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2020-03-03 21:11: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1年11月2号、2012年1月4号

二、实习地点:

广东省博物馆、火炉山森林公园

三、指导老师:

xxx教授

四、实习目的:

1.通过观察岩石与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解理与端口等物理性质加深对岩石、矿物的认识与识别;

2.认识节理、岩脉,风化地貌、球状风化等地质现象;

五、实习内容简介

1.前往广东省博物馆参观,主要是自然馆,近距离认识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解理与端口等物理性质;

2.前往火炉山实地学习认识节理、岩脉,风化地貌、球状风化等地质现象。

六、实习报告内容:

一直以来,我们学习都是通过课本的一些文字而获得对事物的认知、获取新的知识以及懂得其中的道理。总的来说,这也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但是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办法是实实在在地接触它,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样的道理。 在这一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这一门课程,说实在的,其中有很多关于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方面的定义和概念,尽管这些概念在表达上说得很具体,但很多时候,因为我们并没有见到或者接触过这些东西,我们在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和偏差,也许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原因,我们这一门课程又加多一个实习课,也就是让我们能够在课外接触到这些东西。而这次我们的实习的内容包括:一是到广东省博物馆参观,二是到火炉山森林公园去游览。

说到广东省博物馆,这还是第一次去,去到这里后才发现这里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一看的。当然这一次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参观博物馆的自然馆,特别是我们的课程息息相关的一些东西,例如是我们还没有见过的一些矿产资源、地质资源等„„

下面先从总体介绍一下广东省博物馆的一些概况: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以广东历史民俗、艺术、自然为三大主要陈列方向,其中包括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三大部分。作为广东省三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对于增添广州市的文化色彩和氛围、体现广州华南文化中心地位、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把广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广东省博物馆藏品中,有木雕、家具、竹刻、牙角雕、漆器、织绣等文物,且多为广东本地所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潮州木雕是广东省博物馆最具地方特色的收藏门类之一,数量达二千余件,藏品数量的质量在国内各馆中居于领先地位。潮州木雕因其主要分布于广东东部的潮安、潮阳、普宁、揭阳、饶平、大埔、澄海、汕头等古代曾属潮州府管辖的地区,习惯上统称为潮州木雕。潮州木雕经过唐、宋、元、明历代的不断发展,至清代进入全盛时期。

由于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多了解一些和我们课程有关的东西,其中与最大的亮点便是它的自然馆。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矿物厅、地质环境厅等。

在恐龙厅,首先看到的是巨大的马门溪龙,足足有两层楼那么高。进到厅内细看,会看到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因为有些恐龙小的难以置信,与想象中的霸王龙等是一个巨大的反差。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着重观看了矿物厅、矿产资源厅和地质环境厅。在矿物厅和矿产资源厅陈列了好多矿物质及矿产资源,形态各异,有液态的、粉末状、石块状,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等等。还有些比较珍贵也很漂亮的岩石,比如云母、石英石等,千姿百态、五光十色,吸引了在观游人的眼球。

在地质环境厅,我们领略到了中原大地的各种地质遗迹资源。而且,了解到了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影响。比如,由于所处地区的地质元素的构成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某种化学元素含量大,会造成当地某种疾病高发或比其他地方多发。通过对地区地质环境的了解,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地方性多发病。

在自然馆里,我们看到了以前在书上学到的地质地貌的标本,如同亲身触摸一样,也学到了许多以前听到过的或不了解的很多东西。比如某些岩石的一些特征、作用,一些绚烂晶体的由来等;这些东西虽然在我们学习的课本里面有很详细的介绍,但到了我们真正亲眼看到以后才发现我们以前的很多有关这方面的理解还是不够到位的。此外,我们还了解到了矿产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的一些知识;了解到了地球的演化和在宇宙中的运转;了解到了一些最原始的生物、海洋生物,也看到了它们的骨骼。从中折射出了中原大地的万千气象,反映出了河南远古时期的地理环境,说明了河南的资源的丰富多样。曾经知识理论上的东西,我们在现实中看到了,并亲身接触了,对于我们自身是一种提高、进步 。

而说到去火炉山森林公园游览,我们是在学期末才去的,虽然天气比较冷,但同学们的热情也是挺高的,而且这一次是由老师我们去参观,这样还是不错的。

火炉山,一个很有特色的名字,因为从天空俯视其形状像葫芦,原名为葫芦山,因其山上泥土多为红泥土,空中看上去为火红色,所以称火葫芦,又简称“火炉”,因此又名火炉山。

另听闻,以前此山经常打雷,山上大石多是被劈开一半的居多。这种说法极其荒谬,因为我们看到山上那些裂为两半的大石头是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而不是什么打雷造成的。其中主要就是这些石头在受到阳光直射的时候,它的温度很快升高,如果突然受到雨水的冲洗,这些大的岩石的表面的温度就会很快下降,而这些大岩石的内部的温度仍然还很高,这样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岩石的表面就会开裂而出现裂缝,而后在雨水的冲涮和浸蚀下,这些裂隙会越来越大,最后承受不住自身的重力而裂开,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正是这样的情况。

火炉山山上自然气息浓厚,除了爬山小路之外没多少人工痕迹。空气非常好,林木繁盛,水源富饶。山中猪头石、鸡枕石,三间二廊等自然景观,在民间享有盛名。不过这次我们去的时候,火炉山正在修环山公路,造成在一些地方出现黄沙满天飞的状况。特别是在山脚的一些地方,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山上的情况还好一些。

火炉山上最传奇的莫过于猪头石。猪头石其气势浩大,似是一小石山屹立于山峰之上,仰瞻猪头石,高约5米,长6米,100余吨重,由两小巨石顶住,仿佛凌空飞来,搁在石棱倒插的火炉山云峰山石之巅,科学解释为第四纪冰川过处

的遗留物。

在山峰形成的同时,由于岩性结构在太阳暴晒和昼夜温差下产生层状物理风化作用,峰顶临空的棱角以及一些块体较小的山石的棱角逐渐消失,山上到处都是圆润光滑的岩石,体积较大,又处于暴露于山顶经阳光、雨水、温度、风力的侵蚀外表岩层龟裂并成层状剥落,这样一层一层的剥落,才使其没有棱角,质地光滑,从我们学习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的角度来说,这些石头是由于球状风化形成的。岩石下的巨大缝隙也是因为球状风化所形成。

岩石的风化程度又分为微、中、强三种,老师也向我们讲解了有关节理的知识,节理分为张节里和剪节理,张节理一般发育较稀,节理间距较大:而剪节理发育较密集,节理间距较小,例如,岩石上的那种很大的裂缝,像被劈开一样,那种便是张节理发育所致;而岩石上那种密密麻麻的很小的裂缝像岩石被击碎一样的便是剪节理发育所致。但无论是张节理还是剪节理都是因为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才形成的。

这次到火炉山参观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与平时我们单纯的死记硬背学习书本上理论知识相比,这种参照实物的讲解更能让我们容易理解记忆,可谓事半功倍。

游览于奇山怪石高树古木之间,由于有了专业的或半专业的眼光,我们更加惊异大自然造物的神奇,,缓慢的地质作用在漫长的时间中显得异常强大,不可阻挡,我们也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七、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外出实习,我收获很大,知道了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把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才是关键。在平时的考试中能写个头头是道,但到了工程实际中却不明所以,这样的学习难道是我们所需要的吗?比如,我们在广东省博物馆里看到的矿物岩石标本时,我们很多同学都不能根据自己看到的一些特征而说出它的名字,直到看了标签才恍然大悟;又比如,我们在火炉山上见了裂开的岩石却分不清是属于何种风化,是哪一类型的节理,这样的状况难道就是我们学习的结果了吗?这还远远不行,我们要将学会将所学的东西应用于实践,这才使我们的最终目的。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