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论文

2020-03-03 13:31: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食品

转 基 因 食 品 简 述

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203班 姓名:黄涛 学号:20124329

转基因食品——历史发展的必然

摘要:转基因食品自从出现以来,其合理性和危害性一直被人们所争论。但即便如此,转基因食品还是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本文将就转基因的切实利益及其必然性进行分析,同时对于一些反对者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生物技术。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线,转基因食品其实已经是融入了大众的生活之中。但是,由于大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了解不够,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一直都是争论不断,尤其是近来,反对转基因的“潮流”更是愈发地壮大。

转基因食品是生物技术的产物

转基因食品是生物技术的产物,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人为改造被转入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利用转基因生物作为加工原料生产的食品,统称为“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有两个非常特别之处,一是被转入的基因一定是非本物种的,二是人为决定而非自然选择。

我们今日所见、所闻的地球生物,既是大自然长期优胜劣汰的结果,也是它们通过本物种内交配进行繁衍的结果,跨物种的交配,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实现、不可能成功的。也正是如此,各物种延续到今天,才能够保持住本物种的稳定性和纯洁性。而转基因生物,则是按照人类的需要,在科学家的“帮助”下对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物种,进行跨物种的遗传物质交流,以便造就一个大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产物。

从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于1983年诞生,到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有关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日渐凸显。

1.食品安全问题

1.1 天然食品真的更安全吗

瑞士医师Paracelsus指出:任何物质都是毒物,没有不是毒物的物质。也就是

1 7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

说,零风险的安全食品是不存在的。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排斥主要就是因为认识的局限性,认为对物种的基因进行认为改变是一件极具威胁性的事情,但是,我们要知道,任何一个农作物新品种的诞生都是基因改变的结果,这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传统的杂交、基因诱变等,均是改变了生物DNA链上的基因,那我们能否也可以认为其不安全呢?对于转基因作物来说,基因改变的数量远远不及传统的杂交育种的方式,且在基因改变位点的选择和改变的方向上较突变育种更为准确。人们现在对于转基因食品其实是存在偏见的,就像前些年很多人一味否定化学食品添加剂一样。所谓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只是由生物体制造的“化学品”而已,错误的用法和剂量同样也会引起很多问题;同时,一些人造的食品添加剂若是在国家限定的范围内使用,对于人体也是无害的。所以,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我们需要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食品的安全性。

1.2转基因食品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一些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研究,用其饲喂小鼠等动物,结果发现动物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但是,这些数据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性,并不能说明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因为人体和其他动物体的生理学构造的毒理学性质存在差异,并且转基因食品投入市场这么长时间,还尚未发现一例人体因为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转基因的研究、开发有一整套严格的监督管理程序,在生产方面,也有确定的生产规范和严格的管理要求,这和其他传统产品的生产是一致的。

2.转基因食品的优势

2.1具有高效率

这里所指的效率主要是在育种方面。传统的育种方法,如杂交育种,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亲代的交配的子代的筛选工作,而且需要较大的场地来进行试验。相比而言,转基因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地改变生物的性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育种工作。同时,转基因也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的物种的限制,使得生物

2 7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

的性状改造能够有着更多的可能,实现了物种间的优秀基因的共同作用。如人们可以分离出生长在寒带的某植物的抗冻基因,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这个是传统的方法所无法实现的。 2.2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面积在不断扩大,相对的,耕地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坚守住十八亿亩的耕地红线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不二选择。如何用世界上7%的耕地面积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那就只有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转基因技术恰好能够缓解人地之间的巨大矛盾。盐碱、干旱、病虫害是造成农作物绝收、减产主要原因之一,利用DNA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基因工程技术将多种抗病毒、抗虫害、抗干旱、耐盐碱的基因导入农作物体内,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新品系,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同时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也认为,用先进的生物分子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将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2.3转基因食品价格更低廉

科学家通过改变生物体内的一些基因,使得转基因食品的产量提高,打破了季节对一些农作物的生长限制。同时,转基因作物的环境适应性强,对于农民种植或进行田间管理都很方便。种植抗虫的农作物生产者能够节省80%的农药,生产成本随之下降,产量相应提高。如抗虫害转基因玉米能增产5~15%,抗虫害转基因水稻能增产6%。由于相较传统作物而言,转基因作物的生产成本较低,因此消费者能够花费更少的钱买到质量相同甚至更好的产品。 2.4转基因食品某种意义上而言更安全

传统的食品通过添加剂改变口味,加入防腐剂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然而添加剂和防腐剂中都含有一定的有害成分,转基因技术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不足。通过转变或转移某些能表达某种特性的基因,从而能够延长食品的储存时间,保证其新鲜度。同时,一些转基因的农作物具有特定的抗虫能力,能够分泌出毒素使得害虫死亡。这样,生产者就不需要在喷洒农药,既减轻了喷洒农药对环境造成的负担,又还保护了益虫和其他生物,减少了人畜接触杀虫剂中毒的危险。同时,这些分泌出来的毒素对人体是基本没有影响的。举个例子,像Bt毒蛋白,它的毒

3 7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

性需要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会发挥出来,而人体内根本就不存在Bt毒蛋白的受体,自然也就没有中毒一说了。 2.5转基因食品具有更多的附加价值

新一代的转基因作物能改变食物的营养成分,让消费者更切身地体会到其好处。日本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可以减少血清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的水稻新品种;欧洲科学家培育除了米粒中富含维生素A和铁的转基因稻,有利于减少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A贫乏症的发病率。人们还消除了虾、花生等中的致敏蛋白基因,让更多的人能够享用。另外,除了补充一些营养素外,转基因食品还能够成为预防疾病的“疫苗食品”。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能预防霍乱的苜蓿植物。用这种苜蓿来喂小白鼠,能使小白鼠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强。而且这种霍乱抗原,能经受胃酸的腐蚀而不被破坏,并能激发人体对霍乱的免疫能力。人们在品尝鲜美食物的同时,也能打到防病的目的。

3.反对转基因

3.1宗教因素

就宗教而言,佛教和伊斯兰教并为对转基因食品有着如何的排斥,不过有些宗教,如天主教,表明了自己明确的态度。从宗教的意义上,上帝创造了万物,包括生物体内各式各样的基因,而转基因是要取代上帝,所以转基因就是撒旦。在圣经旧约的摩西五经里,有着不允许物种杂交的教训,转基因无疑是对此教训的挑衅。天主教会于2008年颁布的“新七宗罪”包括:环境污染、吸毒、基因改造、社会不公义、过分敛财级娈童。对于基因改造,教廷方面的理由是:“生物科技领域有些地方利用实验和操纵基因侵害人类天然的基本权利,其后果实在难以预测和控制,我们必须予以谴责。”

虽然人们有着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是转基因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符合人类现今社会需求的产物。宗教虽然给人精神上的慰藉和依靠,却不能解决物质上的需求。从哲学的意义上而言,物质是意识的基础,所以因为宗教的信仰而反对转基因,抵制转基因食品,是对人类自身发展的不尊重。 3.2公众缺乏科学概念

4 7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

1998年11月,孟山都公司在印度的两块试验地被当地人烧毁,原因是该公司在转基因植物中采用了“雄性不育”技术。一些农民怀疑这些“雄性不育”的植物与人接触后也会使人患上“不育症”。除此之外,瑞典的一个名义测验结果表明,60%的人认为普通食物中没有基因。

我们都知道,植物和人类属于两个界,想要通过自然的进食之类的方式进行基因交换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且,基因在改变后,本身就成为了一个新的基因,同样是碱基、氢键,并不会更容易断裂、脱落之类的。这些都应当是基本的知识,但是由于公众缺乏科学概念,对转基因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人都抱着反对的态度。同时,就如同中国的那句老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此一旦有人认为转基因食品会对人体造成重大的危害,那么公众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杜绝一切伤害的源头。另外,由于转基因对很多人来说是新事物,所以对于未知事物的彷徨也使得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没有任何的信任可言。但是,如果他们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就不难发现转基因食品是解决人类现有矛盾的良药。 3.3生态考虑

这个理由确实是让很多人都对转基因抱有强烈的疑问。转基因的作物作为一个新品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有怎样的地位有着不确定性。在种植过程中,风媒和虫媒对与花粉的传播不具有选择性,所以有可能会造成基因污染。

“转基因作物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断言对屡遭提起,但学术界迄今并未有确凿案例。目前,反转基因认识提及最多的两起——所谓Bt转基因玉米花粉致死帝王蝶时间的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事件,均已通过更广泛的科研和更深入的研究得到澄清。

但是没有一项技术在开始时候就是完美的,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转基因的作物会对环境造成更轻微的影响,而且一些作用的靶昆虫的特异性会更加精确。另外,各个国家都有出台一些政策来限制以及减少转基因潜在风险。就我国而言,1993年国家科委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农业部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1997年农业部《关于贯彻执行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2001年国务院发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政策、法律来保障转基因食品对于生态、人体的安全性。 3.4其他原因

5 7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

其余的一些原因就比较的复杂。比如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为了保护本国的本土非转基因产品不被打压,政府会对转基因的进口进行限制,从而导致了转基因食品不能更好地普及,也使得人们对于转基因的认识不够。另外,像是孟山都公司之类的生物技术公司饱受诟病的控制种子问题。他们出售的转基因作物产生的种子不能用来播种,于是农民们种植转基因作物就需要每年都向那些公司进行购买。这种方式然很多人都比较反感,但是又是人家保护产权的合理之举。这些问题只是从转基因食品衍生出去的一些其他因素,转基因食品本身不应该被“弃之如敝屣”

我国是转基因农产品开发研究的大国之一,目前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占全世界第4位,近年来,中国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转基因食品技术仅次于美国与加拿大。但是,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种类并不多,主要就是国家对其做了十分严格的控制,因此我们也要对这些食品有着一定信任。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加剧时,转基因食品或许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转基因食品也会在更大程度上获得公众的肯定。

参考文献

[1].杰弗里.M.史密斯.《种子的欺骗》.第一版.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P136-180 [2].高溥超.《餐桌上的转基因食品》.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曾鼎.《他们为何反对转基因》.凤凰周刊.2012年.29期

[4].(德)P.佩汉//(荷)G.E.弗里斯.《转基因食品》.第一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

6 7

转基因食品论文

转基因食品论文

转基因食品论文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论文)

转基因食品调查报告

转基因食品的

转基因食品利与弊

转基因食品的利弊 小论文

转基因食品论文化学与食品安全论文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探讨的论文

《转基因食品论文.doc》
转基因食品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