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资格备考:记忆的分类及过程

2020-03-03 22:31: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阅读: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安徽选调生考试网

记忆的分类及过程

一、考情介绍

记忆属于心理学认知过程中的重要考点,客观题考查记忆的分类以及记忆过程中遗忘的原因较多,主观题考查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以及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居多,因此,本部分知识要按照全题型备考,讲解的时候要帮助学生明确考查重点。

二、记忆的分类

1.根据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划分

(1)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

(2)逻辑记忆:以对概念、公式、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

(3)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4)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2.根据记忆内容保持的时间长短划分

中公教育

三、记忆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其中保持的对立面,即遗忘的原因的考查较多,特别是干扰抑制说。客观题要注意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以及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一)识记

(二)保持

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再认或回忆发生错误。

1.遗忘的原因

(1)干扰抑制说

代表人物:詹金斯和达伦巴希

主张: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这种学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

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倒摄抑制: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2)动机说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张:认为遗忘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

中公教育

(3)提取失败说

这种理论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而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因此,在记忆材料时,我们尽量多地记住材料的其他线索,会帮助我们在需要时较容易地提取。

2.遗忘的规律

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3.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而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要快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则遗忘较慢。

(2)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内容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内容,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作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有两种情况:

①近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

中公教育

②首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

(3)学习程度

(4)识记的方法

(5)记忆任务的长久性

(6)时间因素

(7)情绪和动机

(三)再认或回忆

回忆或再认是记忆的第三个环节,是在不同条件下重现过去经验的过程。

回忆:对不在眼前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

再认: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能识别出是以前经历过的就是再认。

中公教育

安徽教师资格备考: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

词语分类记忆

安徽教师资格备考: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记忆的基本过程

教师资格:言语的分类

安徽教师资格备考:教资笔试——揭开“个性”的奥秘

初中英语单词分类记忆

经济师考试分类记忆

常用英语单词分类记忆

英语教案撰写及教学过程面试备考

《安徽教师资格备考:记忆的分类及过程.doc》
安徽教师资格备考:记忆的分类及过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