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大学

2020-03-04 03:23: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水平大学 “自考”题目例析

(五)

四、现代文阅读

考查内容和思路:

㈠理解把握文本:1.关注文本题目,据此把握主旨和思路;2.关注关联性词语,据此把握语句关系;3.关注概括性词语,据此把握主要内容。

㈡选择题目要点:1.根据题目和选项,择定文本相关内容;2.将选项与文本相关内容进行对照判断;3.对照判断专注于找出选项的关键误点;4.在读文本和答题中充实自己文化内涵。

㈢简答题目要点:1.根据题目择定文本的相关内容;2.在相关区域内提取重要的信息;3.将重要的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4.连缀要点形成清晰连贯的答案。 【例1·2011“华约”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题。 哥本哈根精神 ----- 见前文

[思路结构脉络]

设问一:什么是哥本哈根精神?

哥本哈根精神的核心:平等自由讨论和紧密合作的浓厚学术气氛。

具体例子之一:玻尔和海森堡 具体例子之二:玻尔和泡利

小结:玻尔、海森堡、泡利的合作形成哥本哈根学派核心。 设问二:哥本哈根精神是怎样产生的?

条件一:玻尔立志在哥本哈根发展物理研究工作; 条件二:玻尔指导青年科学家,转化为丰硕成果; 条件三:玻尔的人格魅力、爱才如命和积极倡导。

总结:哥本哈根精神随着量子力学的诞生而诞生,并成为物理学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文中的“科学国际化之父”和“上帝的鞭子”分别是指 A.卢瑟福 泡利 B.玻尔 泡利 C.玻尔 海森堡 D.卢瑟福 海森堡 [解析]参考答案:B(文本相关内容:①这个圣地的中心人物,当然是玻尔。他积极提倡国际合作,被誉为‚科学国际化之父‛;②在他的研究所里,既有22岁当讲师、27岁当教授的海森堡和作为‚上帝的鞭子‛的泡利。) 2.从原文看,下列对哥本哈根精神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按照玻尔的挚友、著名的物理学家罗森菲耳德下的定义,是指完全自由的判断与讨论的美德。

B.玻尔给聚集在他周围的青年物理学家的一种鼓舞和指导,体现了领袖与群众的互补关系。

C.高度的智力活动、大胆的涉险精神、深奥的研究内容与快活的乐天主义的完美结合。

D.哥本哈根精神是在玻尔创导下形成的平等、自由地讨论和相互紧密地合作的浓厚的学术气氛。

[解析]参考答案:D(文本相关内容:哥本哈根精神的核心,是在玻尔创导下形成的平等、自由地讨论和相互紧密地合作的浓厚的学术气氛。——其余三项是某些人的看法,不是“原文”的表述。)

3.下列关于玻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玻尔看来,1922年6月他应邀赴德国哥廷根讲学的最大收获,就是遇到了两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人——海森堡和泡利。

B.面对导师卢瑟福的盛情邀请,玻尔不为所动,仍愿意留在丹麦,发展祖国的物理学事业,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C.玻尔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吸收相当数量的年轻人,让他们熟悉科学研究的结果与方法,而不是依靠少数科学家的才能。

D.玻尔具有极强的事业心,日以继夜地工作,但又幽默好客,不摆架子,爱才如命,因而吸引了不少有希望的青年人。

[解析]参考答案:C(文本相关内容:35岁的所长玻尔说道:‚极端重要的是,不仅仅要依靠少数科学家的才能,而且要不断吸收相当数量的年轻人,让他们熟悉科学研究的结果与方法。‛——选项“不是依靠”与文本“不仅仅是要依靠”不符合。)

4.下列对海森堡和泡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玻尔一次演讲的末了,海森堡对玻尔的一些看法提出强烈的异议,显然是他经过仔细研究之后提出来的。

B.海森堡对玻尔邀请他到附近山区散步印象非常深刻,认为他真正的科学生涯就是从那次散步开始的。

C.在玻尔的邀请下,泡利来到哥本哈根的玻尔研究所,他对所里的各项工作发表意见,受到玻尔的高度评价。

D.由于泡利毫不客气的批评,所以玻尔研究所的很多人都怕他,只是在他离开哥本哈根之后,大家才开始珍视泡利的批评。

[解析]参考答案:D(文本相关内容:虽然研究所里很多人都怕泡利,但是,逐渐地,大家都开始珍视泡利的批评。甚至在泡利离开哥本哈根之后,他的每次来信都被看作是一件大事,在所内广为传阅。——选项“只是在他离开哥本哈根之后”与文本“逐渐地,大家都开始珍视泡利的批评。甚至在泡利离开哥本哈根之后”不符合。)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泡利之所以后来成为近代物理学中最著名的评论家,正是由于他敢于对别人提出非常尖锐的批评,有时甚至是挖苦、讽刺。

B.作为终身的好朋友,海森堡和泡利这对科学家总是互相批评,甚至多次骂对方“你这个笨蛋”一类的话,但也从不见怪。

C.玻尔的努力和不少青年物理学家的加盟,使玻尔研究所成为国际知名的物理研究中心,被誉为“物理学界的朝拜圣地”。

D.玻尔研究所虽然繁忙、紧张,但能使人感到激动、活泼、欢快、无拘无束,这种学术气氛,已成为科学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解析]参考答案:B(文本相关内容:海森堡曾说:‚不知多少次,他骂我‘你这个笨蛋’或者类似的话,这对我很有帮助。可是,我们总是好朋友,我们互相批评,从不见怪。‛——选项“甚至多次骂对方”与文本“不知多少次,他骂我”不符合。)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玻尔1913年发表了《原子和分子结构》以后,美国、英国一些高校纷纷邀请他前往工作,可见其轰动效应非常巨大。 B.抽象的定义和具体的例子总是互为补充的,所以在说明一个事物时,下一个准确定义和举一个确切的例子都很重要。

C.卢瑟夫给波尔写信,再次邀请玻尔去任职,并许以200英镑的年薪,可见英国具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风气。

D.朗道跟人开玩笑不讲分寸,伽莫夫几乎把画漫画、做打油诗作为主要职业,说明这里的科学家并不是那种认真严肃、一本正经的。

[解析]参考答案:D(文本相关内容:玻尔事业心极强,日以继夜地工作,但又幽默好客,不摆架子。他爱才如命,到处物色有希望的青年人来所工作。在他的研究所里,既有22岁当讲师、27岁当教授的海森堡和作为‚上帝的鞭子‛的泡利,又有开玩笑不讲分寸的朗道,以及‚几乎把画漫画、做打油诗作为主要职业,倒把物理变成副业‛的伽莫夫。——选项“说明这里的科学家并不是那种认真严肃、一本正经的”与文本所说波尔、海森堡、泡利的表现不符合,推论不正确;朗道和伽莫夫也并非不严肃认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玻尔在与海森堡的讨论时,十分坦率地谈到自己的认识不够严密,并承认上午说得不够小心,这使海森堡感到十分亲切。

B.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已经倾其全力支持玻尔的工作,但在财力、人员能力以及实验室管理上仍未能尽如人意,远远达不到英国的水平。

C.经过玻尔及其合作者的共同努力,玻尔研究所于 1921年3月3日宣告成立,终于实现了玻尔在丹麦建立一个物理研究所的理想。

D.在玻尔的指导下,他周围那些有经验的合作者很快就把他们所带来的新思想和朝气不断涌入科研工作,并转为丰硕的果实。

E.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是玻尔、海森堡和泡利,他们之间亲密无间的合作,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中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解析]参考答案:A.1分,B.2分,C.0分,D.2分,E.0分(文本相关内容:A.在讨论中,玻尔既肯定海森堡的很多想法,又十分坦率地谈了自己的认识过程,还承认‚我今天上午说得不够小心‛。既讨论科学,又拉家常,使人感到十分亲切。——波尔没有“谈到自己的认识不够严密”,“海森堡感到十分亲切”的原因是“既讨论科学,又拉家常”。B.哥本哈根大学已经尽全力来支持我的工作,虽则它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的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选项“远远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与文本“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不符合。D.丹麦和外国那些年轻的物理学家所带来的新思想和朝气,在玻尔及其周围一批有经验的合作者的指导下,不久就转化为丰硕的成果。——选项“把他们所带来的新思想和朝气„„转为丰硕的果实”与文本“在„„的指导下,不久就转化为丰硕的成果”不符合。)

【例2·2012“卓越”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常规科学‛是指坚实地建立在一种或多种过去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研究,这些科学成就为某个科学共同体在一段时期内公认为是进一步实践的基础。现在,这些与原初形式几乎面目全非的成就,已由初级的或高级的教材详尽地阐述了。科学教科书阐发了公认的理论,列举出该理论许多的或所有的成功应用,并把这些应用与示范性的观察和实验进行比较。在19世纪初这些书变得流行以前(在新成熟的科学中甚至更晚)许多著名的科学经典就起着这一类似的功能。这些著作和许多其他的著作,都在一段时期内为以后几代实践者们暗暗规定了一个研究领域的合理问题和方法。这些著作之所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就在于它们共同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它们的成就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同时,这些成就又足以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

凡是共有这两个特征的成就,我此后便称之为‚范式(paradigm)‛,这是一个与 ‚常规科学‛密切有关的术语。我选择这个术语,意欲提示出某些实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它们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在一起——为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这些传统就是历史学家们在‚托勒密天文学‛(或‚哥白尼天文学‛)、‚亚里士多德动力学 ‛(或‚牛顿动力学‛)、‚微粒光学‛(或‚波动光学‛)等等标题下所描述的传统研究。研究范式,包括研究许多比上面所列举的那些名称更加专门的范式,主要是为以后将参与实践而成为特定科学共同体成员的学生准备的。因为他将要加入的共同体,其成员都是从相同的模型中学到这一学科领域的基础的,他尔后的实践将很少会在基本前提上发生争议。以共同范式为基础进行研究的人,都承诺同样的规则和标准从事科学实践。科学实践所产生的这种承诺和明显的一致是常规科学的先决条件,亦即一个特定研究传统的发生与延续的先决条件。

因为在本文中,范式概念将经常取代已熟悉的种种概念,所以需要对引进它的理由做更多的说明。为什么具体的科学成就,作为专业承诺的一个焦点,要比可能是从其中抽象出来的各种概念、定律、理论和观点更在先呢?在何种意义上共有范式对研究科学发展的学者来说是一个基本单位,这个基本单位又不可能充分地划归为具有同样功能的逻辑原子组分呢?对这些问题与其他类似问题的解答将为理解常规科学和与之有关的范式概念提供基础。然而,更抽象的讨论将取决于对常规科学的范例或对范式的范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尤其是,当我们注意到,没有范式或至少没有像上面所举的那种明确的、具有约束力的范式,也可能有某种科学研究时,常规科学与范式这两个相关的概念就将会得到澄清。取得了一个范式,取得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类更深奥的研究,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在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标志。范式的过渡,便是成熟科学通常的发展模式。(节选自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思路结构脉络]

一、常规科学的定义和两个基本特征

二、范式的定义、涵义和研究的意义

三、范式延续是成熟科学的发展模式 1.以下各项,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教科书对于科学研究范式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B.范式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也限定了研究对象。 C.“牛顿动力学”与“微粒光学”均是科学研究的范式。 D.范式的确立,是以定律、理论的提出为先导的。

[解析]参考答案:D(文本相关内容:我选择这个术语(范式),意欲提示出某些实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它们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在一起——为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作为专业承诺的一个焦点,要比可能是从其中抽象出来的各种概念、定律、理论和观点更在先呢?——选项“为先导”与文本“在一起„„更在先呢”不符合。) 2.以下各项,不能由本文推导出的一项是 A.遵循范式展开科学研究,应能获得预期的成功。 B.某一科学研究领域中,可能同时存在多个范式。 C.科学研究是范式的存在基础。

D.理论作为一种范式被接受,必须优于它的竞争对手。

[解析]参考答案:A(文本相关内容:科学实践所产生的这种承诺和明显的一致是常规科学的先决条件,亦即一个特定研究传统的发生与延续的先决条件。取得了一个范式,取得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类更深奥的研究,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在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标志。范式的过渡,便是成熟科学通常的发展模式。——选项“应能获得预期的成功为先导”没有根据。)

3.根据本文的表述,如何理解范式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参考答案:⑴范式标志着科学发展的成熟。⑵范式留下了科学发展的空间。⑶范式更替是科学发展的通常模式。(更好的回答:⑴范式可以让科学在正确的轨道上有成效的发展,同时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预留下广阔的空间。⑵范式是科学发展成熟的标志;范式的更新是成熟科学通常的发展模式。)

【例3·2011“北约”联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久前我在鄯善迪坎儿村,见一大棵梭梭树长在路旁。我从小认识梭梭,见了亲切的很,就像看见一个亲人站在那儿。我对这个村庄也一下有了兴趣。一棵本来只能当烧柴的梭梭,在村里枝条完好地长了这么多年,一直长到老,谁在护着它呢。迪坎儿村紧挨沙漠,走进一户人家,门前一渠沟水流,葡萄藤蔓覆盖了整个院落。转到屋后,发现后墙已经被流沙淹埋掉大半,沙漠从这户人家的后墙根,一望无际地远去,没有一点绿色。

我生活的新疆地域辽阔,大块地存有一些自然风光,除了几个国家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在相对疏松的村镇之间,连绵的农田间隙,还有幸能看到荒野草原、沙漠戈壁,这些暂时没被人侵占的地方,长野草野树,或寸草不生,任风沙吹刮。不像内地中原,城市村庄紧凑相连,农田密布,整个大地住满人长满人吃的粮食,没有一块闲地供野草生长,更别说有野生动物了。自然退居到偏远边疆和那些不易人居的荒芜山岭。城市的野生动物只剩下苍蝇和老鼠,乡下也差不多。

美好的自然景观离人们远了,迫近的却是自然灾害:地震、泥石流、旱涝、反常气候。这是自然的另一面。其实自然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无论身居都市还是乡村,我们一样在自然的大怀抱中。包括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所有的城市、政权、宗教、文化文明,都建立在一个最大的自然——大地之上,苍天之下。它动一动身,这一切便都不存在。但它厚爱着我们,不会轻易动身。我们却常常忘记承载我们的大地,护佑我们的苍天。 古人云:厚德载物。宽厚的大地承载江河山岳,也承载毛虫小草;承载秀水江南,也承载荒漠西域。它的德是公正。而说出厚德载物的人,则听懂了大地语言。庄子懂得自然的语言,那些古代优秀的文学家都懂,他们通过草木虫鸟、云霞水土跟自然交流,心灵在天地万物中神游,获得启迪和智慧。

《诗经》中上百种动植物,个个有名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只叫雎鸠的鸟,关关地鸣叫着出现在《诗经》的开篇,这是古代诗人给一只鸟的待遇,有声音有名字,有尊严有位臵。如果在现代诗人笔下,很可能就写成‚一只鸟在河边叫‛了。至于是只什么鸟,大概没多少人在意。

现在大地上所有动植物都有名字,我们却不知道或不懂得用名字去称呼它们,在许多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读到的多是对动植物笼统的称呼,把地上长的都叫草,天上飞的都叫鸟,不懂得去单个地叫出一棵草、一只鸟的名字。一方面是不认识,另一方面在意识中或许没有对所书写对象的敬重。

有一颗能跟自然交流的心灵,懂得尊重自然,敬畏人之外的生命,才可能听懂自然,知道一棵草一朵云在说什么,漫天星星在说什么。自然跟我们交流的惟一渠道是心灵。现代人也有心,但是不灵了。小时候,夜晚躺在草垛上,看见身边的狗在看星星,也跟着看,我从来不认为狗看不懂星星,狗大概也不这样认为我。看星星其实再简单不过,抬抬头,就可以看见那些遥远的星星,你能感到它们一直在注视你,你也在注视着它们。

包括地上的一块石头,一个土疙瘩,也一直这样注视着我们。只是我们的心不灵了,感觉不到一个土疙瘩的注视。自然不跟我们交流了,我们也早已失去和自然交流的语言。

鄯善迪坎儿村的人们还在自然中,他们从来就懂得怎么和沙漠荒芜一起生活,怎样和仅有的一点水源、一架葡萄还有一棵梭梭树一起生活,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懂得怎样贫穷地生活。 [思路结构脉络]

一、①迪坎儿村护着梭梭树

二、②新疆还存有自然风光 ③人们常忘记大地苍天

三、④自然启迪着古人心灵 ⑤古代诗人知尊重生命 ⑥现代文学却轻忽自然

四、⑦心灵应懂得尊重自然 ⑧心不灵难与自然交流

五、⑨迪坎儿村人懂得自然

1.文章写梭梭树,在行文脉络、情感表达和思想意蕴上的作用。 [解析]参考答案提示:行文线索、情感依附、思想寄托。

具体回答示例:

文章写梭梭树,在行文脉络、情感表达和思想意蕴上都起到重要作用。

从行文脉络上看,梭梭树构成全文的行文线索。开篇由梭梭树写起,扩展开来,最后以梭梭树收束。

从情感表达上看,梭梭树是作者的情感寄托。从小熟稔,像亲人一样亲切,应该永远尊重相伴生活。

从思想意蕴上看,梭梭树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作为象征意象,它展现出大自然的古老、朴实和宽厚。

2.如何理解“现代人也有心,但是不灵了”?

[解析]参考答案提示:“自然不跟我们交流了,我们也早已失去和自然交流的语言。”

具体回答示例:

“现代人也有心,但是不灵了”这句话的意思是:现代人从生理上是有心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不尊重自然,不敬畏人之外的生命,所以已经不灵了,感觉不到自然与我们的交流,我们也早已失去和自然交流的语言,自以为是,变得自私、贪婪、闭塞、愚昧。

3.文末写“懂得怎样贫穷的生活”,有评论者认为,作者是希望人们安于贫穷的现状,你对此怎么理解?(200字左右)

[解析]参考答案提示:要从“懂得尊重自然,敬畏人之外的生命。”的角度思考。

具体回答示例:

有评论者认为文末所写“懂得怎样贫穷的生活”是希望人们安于贫穷的现状。我认为,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理解。

文章所说的“贫穷的生活”,不同于评论者认为的“贫穷的现状”;文章所说的“懂得”也不同于评论者认为的“安于”。 文章所说的“贫穷”是就人类总体而言,是针对那种穷奢极欲、破坏自然的行为而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失去了对自然的尊重,盲目自大地与天争斗,认为人类可以征服自然,无限制地索取、掠夺、破坏。但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也只有这一处家园,人类必须从懵懂走向文明,“懂得尊重自然,敬畏人之外的生命”,节制膨胀的欲望,和自然和谐相处。

而评论者认为的“安于贫穷的现状”,脱离了全文内容,脱离了全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他们说的“贫穷的现状”,是就经济和生活水平低下的状况而言的,这里的“安于”是不思进取的懒汉思想。

显然,这些评论者的认为与原文所表达的思想大相径庭。

华南大学华南大学 广东省高水平大学

东华大学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

大学网球高水平运动队工作总结

高水平大学的学风校风建设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教育部:高水平大学聚焦本科教学改革

东华大学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

东华大学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

大学全日制本科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办法

东华大学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

《高水平大学.doc》
高水平大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