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采集流程[优秀]

2020-03-03 05:22: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标本采集流程

病人资料填写

1、病人信息识别信息

申请者必须清楚填写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等有效信息。

2、病人的病历信息

申请者必须清楚填写病人所在临床科室、住院号、床号、房间号、临床诊断、申请者姓名、申请检验日期。

3、申请检验项目

申请者必须清楚填写所申请检验项目名称,若选择组合,则和医院所涉及的组合项目名称相一致。

4、标本信息

申请者必须清楚填写病人标本类型、标本状况(脂血、溶血、黄疸、凝血与否等)。若非新鲜采集标本,则填写保存条件、时间。

5、申请特定要求

若为药物浓度检测,需要注明药物的用量、种类、服药时间以及检测时相。 分析前可变因素

原则上,应在病人平静、休息状态下采集标本,多数血液标本应空腹采集。不当的采集方法、病人状态及个体差异,对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一、生理因素

1、性别:体重、体表面积和肌肉重量的不同,导致性别间部分检验项目的结果差异。其中,GGT、甘油三酯、尿酸、肌酐、氨、CK、ALP、铁、尿素、胆固醇男性高于女性。

2、年龄:年龄影响取决于人体性成熟程度和骨骼量。新生儿期甲胎蛋白、α2-巨球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成人。儿童期早期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7~10岁开始升高。老年期肾浓缩能力、肌酐清除率及肾糖阈下降,血尿素、垂体促性腺激素浓度升高。

3、体位:血浆和组织间液之间的平衡可因体位不同而改变,最终导致部分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质浓度变化。由卧位改为站位时,血浆白蛋白、总蛋白、酶、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钙、胆红素、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浓度有所升高。

4、体重:肥胖者比瘦者有较高浓度的尿酸、胆固醇、LD、胰岛素、餐后葡萄糖,其中男性肥胖者较瘦者有着更高水平的AST、肌酐、总蛋白和尿酸。磷酸盐瘦者高于胖者,钙离子女性瘦者高于肥胖者。

5、妊娠:妊娠者ALP、胆固醇、铜、甘油三酯、血浆铜蓝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孕酮、雌三醇和催乳素升高,伴随着孕期进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甲胎蛋白逐步增高。铁、镁、钙、总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计数下降。

6、运动:运动影响可分短暂性和持续性两类,前者影响血浆脂肪酸、丙氨酸、乳酸含量,先暂时减少,而后渐渐增加而恢复。持续性影响主要是一些肌肉有关酶,如肌酸激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等活性的升高。

7、生物节律:血清铁、血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原、17-酮类固醇、17-羟皮质类固醇、血浆睾酮、催乳素及促甲状腺激素均有节律变化。

二、饮食习惯

1、食物:进餐后血浆脂肪、蛋白质、糖类有所增加。一般认为高蛋白质餐血浆尿素、血氨增加;高比例不饱和脂肪酸食物,胆固醇含量减低;香蕉、菠萝、番茄可使尿液5-羟色胺增加数倍;含咖啡因饮料,可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并使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儿茶酚胺。食物如含有动物血液,可引起粪隐血假阳性。

2、过度空腹:过度空腹若达24h以上,血清胆红素可明显增加;血糖降低为低血糖;甘油三酯、甘油、游离脂肪酸有所增加,胆固醇无明显改变。

3、饮酒:饮酒后血浆乳酸、谷氨酰转肽酶、尿酸盐、己醛、乙酸盐有所增加。长期饮酒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

4、吸烟:瘾大者血液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可达8%,而不吸烟者含量在1%以下。此外儿茶酚胺、血清可的松亦较不吸烟者为多;血液学方面白细胞数增加,嗜酸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偏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偏高。

三、应激状态

1、紧张:紧张者而儿茶酚胺和17-羟皮质类固醇产生增加,皮质醇、肾素、醛固酮和生长激素升高,促甲状腺激素和催乳素水平也会升高。

2、外科手术:手术后第一个24h内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尿素增高,胆红素可暂时中度升高,肌酸激酶显著增高(尤其是胸腹部手术)。

四、操作因素

1、止血带压迫时间过长:止血带可改变及静脉压力,从而引起检验指标改变。血乳酸增加,pH下降,血钾升高等。

2、采血部位不当:静脉滴注同侧采血、周围末梢血管采血、采血过度挤压等均会造成检验结果的异常。

3、EDTA-K2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做血常规用的EDTA-K2-K2抗凝剂,偶尔会诱发血小板聚集,机制不明,此病人需更换其它抗凝剂。

五、其他

1、电离辐射:肿瘤病人放疗时,由于肿瘤组织的溶解,可导致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尿酸增高。

2、药物:药物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比较广泛,如女性应用避孕药物对甲状腺结核球蛋白和血浆铜蓝蛋白可显著增高。抗结核药、抗生素、抗白血病制剂、磺胺类药物,对肝功能有明显的影响。

标本采集流程

1、确认病人信息

在样本采集以前必须确认病人信息与申请单是否一致,嘱咐病人做好样本采集以前的准本工作,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2、容器选择

按照规定选用合适的容器。采集抗凝血时,应选择合适的抗凝剂,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必须准确,抽血后立即轻轻颠倒混匀5~6次,避免血液凝固。需要添加防腐剂时,正确使用防腐剂的种类与数量。

3、容器标识

容器上需清楚标识与申请单一致的病人姓名与编号,做到双标识。

4、特殊采样要求

样本采集前须留意部分项目有特殊采样要求,如使用专用抗凝管、特殊时段采集等。

5、采集

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采集。如用注射器抽血需轻缓注入试管,避免溶血。

6、复核

标本采集后应再次核对检验申请单信息、病人信息和容器标识三者是否一致,并标注采集时间。

临检标本采集

1、血常规标本

1)抗凝管:EDTA-K2-K2抗凝管(1:9),检查试管底部是否有抗凝剂。 2) 采血量:1ml,立即颠倒混匀不少于5次,避免剧烈振荡,以免产生气泡。

3) 若要进行比较性测定,应尽量在同一时间采血,不同时间的细胞数可能有较大的变化

2、血沉标本

1) 抗凝管:枸橼酸钠管抗凝管(1:4),检查试管底部是否有抗凝剂 2) 尽量空腹采血,采血要顺利。

3) 血沉管中加血至2ml刻度处,务必要准确,颠倒充分混匀

5、6次。及时送检。

3、出凝血标本

1) 抗凝管:枸橼酸钠管抗凝管(1:9),检查试管底部是否有抗凝剂 2) 尽量空腹采血,采血要顺利。

3) 血沉管中加血至2ml刻度处,务必要准确,颠倒充分混匀

5、6次。及时送检。

4、其他常规血液项目标本

1) 血中微丝蚴:在夜间10时至凌晨2时之间,取末梢血2~3滴于干净玻片上,制成厚涂片,立即送检。

2) 红斑狼疮细胞(LE):不加抗凝剂和促凝剂,抽干燥管抽血5ml,30min内送检。 3) 疟原虫:最好在全身开始寒战初期,将血滴涂成薄涂片,立即送检。

5、尿液标本

1)晨尿:早晨起床后采集第1次排尿,用于常规检验。 2)随时尿:随时采集尿液标本,多为门诊病人的留尿方法。

3)空腹尿:进餐后4h左右排尿,收集下一次的尿液,用于了解葡萄糖代谢情况。

4)计时尿:于计时开始时排空尿液,然后于规定时间内排尿,用于肾功能和有形成成分排出率的评估及计算淀粉酶或肌酐的排出率。

5)24h尿:多用于化学组分的测定,亦用于泌尿道抗酸杆菌的检查。

6)尿三杯试验尿标本:连续排尿,中间不间断,取前、中、后三杯,各杯不少于10ml。

6、粪便标本

原则上采集粪便中粘液及脓血部分,及时送检。 1)原虫、阿米巴检查时,保持一定温度,立即送检。 2)虫体或绦虫头节检查时,应送检全部粪便。

3)蛲虫检查时,于晨起排便前用棉拭擦肛门周围后送检。

7、其他标本

1)脑脊液、浆膜腔液、关节液:由临床医师无菌穿刺采样,盛于专用容器,及时检验。 2)骨髓:由临床医师穿刺,并涂制合适涂片后送检。

3)胃及十二指肠液:一般均在门诊室或病房采集后送检,收样时应核对标本。

4)阴道分泌物:由妇产科医师采样后送检,如成批送检,应在37℃温育数分钟后检查。 5)精液:在3~5天内勿排精,手淫排精于专用容器,30min内保温送达检验科。 6)前列腺液:由医师作前列腺按摩术取样,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查。 细菌标本采集

1、血液标本

1)采血时机:寒战高热期,抗菌治疗前。

2)采血的次数及间隔:常规为采集3套(需氧、厌氧各一瓶),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可间隔60min。

3)采血部位:三次采集不同部位。

4)采血量:成人一般为10ml/瓶,儿童为1~5 ml(或总培养液量1%)。

2、下呼吸道标本

1)采集时间:一般以清晨为好。 2)采集方法:用温水漱口后,从气管深处深咳出痰液,吐入无菌容器内送检。特殊情况下可行气管穿刺采集。

3、尿液标本

1) 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用抗菌药物5天之后留取标本。 2)尿液在膀胱内应停留6~8 小时以上。

3) 采用清洁排尿法留取标本。以肥皂和清水洗净尿道口,弃去前段尿液,收集中段或近后段尿液,装于无菌容器内送检。

4、粪便标本的采集

1)发病早期,尽量在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

2)尽量采集粪便中粘液或脓血部分作为标本,装入无菌容器内送检。

5、脓汁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

1)封闭性脓肿:消毒病灶局部皮肤或粘膜表面后,以无菌干燥注射器穿刺抽取标本,注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2) 开放性脓肿和脓汁分泌物:采集病灶深部浓汁作为标本,如为瘘管可无菌取组织碎片。 3)大面积烧伤创面分泌物:应用无菌棉拭子采取多创面的脓汁或分泌物,置于无菌试管送检。

6、生殖道标本

1)男性性病或感染性疾病标本:清洗龟头部后,挤出或用特制棉签醮取分泌物送检。 2)前列腺炎、精囊炎标本:由医师按摩前列腺后,以无菌方式自尿道口采取前列腺液送检。 3)女性标本:在窥阴器的协助下,以无菌棉拭子醮取分泌物送检。

7、脑脊液标本

由医师以无菌方式采集,盛于灭菌容器中立即送检。 标本的分离、储存、转运及处理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及时分离血清或血浆,否则可发生红细胞与血清之间成分的相互转移,或细胞中的某些酶分解待测物等,而影响检验结果。对不是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溶血、脂血或胆红素血,应在检验报告上注明,供医生参考。尿液、脑脊液和胸腹水等标本常需离心,取上清液进行分析。 分离后的标本若不能及时检测或需保留以备复查时,一般应放于 4 ℃ 冰箱,某些检测项目的标本存放于- 20 ℃ 冰箱更稳定。标本存放时需加塞,以免水分挥发而使标本浓缩。需注意的是,某些检测项目如乳酸脱氢酶的标本应存放于室温, 置 4 ℃ 反而不稳定。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实验室分析,标本管道传递系统可加快标本传递速度和避免标本的错误传递。若标本不能及时转运到实验室或欲将标本送到上级部门或检测中心进行分析时,应将标本装入试管密封,再装入乙烯塑料袋,置冰瓶或冷藏箱内运输,运送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荡。 要视所有标本为传染品,对“高危” 标本,如乙肝病人标本、艾滋病病人标本等,要注明标识;急症或危重病人标本要特别注明。严禁标本接触皮肤或污染器皿的外部和实验台。标本用后均要做消毒处理,盛标本的器皿要消毒处理或毁型、焚烧。 标本拒收

合格的检验标本是检验结果保证的重要前提,明确标本拒收制度,并认真履行制度内涵,对于保证检验质量意义重大。

一、拒收标本范畴:

1.未正确使用抗凝剂的血液标本。

2.严重溶血及严重脂血并影响检测结果的血液标本。 3.血液标本量不足于检测最小需要量的标本。 4.需要空腹抽血而未空腹的标本。 5.需要特殊处理而没有做到的血标本。 6.需防腐处理而未加防腐剂的尿标本。 7.4小时尿标本未注明尿量的标本。 8.未做到无菌处理的各种培养标本。

9.经查对标本的病人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床号、及检验号联等不相符者。 10.采集的标本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者。 11.厌养培养标本未满足厌养要求。

二、拒收程序

1.在处置记录本上登记不合格标本。

2.填写不合格标本处置单,并随同检验申请单送达病房。 3.必要时电话告之相关科室医生或护士,并明确相关责任人。

血液标本采集流程

采集血液标本流程

检验科标本采集流程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流程

标本采集试题

标本采集案例

标本采集习题

标本采集方法

常用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试题

《标本采集流程[优秀].doc》
标本采集流程[优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