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夯实基层信访工作基础

2020-03-03 22:46: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如何夯实基层信访工作基础

乡镇(街道)是整个信访工作的基础,只有从制度化规范化入手,才能夯实这个基础,提高治本控源和超前化解矛盾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减少群众重复访、越级访、集体访的发生。2004年浦江县白马镇、义乌佛堂镇、武义县桐琴镇的信访规范化建设试点,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初步经验和思路。

一、我市乡镇信访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全面推进“一把手工程”建设,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信访工作领导机制

2004年,我市层层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在乡镇,一是明确信访工作一把手负总责,把信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委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专题会议,分析信访形势,排查稳定隐患,逐件明确具体责任人,抓好落实,对于平时反映出的一些重大问题,疑难问题和信访老户,党政一把手直接过问,领导包案处理。二是健全完善了领导处理来信来访制度,坚持和健全领导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以及督促、协调和包案处理重要信访问题制度。三是结合市(县、区)领导下访约访活动,建立了乡镇领导接待日制度。如浦江县白马镇建立镇村两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镇本级由书记担任组长,分管政法、信访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建立了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分管领导不仅要具体调处信访件,还要对全镇信访件进行协调督查,确保各项信访制度落实。村级则建立以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农村工作指导员和村治保调解主任为信访信息员。

(二)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建立长效的信访工作运行机制。新的《浙江省信访条例》颁布后,我市有关乡镇结合自身实际,改变就信访抓信访的思维模式,从探索调处办理信访件规律性入手,来制定完善乡镇信访工作制度,规范信访办事程序。

1、建立规章制度。如浦江县白马镇、义乌市佛堂镇制定完善了信访工作目标责任、信访办公会议、信访接待日、领导包案处理信访事项、信访事项限期办结和突发上访事件应急处置、村指导员信访苗头和矛盾排摸上报制度以及信访工作考核奖惩制度等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使信访工作有章可循,以制度规范信访行为,掌握信访动态和工作主动权,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确保信访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2、规范办事程序。

一、简化、高效的信访办事操作规则,是调处、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为了改变以往信访工作来信转转、来访劝劝的传统做法,适应当前的信访形势,有关乡镇制定了统一的来访接待、来信办理规程,按照程序规范化操作。按照“分级负责、及时办理、办则必果”的原则,对每个上访人和每封来信都从登记、交办、调处、复核、归档等五个工作环节进行规范,每个步骤明确规定办结时间,提高信访件办理时效性。对所有信访件建档立案,一人(事)一案,内容包括受理登记表、交办单、反馈单及相关资料等,既是以后备查的依据,又是工作经验的积累。

(三)以创建“平安信访”为契机,探索和创新基层信访工作新途径,建立信访联合接待机制和信访工作全过程管理机制。武义县桐琴镇为解决信访“无口可归”或“条口难归”的问题,推进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成立由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社会劳动保障所等有关单位参加的信访联合接待机制,集接访、咨询、调处、反馈于一体运行,克服信访工作“单打一”的被动局面。同时,将信访组织网络延伸到村,把乡镇“365”服务窗口开设到村。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作用,把他们的照片、电话号码及有关办事程序、办事范围、办事期限张榜公布,规定周六上午全体农村指导员到村下访服务,与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起在村主要路口打出“周六服务日”横幅,接待群众来访,把信访窗口办到村民的家门口,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形成信访部门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义乌市佛堂镇则以“联村访户”活动为载体,建立每月制度化的排查、控制、接访、处理、报结信访日常工作机制,把信访责任落实到联村干部。

(四)强化监督考核,建立以责任追究为重点的信访目标奖惩机制。这三个乡镇都建立健全了一整套以责任追究为重点的信访管理奖惩机制,实行必要的有效的监督考核。首先,实施信访工作目标管理,将信访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如义乌市佛堂镇提出通过“两会两访两落实”(即排查、处理汇报会;领导下访、干部上门访;落实排查、处理责任制),实现“两无两少一下降”的目标,即无重大集体访、无越级访,把重复访、越级访控制在20%以内,信访总量稳中有降。其次,加强信访工作的督查督办,按照规定时间办理办结信访件。第三,制订和实施信访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度,把领导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乡镇、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社会稳定、农村基层党建考核和评比先进挂钩。

二、推行乡镇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初见成效

浦江县白马镇、义乌市佛堂镇、武义县桐琴镇3个试点乡镇推行信访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有: 1、进一步明确了乡镇基层信访基础工作目标,提高了就地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开展乡镇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的目标是降低重复来信来访率、越级上访率和集体上访率,提高初信初访的办结率、息访率和上访群众的满意率,目的是让广大干部树立信访工作的“日常观”、接待群众上访的“有理观”和解决信访问题的“实事观”。从几个试点乡镇的经验来看,通过乡镇信访规范化建设,信访办的地位和作用突显出来,形成信访“有人管事、按章理事”的良好格局,信访人知道反映问题的场所,承办人及办结时间要求后,改变了以往到乡镇动不动找书记、乡镇长的现象。有了工作目标和工作机制之后,办理程序从登记受理、交办、调处、复查、办结每个阶段都有时效要求,同时,考核制度与干部任用、年终奖惩相挂钩等目标管理责任追究措施,促使乡村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办理信访件,提高初访调处成功率,一改过去拖三拉

四、久拖不决、久访无果现象,大大提高了乡镇干部解决信访问题的责任心,有效地提高就地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如浦江县白马镇1-10月共登记受理信访件81件,除7件还在调处之中外,有明确调处结论的74件,其中已经解决、信访人签名表示息访的68件,已解决到位发信访问题告知书的6件。

2、建立健全了基层信访工作网络,有效探索和创新基层信访工作的办法和途径。乡镇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巩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信访工作网络。有关乡镇建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兼任组长,配齐配强了信访办工作人员,挑选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志担任信访干部,建立信访信息员队伍,并将组织网络延伸到农村。信访联合接待机制、信访工作管理机制的建立,促使综治、司法、信访等部门在职能上得到了融合,网络上得到了组合,力量上得到了整合,工作上得到了配合,信息上得到了汇合,有利于服务群众,真正方便百姓,有利于上下联动,提高办事质量,有利于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增强维稳控制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3、依法规范了信访工作行为和群众信访行为,进一步推进了基层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控制信访源头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基础,也是解决信访问题和减少群众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的关键。乡镇工作直接面对老百姓,是各类矛盾的集中点,纠纷的易发区,是产生各类信访问题的源头,要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必须依法规范乡镇信访工作行为和群众信访行为。通过信访工作公示制,设置信访工作人员监督岗,上墙公布信访工作人员照片及工作职责,人员照片上墙、制度上墙、办事程序上墙,明确基层干部信访工作人员职责和信访人员的权力与义务,真心诚意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推进了乡镇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同时,通过实施“联村访户”民心工程,每月定期的乡镇领导接待日、民情分析表、周六农村工作指导员下访服务日、记民情日记、百姓卡等民情系列活动,促进了乡镇工作重心下移,信访工作关口前移。如桐琴镇通过农村工作指导员周六下访服务日,接待群众来访500余人次,当场解决问题160起,46件承诺限期解决。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思路的几点思考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乡镇信访工作和乡镇信访规范化建设中有“三难”。

一是解决处理难。在信访问题处理上,有的信访问题解决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上的依据,或法律政策上的规定有些互相矛盾,有的规定与传统习惯及多数群众接受程度相差甚远,这些信访问题的解决难度非常大。如“农嫁女”问题,因土地征用费得不到村民待遇而上访,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乡镇政府,但没有一个统一的妥善的解决政策和办法。在上访形式上,有一些上访群众依法信访的观念淡薄,达不到其过高不合理要求,就采取过激行为,以迫使基层政府为平息事态在一些信访问题的解决上作出某些让步,谋取利益最大化。对于异常访行为缺乏过硬的处置手段,特别是对一些违法的上访行为,对一些无理信访老户的越级访、重复访、纠缠访,没有使其息访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在上访内容上,不属于乡镇受理范围而应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事项,尽管已反复告知,上访人仍然要走上访之路,相信上访,不相信法律,对这些群体的重复访、纠缠访目前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二是协调调控难。现行法律法规授权乡镇一级政府的职权有限,许多信访问题需要到具备法定职权的部门去解决,乡镇很难开展协调。法律规定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乡镇政府对村委会或由村民讨论决定事项中不合理问题,缺乏纠正机制和调控力度,以致因此产生的上访问题往往难以解决,或者要化费很大的精力。

三是“稳控难”。有些无理上访者往往在重要政治活动或节假日期间择机上访,对这些人除了做好思想疏通和宣传解释工作外,只有适当进行稳控工作。但这些人往往反控能力很强,乡镇干部疲于应付。这些人还往往钻信访考核的空子,反复去京赴省来市上访,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对人不对事,恶意上访,让乡镇扣考核分,让乡镇干部扣奖金。对于这些上访人北京一个电话,省里一个电话,乡镇就得反复派人去接。“去京赴省兜一圈,回程还要你掏钱”。对于这些人往往人接回,但事又难解决或不好解决,反复折腾,很难控制。

总结我市的乡镇信访规范化建设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今后乡镇信访规范化建设必须从四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信访“窗口”建设。信访窗口,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提高“窗口”的服务水平,提高干部的接待和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办理每一封群众来信,文明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建立接待受理、交办、办理、督促、反馈、建档等一套完整的机制,使乡镇的信访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二)完善排查机制。要把“等客上门”和主动服务结合起来,在搞好“窗口”接待的同时,建立定期不定期的信访问题排查制度,把可能出现的信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对于排查出来的问题,应该或可能解决的,要继续实行领导、责任部门包案处理,不仅要包处理包解决,还要包结案包息访。

(三)规范信访工作和信访行为。切实提高乡镇依法行政的水平,规范信访工作,对于因违反有关规定引发上访,或致使信访问题久拖不决的责任人要追究责任。同时,要依法教育引导群众规范信访行为,遵守信访秩序,把信访工作纳入依法管理、有序运行的良性循环轨道。对上访中的违法行为要依法处置。

(四)积极探索规范乡镇信访工作建设的新路子。要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新情况,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特别是对老上访户的无理访、重复访、越级访、纠缠访的处理,当前要和信访问题终结制结合起来,完善信访工作考核办法,通过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依法依规处理处置信访问题的良好机制。 (课题组成员:方强洪 童善星

汤晓元 吴惠芝)

重视基层 夯实基础

积极创建“四无”乡镇夯实基层信访工作基础(全文)

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夯实基层综治工作基础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是

如何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

《如何夯实基层信访工作基础.doc》
如何夯实基层信访工作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