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说课稿

2020-03-02 09:22: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蜀相》说课稿

人文08本二 黄承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蜀相》。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今天我说的《蜀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即自主赏析篇目。我根据语文课程改革新标准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原理,结合本文特点,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我的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

由于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为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以及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目标,引导学生阅读,体会感情,注重知识迁移,突出教学重点,进而突破教学难点。教师首先要利用历史典故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指导出大的探讨方向,在课堂上多进行互动,并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承担导读、归纳总结、点评的任务。我本着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诵法: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讲解和讨论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把握文章总体,本课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1.情境导入

先运用多媒体,展示电影《赤壁》的几张图片,通过“赤壁之战”将三国时期这场经典战争诸葛亮的智谋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走进历史,激发想象力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过后,再向他们说,这只是历史中的一部分,在“赤壁之战”前后,诸葛亮一生的故事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蜀相》,他是怎样用精辟的诗句概括的。

2.讲授新课

在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后,迅速将他们带入课文讲授阶段。

第一,进行作者介绍,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整体上把握诗人的经历、写作技巧、艺术风格及写作背景。

第二,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第三,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感受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3.抓住主题 整体感知 夯实基础

第一,先提出本诗首联采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 点明首联在表现形式上是起句设问,对句自答,一问一答中透出对蜀相的思慕之情。

第二,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让学生说明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几个字? 教师点明是“自”和“空”,二字互文见义,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隔叶黄鹂,声音空自悦耳。因为诗人思慕的人早已逝去,诗人无心欣赏自然,大好春光只能“空自”存在,这就突出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

第三,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教师点出作者以凝练的笔墨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

第四,教师提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归纳总结出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丞相祠堂的寻访,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在当时安史之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才大略而又忠心为国之人出现为国效力;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时、抱负难施的感慨。 4.课堂小结与拓展

讨论结束后,让学生继续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使学生对诗歌有更全面的了解。让学生课外阅读杜甫另外一首诗歌《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从中体会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让他们去思考、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同步提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5.板书:

首联 探寻:祠堂所在—阴森恐怖(起)

颔联 细寻:荒凉景色—清冷寂寞(承)

颈联 追寻:丰功伟绩—感佩仰慕(转)

尾联 推寻:壮志未酬—惋惜慨叹(合)

蜀相说课稿

《蜀相》说课稿

《蜀相》说课稿(推荐)

高二《蜀相》说课稿

蜀相

蜀相

蜀相

蜀相

蜀相

蜀相

《蜀相 说课稿.doc》
蜀相 说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