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电子设备运用计划

2020-03-03 05:14: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电子设备运用计划

第一厅:农耕源流

电子设备:壁挂式触摸屏一台

设置理由:本厅空间与版面有限,展示内容较为粗略,但实际可讲内容较多可展实物较少(内容多为历史性资料,无对应实物),可采取电子设备补充丰富展览内容。

内容规划:古代农业政策、古代农业名人、古代农业思想、古代农业著述等。

展示内容:分纵、横两个方向展示农耕变迁,纵向以时间为轴:原始农耕→夏商周→初秋战国→秦→清→近现代。横向则展示:农耕政策、农耕名人、农耕著作、农耕工具等。 纵横交织,描述农耕源流。

适量还原一些农耕场景。原始时期的刀耕火种、铁器农业、灌溉农业、机械农业等具有时代特色的场景,诸多场景对比表现出每个阶段农耕生产力的飞跃。 触摸屏里面放置各个时期政策、著作、名人介绍、农耕图片、农耕工具图片等。

第二厅:农耕器具

电子设备:USB接口壁挂式电视机一台

设置理由:本厅空间较小,展示内容为各类农耕工具,展品较为丰富,加上有中央展台,故此地不宜集聚停留查询。比较适宜采用“动静结合”、实物与文化参照结合的方式展示展品信息,表现本厅主题。动

态映像资料用于反映传统典型农具的种类、制作、使用、历史及蕴含机械道理及等(北京农展馆工具厅也为此类设计),此类映像需要专家团队挖掘制作摄制成专题片形式,方能体现独特深刻等展馆特色。 内容规划:中原地区传统农具种类、重点农具制作与使用、古代先民的智慧等。(可以专家讲述形式展示) 第三厅:农耕风貌 电子设备:投影机一台

设置理由:本厅展示手段丰富,相互之间关联紧密,与场景、沙盘、影像、音乐结合共同营造一副充满想象的农耕场景风貌。需要注意的是投影设备与音响设备的结合与投影连接设备的(主机与连接线)的巧妙隐藏与方便使用问题。

内容规划:农村与农耕场面视频影像等。 第九厅:传统习俗 电子设备:投影机一台

设置理由:本厅展示展示内容为传统习俗,内容鲜活、丰富,仅靠版面与实物难以全面表现内容特点,需借助音响声像手段介绍相关文化习俗和营造主题氛围。难度与关键在于搜集整理传统习俗的影像资料(有相关专题的节目和影像资料)。

内容规划:婚嫁习俗影像、各类传统节日由来及文化、祭祖大典等影像。

第十厅:休闲娱乐 电子设备:投影机一台

设置理由:本厅空间有限,展示手段丰富,既有投影设备又有实物布置,还有造型处理。在丰富展示手段的同时,相互间难免也有影响和制约。投影仪主要是为了表现农闲唱大戏的娱乐方式,展示内容规划为传统豫剧曲目,内容相对固定且占用了大面展墙,所以建议另一个设备采用“动静兼能,以静为主”的壁挂式触摸屏。用以丰富展示内容(弥补可利用展墙较少弊端),设备的展示手段相互之间也不至于干扰重复。

内容规划:触摸屏展示内容可展示各类休闲娱乐方式的介绍及图文影像资料,弥补空间受制展板不足弊端。 第十二厅:农副生产与地方特产 电子设备:USB接口壁挂式电视机一台

设置理由:本厅展示内容丰富,但展示对象特质多为静态实物陈列,需要通过挖掘整理捏合到一起的影像专题片,来向观者主动展示。 内容规划:中原农副生产种类与地方特产介绍。 第十三厅:交通运输与水利灌溉 电子设备:卧式电子触摸屏一套

设置理由:本厅电子设备主要是用作水利灌溉部分。交通运输占用了本厅大部分空间,水利灌溉厅触摸屏主要展示黄河治理专题,大容量电子设备便于储存内容。

内容规划:黄河治理专题片、治黄大事记、黄河七次重大改道、治黄人物等。

第十五厅:农耕嬗变

电子设备:壁挂式电子触摸屏一套

设置理由:本厅主题在于展示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的重大变化,从而折射出农耕文化的沧桑巨变。并以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取消农业税、建设新农村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政策的历史变化。内容丰富,而且有深厚的可挖掘空间,所以我们建议此处设置触摸屏,便于分专题分栏目录入相关内容,方便查阅。

内容规划: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的重大变化内容。

第十六厅:未来之光 电子设备:投影机一台

设置理由:作为展厅结尾部分,需要以一种主动的、宏大的展示手段向观者传递信息,传递主旨。

内容规划:未来农业展望专题片。

妥否,请汪书记指导。

周祖农耕文化博物馆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博物馆

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

参观郑州博物馆 感悟中原文化

4。18上午农耕博物馆

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互相冲突和融合

中原文化学习体会

中原婚姻文化

中原文化学习体会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电子设备运用计划.doc》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电子设备运用计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