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设计

2020-03-03 04:45: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设计一

1.导入新课。

提示或建议: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导入新课(展示标题或板标题)。 2.教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在当时,黄埔军校的建立是我国的一件重大事情,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课本知识和这副对联及刚才的讨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报道它建立的情况。(课前预习准备)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黄埔岛上,是由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校舍组成。1924年5月5日,第一期学生开始入学,6月6日正式开学。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2月改称为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在黄埔,故称为“黄埔军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它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孙中山以军校的学生为根本成立了国民革命军,军校的学生大多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他们在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

二、北伐胜利进军

提示或建议:播放:《国民革命军军歌》(也可以在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后由学生或教师领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孙、吴、张三派军阀实力表(参考人教版教参第98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对表现好的、积极参与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通过这个实例表和我们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可以知道吴、孙、张三派军阀拥兵自重,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同时他们又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对内镇压、混战,对外卖国投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成为国民革命军讨伐的主要对象。

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表现非常出色,根据他们的讲述,我们知道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那么,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对同学们的分析给予点评,好的给予肯定,其他的要给予鼓励。(教师总结)。

一般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战争的正义性;(2)军队的作战方针是否正确;(3)各方面配合是否得力,官兵作战情况;(4)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援、外援等。下面哪一位同学能根据各组分析的情况和这些方法来总结一下?(教师要给予表扬)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师总结。

这位同学总结得很不错,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2)作战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提示或建议:对于学生可能提出的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事例,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分析,要教给学生看问题要看主流,不要以点概面,以免学生被个别党员的违纪、违法行为蒙蔽,形成错误的思想和看法。 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感触很多,由于时间关系,余兴未尽的同学,我们可以在课下继续共同探讨。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小女孩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通过分析以上四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请同学们阅读这一部分内容后抢答,看谁反应最快。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看课本第53页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

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导入:

师:展示周恩来的图片。这个人物是?(周恩来)这是年轻时候的周恩来,穿着一身军装,威武帅气,但熟悉周恩来的人应该知道周恩来其实并非军人出身,那他为何穿着军装呢?(因为他曾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没错。那么黄埔军校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

5、作用:

师:当年黄埔军校的门上有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这幅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师:黄埔军校的创办是为了培养革命军,挽救中国革命。

师:当时被誉为中国的“西点军校”,声名赫赫,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志士热血青年,怀着满腔报国的热情前来报考。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他们在广东国民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今天就让我们踏着这些革命先行者的足迹,重走北伐路,去探寻北伐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

生:**列强,**列强! (《两只老鼠》的旋律)

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二、北伐胜利进军

概况(学生阅读课本,上讲台填写)

组织者、领导者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主要战役、先锋部队

师:指导学生看《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找出北伐军出发的地点,三大军阀的分布和势力范围。 师:我们北伐的目的是打到列强,除军阀。这军阀具体指的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师: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拥兵自重,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同时他们又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对内镇压、混战,对外卖国求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成为国民革命军讨伐的主要对象。

师:战争前夕,北伐军10万人,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兵力总数75万。双方实力对比十分悬殊。尽管如此,并没有吓跑北伐军的战士们。他们战斗力相当的惊人,在战场上非常英勇,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有几次著名的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师:在这过程中,有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他们是(生: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他们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所向披靡。请同学来介绍关于独立团的故事。

生:有一次,叶挺独立团一营接到攻打武昌任务后,全营官兵都很高兴。官兵们纷纷给家里写下遗书、留下遗物。显示他们他们誓死抗争的精神。正是这样,这个营的官兵们在攻城时个个奋勇杀敌,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师:由于北伐战士们的英勇奋斗,很快就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消灭掉了。北伐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势力范围从广东扩大到半壁中国。请同学们思考,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生:第一,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第二,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第三,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四,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师:但是正当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年轻的共产党遭受到突然的屠杀,措手不及,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无辜的被杀害。刚刚成立没多久的共产党受到沉重打击。

当初国共两党是为了共同的目的走到一起,现在目标即将要达成,北洋政府即将被推翻,而蒋介石他们突然这么做的阴谋是什么呢?

生:夺取政权。不想跟共产党平分天下。

师: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建立起新的政府称为南京国民政府。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时间:2.性质:

师: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就统治了全国。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所以,尽管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中国的民主革命任务依然没有完成,中国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蒋介石建立起了自己的独裁统治,背离了孙中山当年创建中国同盟会时所提出的革命纲领。那么领导中国革命的任务会最终会落在谁的肩上?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共产党会做出怎样的回击?把这些疑问留到下节课解答。

第11课北伐战争

第11课 北伐战争(学案)

第11课、北伐战争作业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11课北伐战争学教案

《第11课_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第11课:北伐战争》课后发言稿

第11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11课北伐战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设计.doc》
第11课《北伐战争》教案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