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中心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0-03-03 04:55: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盈江县平原镇城关校区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3年--2020年)

一、教育现状

平原镇地处盈江县城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土面积414.1平方公里。全镇辖18个村(居)委会,136个自然村,161个村民小组,98个居民小区,是一个汉族、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等多民族聚居的乡镇。2012年末,全镇人口总数8.2万人,其中,外来人口2.5万人,常住人口5.7万人(农业人口3.4万人,非农人口2.3万人)。平原镇于2006年3月三乡并镇,设立平原镇中心校,由于校点过多不便管理,于2011年3月又重新划分为城关、岗勐、户勐三个校区。

城关中心学校生源主要来自3个行政村4个办事处,52个自然村,常住人口33713人,其中傣族12323人、汉族17321人、景颇族2431人、其它民族1638人,进城务工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5%。目前城关校区共有7所完全小学,4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71人(含学前班)。教职工121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67人,小学一级教师51人,工勤人员3人。辖区内有1所公立幼儿园、9所私立幼儿园,辖区目前共有3-5周岁幼儿1320名,各类幼儿园在园幼儿3112名,学前一年入园率为99%,学前三年入园率为79 %;全校区现有保教人员265名,具备幼师资格的教师120人,专业合格率45.3%。

近年来,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

1

平原镇城关校区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2010年“3.10”地震后,共投入资金1798.32万元,新建了县第二小学综合教学楼、厕所、餐厅、大门,思浪小学学生宿舍、餐厅、厕所,第五小学教学楼、教师周转房、厕所、餐厅、围墙、大门等,面积共7523.48平方米。除了拉洪弄恍小学因为市政建设规划需要搬迁撤并外,校区所有D级危房基本得到解决。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坚持政治与业务并重,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教师能遵守职业规范,遵循学术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年和“四群”教育活动为契机,实事求是、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抓好全体教职员工的理想、信念、立足岗位,奋发有力,廉洁从教,率先垂范,进一步深化师德建设,强化师德素养,树立“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廉洁从教,勤学乐教,合作奉献”的师德风尚。

在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下,学校教育科研全面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大过程管理力度,加强对新课程新理念的强化与落实和对教学秩序的管理。在课堂教学中,全校区教师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聚焦课堂,关注教学,重视常规,关注过程。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有成效,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经验文章,加强课题研究工作,目前共有州级课题3个,县级课题3个,校级课题6个。办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办学

2

效益显著,近几年来城关校区学年水平测试成绩平均分均在80分以上,特别是毕业生小考,上学年优秀率(180分以上)突破31%,各项教育教学目标在全县均名列前茅。

“两基”工作得到巩固和提高 。学校积极做好义务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狠抓控辍保学工作,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两基”工作,认真落实双线目标责任制。加大经费投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文化氛围。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困难学生的扶持,强化学校服务意识,从而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近几年来,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都保持在99%以上;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农村成人教育和农村科普知识推广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

近几年来,学校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抗震保教和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推进、按时完成;各学校办学特色主题鲜明,各有特色。如:如中心小学以“快乐英语、快乐生活”为主题,创建英语-汉语双语教学的办学特色;思浪小学以“劳动光荣、快乐劳动”为主题,创建勤工俭学、自力更生的办学特色;蛮丙小学以“传承傣文化优良传统”为主题,创建傣-汉双语双文教学的办学特色等初显成效。

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以“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勇于创新、提高质量、追求和谐、享受快乐”为办学理念,以“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铺路,办社会满意的教育努力”为办学宗旨,

3

各学校正朝着制度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办学特色化发展,为开创盈江县平原镇教育新篇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薄弱学校建设为突破口,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为契机,不断深入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努力缩小学校间的差距,为适龄儿童、少年创造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努力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实事求是,采取分校规划、分类指导的方式,整体推进全校区的义务教育发展均衡。

(二)规划原则

结合我校区实际,规划应该坚持五条原则:

1、创新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

2、“龙头带动”原则。在我校区重点建设盈江县第二小学和第五小学,发挥两所学校的窗口示范作用,进而带动全校区其他学校的全面发展。

3、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坚持使教育的发展与本地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步,甚至要适度超前发展。

4、坚持科学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教育发展规划,分解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稳步推进。

4

5、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既要立足本地,便于实施,又要放眼未来,利于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总体目标

随着平原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镇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不断高涨,经城关中心校深入调查、研究,并结合平原镇教育发展情况,到2020年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巩固“两基”成果,调整学校布局,彻底消灭危房,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办学条件。

2、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建立以中心校为核心的镇级校园网络体系,基本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3、落实教育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基本实现知识化、专业化,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4、提高教学成绩,使全镇教学成绩保持在全县各乡镇的前列。

5、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6、规范学前教育,规范私立幼儿园,建设一所乡镇级公办示范性幼儿园,使学前教育得到保障。

四、主要任务

1、巩固“两基”成果,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办学环境,改善办学条件。

在2000年初步实现“两基”的基础上,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巩固并逐

5

步提高“两基”的水平和质量,保证校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年年达到100%,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8%以上。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子女与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

到2020年以前,彻底消灭危房。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勐町小学撤并到盈江县第二小学(平原镇中心小学)做大做强中心小学,在校学生达800人左右;盈江县第五小学(仕明小学)建成一所城区标准的半寄宿制完全小学,解决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子女的就学问题,把大庄小学和大蛮丙小学的高年级撤并到第五小学,在校学生达800人左右;根据市政规划要求撤并或重建拉洪弄恍小学;巩固好思浪小学,在校学生保持在200人以上;勐町小学改扩建成乡镇级公办幼儿园;大庄小学闲置校产用来开办学前教育。将撤并校点的办学资源归属到接纳学校,保障学生有充足的学位和活动场所,体育卫生设施基本满足要求,有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等必要设施。

2、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

多方筹集资金,全面协调关系,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使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建立以中心校为核心的镇级校园网络体系,基本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基本实现现代化。县二小和县五小学校建立语音室。

3、完善教育经费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审计工作。

4、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增强教育内部活力。

6

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度。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进并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建设工作。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快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强化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使教师向现代化、知识化、专业化型转变。注重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努力提高教师和学校管理队伍的水平。

落实素质教育,把教师和校长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和校长培养、培训和考核的重点,努力造就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学校领导及管理干部队伍。

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有较大影响的名教师。树立身边的典型,进一步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示范作用。

不断加强教师和校长培养培训工作,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学历水平全部达到《教师法》规定标准。

全面推行结构工资制度,实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继续完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继续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

5、结合我镇实际,采取有利措施提高教学成绩。

我校区的教学成绩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保持在全县各乡镇的前列。但在新教材实施和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这个关键的过渡时期,教育质量的提高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而我们不能掉以轻

7

心。

要建立能促进教师工作热情的考核体系,为教师搭建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改革教学方法。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建立要加大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力度,探索适合与我镇实际的教学方法。对于教材教法的研究,要具体,要细化,要切合实际,要构建完整的全镇教研体系,研究课题落实到人,要求教师从最基础的每一课开始研究,逐步扩大研究领域,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 落实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的问题,因而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并将其融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

8

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普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加强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落实中小学德育纲要和守则、规范。

遵循青少年生理成长规律,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要建立起新时期的现代化教学体系。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办法,增强教育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机制。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要改革教学方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与专业水平,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形成一支具备较高素质和能力的教书育人队伍。

要进一步优化社会育人环境,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建立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定期开展活动。健全学校、社会和家庭相互沟通配合的制度,形成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体系。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经常性治理,创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7、提高意识,服务社会,规范学前教育。

9

集中力量办好一所示范幼儿园,力争在2020年前进入全县示范幼儿园行列。没有幼儿园的农村学校要有建制学前班,入一年级学生,必须受过学前三年或建制学前班的教育。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学前三年教育,社会力量办幼儿园,努力使儿童在入小学前能够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

五、主要措施

1、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教育是一项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政府要充分认识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作用,高度关注和重视。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与教办通力协作,为教育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保证我镇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局面。

2、抓重点,重实施。

针对我校区教育发展规划重点,在今后的五年内,我镇将重点落实以下几项工作:

师生德育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体制改革工作、素质教育实施工作、教材教法研究工作、示范性学校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示范幼儿园建设工作。中心校要按照重点落实的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抓紧落实,并将各项重点落实工作年度进展情况逐年报告。

3、多方协调资金,广开经费渠道。

在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州县相关项目资金。鼓励社会各方

10

面对教育的投入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强勤工俭学工作力度,增强学校自身造血机能。

4、大力推进现代化技术教育。

建立以中心校为核心的小学“校校通”网络体系。2015年以前所有学校都能够上网,使全校区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到2020年以前县二小、县五小和思浪小学平均20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上述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探索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重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建立教育软件库、教育信息资源库。

5、加快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到2015年以前彻底消灭危房,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完成。盘活撤并校点的校有资产,投入到接纳学校的基础建设中。保障现存学校的正常运作。

6、加大改革力度,改革分配制度,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

根据已有的改革成功经验,结合我校区实际,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制定适合本校区实际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加大各校内部分配倾斜力度,拉大分配差距,实现多劳多得,建立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的工资分配制度,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1

学校心理咨询中长期发展规划

《城关中心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城关中心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