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2020-03-03 17:09: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自鸦片战争之后,腐朽的清王朝的统治便开始陷入内忧外患中,帝国主义的铁蹄踏遍了中国的每一寸国土,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与此同时,民间的起义力量此起彼伏,先有太平天国,后有辛亥革命,而后者成功地结束了清朝统治,为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然而,仅仅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三个月后,代表旧势力的袁世凯极其领导的北洋军便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在政治上,他恢复帝制;在经济上,他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的利益;在文化上,他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潮。孙中山先生毕生追求的“独立、民主、共和”一去不复返,辛亥革命宣告失败。

究其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说:

第一,革命纲领具有模糊性,最终导致革命主体的复杂性。以同盟会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甚至幻想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同时,他们将所有矛头直指满清王朝,而忽略了力量同样强大的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使他们也混入革命阵营。如武昌首义后革命党人竟然推举反对革命黎元洪出任都督,这无异于养虎为患。阳夏之役后,革命党人与黎元洪之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逐渐颠倒,后来,黎元洪窃取实权。最终,大权被袁世凯收揽。

其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马克思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恰恰忽略了这一点。虽然革命党人也进行了大规模的革命宣传,但却没有深入到最底层的民众中去,没有把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人民群众发动起来。晚年孙中山先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在遗嘱中曾检讨了“唤起民众”之不足。

其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从革命政党内部来说,成分复杂、派系繁多、矛盾尖锐。如阳夏之役后,江浙联军攻克南京,革命中心有东移之势,此后,南北议和在上海举行,临时政府的筹备工作在沪宁一带展开。而这使得一些自居“首义之功”的湖北党人大为不满,孙武等人甚至从此屈从黎元洪。而上海方面光复会的章太炎等人早与同盟会交恶,所以也对黎元洪大加赞助。而这两个集团却忽略了共同的敌人——袁世凯。此后,袁世凯得以安全地在一旁坐收渔翁之利。

其四,缺乏可靠的革命力量和忠诚的革命武装。革命党人的革命武装大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这样的武装不仅不能成为革命的有力支撑,有时甚至会断送革命。没有自己的军队,也不建设自己的军队,或者说,仅仅依靠出钱、去雇佣别人的军队,是孙中山一生革命而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正因为中国资产阶级的以上弱点和错误,辛亥革命注定不能成功。这也从根本上说明,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想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要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反封建必须与反帝国主义相结合。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所以,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所有这些,都是辛亥革命留给历史的沉痛教训,当然也是先贤们浴血奋斗、艰辛探索留给后代的珍贵思想遗产,值得我们后人警醒和反思。

“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总结

政企关系的历史教训

日本填海的历史教训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doc》
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