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蜗居有感

2020-03-01 23:22: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房奴

最近看小说《蜗居》,因为它联系生活比较紧,故而颇有感想。小说讲述了海萍与苏淳的买房奋斗史,同时也因为房子让海藻沦为小三的悲剧故事。小说始终贯穿了房子这一主题,真切的反映了现实生活,引人深思。

房子是社会发展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有力物证。生产力的发展使我们走出了山洞,建起了自己的房子。房子建起来不要紧,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少麻烦:最初生产力比较底下,因为盖房子引起不少伤亡,就那金字塔(死人住的而已,应该也能称得上房子)来说吧,用了10万人,却死了8000人;后来,生产力虽然提高了,人们的的欲望却没有满足,为了追求好的房子都拼命地挣钱,为官者贪污受贿,为商者尔虞我诈,为民者亦斤斤计较;现在,房子挺多可人口又来了个大爆炸,人们为了争安身之所,于是上演了蜗居的这一幕。这样看来,人类的发展让人类走上了文明的道路,但是所谓的文明也不过是人类在往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现在的人在房子的问题上可能会遇上几个问题。第一是工资太低,收入微薄。究其原因吗?其实也挺简单,因为很多人一毕业就想结婚,一结婚就想到买房子(现在的人都很现实,不愿意裸婚,所以牛郎织女的故事在现在没有重演。偶尔蹦出几个理想主义真,也都在父母的压力下,向现实妥协了。)在这个人口密度极大地国家里,房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不断地更高,越来越高,收入与房价一比就显得更低。所以哪怕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哪怕是月薪上万,在人们眼里也只是微薄的收入。更别说那些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了!(收入其实与房价并没有关系,收入低是能力不够,幸运之神没有青睐。这里是从侧面分析收入低的问题。)第二是房价太高,并且不断地提高。本来看好的一套房子,首付只要20万,于是夫妻俩拼命工作,省吃俭用,两年后好不容易攒够了20万,回头一看,首付变成40万了。以前的努力虽说并没有白费,但就这套房子来说,的确是做了无用功。挣钱的速度或许永远也赶不上房价涨的速度。第三东凑西借,我有能力买房子了,但却没有人卖(开发的地方比较少或者没有合适的房子)。所以,买房子不光得有钱,还得等待时机。时时留心,处处留意,一旦等到了自己想要的房子便求爹爹告奶奶的去买。运气好没买上,运气不好就买上了(我总认为这样买房子很吃亏。因为你对行情不了解,这样轻易地就买上了,比别人多花多少钱就不得而知了。比如说一个农民与一个市长都想买房子。农民买房子可谓是诚意可嘉,N顾茅庐,鞋子都磨破了几双。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花了40万在郊区买了一个六十平的房子。市长就不一样了,他坐在办公室里,这时房地产的老板打电话来了,说:市长啊!我开发的一处地方,位于市中心,这有一套三室一厅,别人要80万,你就给50万吧!“50万那?我现在只有四十万啊!”市长这样说。“那好吧,就四十万吧”就这样市长也同样买了一套房子,同样40万,得到的房子却不一样。虽说房子是因人而异,有些人偏偏喜欢住郊区,但是房子的价值的确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无论如何也得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地位低的人就是一头肥猪,永远只有被宰的份。)这只是我认识到的问题,真正地问题或许比这还要多!

问题显然是存在的,可就算是这样,一代代的年轻人还是义无返顾,不买到房子誓不罢休。不论是自己想买还是父母逼着他们买,总而言之,他们是为了买一个居住场所。但如果仅仅是为了居住,那我看他们也没有必要买房子了。房子不仅是给了自己一个居住场所,还能给自己及家人带来安全感,家是心灵的港湾,

可是如果一个家没有一个安稳的住的地方,这似乎就不像一个家。毕竟在这个充满变化的社会里,有一个栖息之所会让人觉得心里踏实。但这也肯定不仅仅是因为安全感,如果仅仅是因为安全感,那农村人也就没必要买房子了,农村的房子完全是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了,没有必要非得在大城市里买了。人们所追求的还有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生活交通的便捷,还有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等等……

看来买房子的问题虽然多,但也是必须要买的。但是,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有些人非得刚刚毕业就奋不顾身的去买?如果把一个人的一生看成是一天,人的平均年龄是80岁的话,那么你刚工作的时候(20多岁)也只是一天的早上九点多的时候。想想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从早上九点多开始一直买到下午三四点才有了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等到那时,回头想想,原来我一生的美好时光都浪费在买房子上了,那时多么可悲啊!

其实,人生最终的结果无非是死。人生的结果我们既然已经知道,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我们改变不了结果,何不让这个过程更彩一点呢?我们是在是没有必要过这种教条化的生活———出生,上学,工作,买房,结婚,生子,让孩子上学,让孩子工作…….真的没有必要。我喜欢说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人都一样,这个世界也不能称之为世界。毕业之初,是我们刚刚接触社会的时候,此刻,我们人生的太阳也才刚刚升起,毛泽东说过,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怀揣着梦想呢?

细细想来,我们中的很多人,从六岁到十八岁完全是应付考试而学习的,在这个本该学习做人做事的时候,我们却只为了考试。上了大学之后,我们才真正开始学习做人做事,可这短短的四年的时间真的能让我们事事通晓,人情练达吗?进入社会以后,我们难道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吗?然而,很多人似乎都被社会同化了一般,为了一套房子放弃了很多可以成功的机会。但是,就在他们放弃这些机会的时候,却又很多人也因此而取得成功。小巴21岁从某学金融系毕业。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他于是回到老家省会的证券公司当一名普通员工,1年以后,蚁族小巴遇到喜欢的姑娘小苏,于是向她求婚。小苏问他房子怎么办?他说我才工作一年,加上大学时候赚了点钱,大概攒下来10万多。我给你两个选择,1是花这笔钱在当地买个小房子,2是让我去投资,过几年买套大的。小苏说好,我相信你,我选2。于是小飞和小苏租了个两房一厅就结婚了,房子真有点破,晚上还能听到天花板的老鼠在开派对。第一年他们生了个女孩,他们没买房。结婚4年后,小巴的事业终于有了点起色,他成为一个投资公司的合伙人。第6年的时候,他在新的公司站稳了脚,收入也开始稳定起来。他花了大概30万在当地买了套一般的房子,全家搬了进去。32岁的时候,小巴终于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一百万,虽然朋友们都住上了更好的房子,这笔钱他也不准备用来买更大的房子,他想继续做他的投资生意。

也许你觉得这个故事不是事实,也许你感觉这即便事实可小巴的成就也不大,人微言轻,没啥说服力。可是,我想说的是这的确是一个事实,故事中的小巴就是巴菲特,小苏就是苏珊。巴菲特于1951年毕业于某名牌大学。1952年他遇到的苏珊,并且爱上了她。苏珊支持他的投资。

1952年蚁族巴菲特裸婚,与老婆苏珊租下两房一厅

1953年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了。

1956年,租房子住4年后,26岁的巴菲特成立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

1958年,投资开始稳定获利,他花了3.15万美元买下了位于奥马哈的一座灰色大楼,至今住在这里。

1962年,他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百万。

2008年,财产620个亿,世界首富。

当我读到这个故事时,我就越来越感到那些不见房子不嫁女儿的人是多么无知,那些在人生最值得追求梦想的时候,却偏偏让一栋房子成为自己成功的瓶颈的人和那些没读过书的人有什么区别(或许还不如那些没读过书的人呢,刘邦斩白蛇起义,人家尚有胆量准求自己的理想)。

吴仁宝冒险搞企业,带动华西村走上富裕,人家没有在该追求梦想的时候买房子。

鲁冠球从一穷二白起家办厂,人家也没有买房子。

马化腾五人凑钱办起了腾讯,人家没有没房子。

陈天桥,炒股赚了50万,人家创办了盛大,没有买房子。

比尔盖茨,毕业之后创办了微软公司,人家没买房子。

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有多少人认为有房有车就是成功。但是,这些真正成功的人却不是通过买房买车来决定的。

追求自己的梦想。当然房子也是梦想的一部分,但是海萍那种追求房子的奋斗史,是不是让人觉得太可悲了呢?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买不起房子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可以买的起房子的毕业生有两种人,一中是由于夫妻双方父母的协助,由于是父母的资助,在经济上多少有些不独立。第二种人是学校里比较优秀的人,出来后工资很高,而且提升空间很大。(在金工实习的时候,我惊叹于那些工程师制造出的那些精致的工件,对那些机器的精密深深地着迷,于是我突发奇想,希望以后可以有一家自己的工厂,这样不仅可以赚到钱还可以经常与这些东西接触。我想在以后的学习中好好学习专业知识。这样凭着我的专业知识,二哥的口才,还有大哥多年对公司的掌握,我们三个或许会成就一番事业。现在看来实在是可惜啊!因为你们俩恰好就是上面的这两种人,你们不可能和我一起,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这点梦想也有可能破灭。)

人生苦短,我们有何必尊奉教条主义呢?一旦,我们有了房子,我们的一生也就定下来了,有了房子,我们就有了生孩子的资本,当然,这样也挺好的。可是,我们何必过早的框死了我们的人生呢?做儿子的责任还没有尽到,就得担负起做父亲的责任。

人生有两个坟墓,死后的自不必说,房子就是活着的坟墓,没有房子,全天下都是我们的,你想住哪就住那,有了房子之后,只有哪一个角落是你的了。

房子得买,但是我们不应该成为房子的奴隶!

读《蜗居》有感

读长篇小说《蜗居》有感

有感《蜗居》

蜗居有感

蜗居有感

观《蜗居》有感

看蜗居有感

看《蜗居》有感

看蜗居有感

观蜗居有感汗

《读蜗居有感.doc》
读蜗居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