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洁

2020-03-04 01:57: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清正廉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

塑造廉洁政体,建设廉洁政治,即使不是所有执政者的执政理念,至少也是执政者的政治诉求,因为这是稳定繁荣,发展进步的根基。

然而,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腐败作为社会政治变迁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病诟,似乎从未远离过人类,它总是与政权如影相随,成为人类社会总是挥之不去的“痛”。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既是一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反腐倡廉史。回望90多年来党的奋斗历程,如果不是以一贯之地建设党风廉政,坚决反对腐败就不可能最终获得革命的成功,更不可能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无数刚正不阿,为政清廉的优秀党员干部为捍卫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而那些腐化堕落,以权谋私的贪腐分子因玷污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而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党所处的环境和地位的变化使党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尽管党在执政以前开展了长期的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但是真到了执掌政权时,一些党员干部经受不住权利、金钱和美色的考验,滑向了腐败的泥潭。毛泽东指出,党内已经出现了“很多党员被资产阶级所腐蚀的极大危险现象。”当时西南局的领导人邓小平指出“这种现象如不纠正,不但影响工作,损害党的声誉,而且要垮掉一些同志。”

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于1951年至1952年在全国开展“三反”运动和“五反”运动,并且1953年3月28日通过了新中国第一个惩治腐败的刑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三反”“五反”运动以及1953年开展的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和反对违法乱纪为主要内容的“新三反”运动,威慑了违法犯罪,遏制了腐败的滋生蔓延,形成了一段时间内政通、人和、风清的局面。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执政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毛泽东在八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还有严重的缺点,在我们的许多同志中间,仍然存在着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和作风。这就是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工作上的官僚主义和组织上的宗派主义。八大的政治报告和八大党章强调,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原则,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党的八大之后,不久,毛泽东在1956年11月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同人民有福同享,有祸同当,这是我们过去干过的,为什么现在不能干呢?只要我们这样干了,就不会脱离群众,中国共产党人时刻以高度的警醒来防止贪腐现象的出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方位的历史性变化的过程中,面临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

随着历史的发展,各种外部因素的变化,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形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产生,为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面对改革开放初期遇到的腐败现象,中共中央开始思索一条新的反腐道路。“文化大革命”中群众式的运动已被历史证明了其非理性和传染性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中共领导人开始探索运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着力纠正领导干部特殊化和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的新道路。邓小平强调,“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我们前进的步伐会更稳健、更扎实、更快。”他同时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依靠制度预防和惩治腐败,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保证。1987年10月召开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思路“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

但是,我们党的一些干部,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不惜铤而走险。面对腐败问题的严重化,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党组织思想上准备不足,行动措施上不够得力,致使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受到严重损害。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腐败现象的滋生,使一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丧失了信心。”

1989年6月,邓小平在和第三代领导集体谈话时,特别强调要着力解决腐败问题。“惩治腐败,至少抓一二十件大案。透明度要提高,处理不能迟。”“新的领导要首先抓这个问题。”1989年6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蒋泽明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坚决惩治腐败”的战略决策在会上被提出,成为当时要特别注意抓好的四件大事之一。此后,反腐败被作为一项专项斗争在全党全国迅速推广开来。

为了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中共中央首先着手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又长期难以治理的问题。首先提出中央政治局、书记处成员和国务院常委会议组成人员“实行回避政策。”同时集中治理“官倒”,进一步清理整顿公司。对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严肃的查处。据统计,1989年共查处违纪案件197424件,比1988年增加了一倍多,处分党员158826人,占全国党员总人数的3.2‰,其中有33487人被开除党籍。

陈希同,这位曾经的北京市市长、国务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权力非法牟利。外交活动中接受的贵重礼物,私自占为己有;纵容王宝森擅自动用财政资金,为其违规建造两座豪华别墅,供其享乐,其贪污腐败行为,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1998年7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审判,一审判决陈希同犯贪污罪、玩忽职守罪,两罪并罚,执行有期徒刑16年。依法惩处陈希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惩治腐败的决心和信心。

党的十六大针对反腐问题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正式提出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崭新命题。党的十七大强调“三个更加”,及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都是针对不同形势下贪腐问题的重要举措。

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实现了从运动反腐、权利反腐向制度反腐的转变。不论何人触犯了制度,就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2013年11月9日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近几年来,廉政文化通过无形的、潜在的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宣传了廉政建设的思想,弘扬了正气,鞭挞了腐败行为,正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崇廉奉廉,个个羞于腐败、耻于腐败和不敢腐败的氛围。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作为名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宣传廉政之风,让廉洁成为一种文化力量,以改善中国的政治的风气,共建和谐中国。

清正廉洁

清正廉洁

清正廉洁

清正廉洁

清正廉洁

清正廉洁

清正廉洁讲稿

清正廉洁心得体会

清正廉洁演讲稿

清正廉洁演讲稿

《清正廉洁.doc》
清正廉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