“勤廉双优”岗位教育活动。在区纪委指导下,全区农口系统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推进“勤廉双优”岗位教育活动,强化宣传引导,注重高效整改,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形成了具有农口特色的岗位勤廉标准,为广大农口干部职工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行为准则,有力地提升了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绩效。

区农业局汇报

农业局团县委工作汇报

农业局财务工作汇报

农业局上半年工作汇报

农业局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农业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

区农业局经济工作计划

区农业局工作计划意见

区农业局工作要点

区农业局工作计划意见

《区农业局工作汇报.doc》
区农业局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