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

2020-03-02 05:14: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沉思录》:生活幸福取决于思维品质

——读书笔记:感受二千年前的哲思

我3年前曾在《沉思录》:屁股决定脑袋!一文中说,众所周知,脑袋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人的认知、判断、思维全赖大脑,其实根本不关屁股的事。但这只是生理学常识,而从社会学、行为学,甚至心理学方面考量则另当别论。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的正确思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实践中来。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人们因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和经历的不同,导致了价值观和方法论的迥异。说白了,屁股坐在哪里,决定脑袋思考什么,这就是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另一种文明的说法叫做“立场决定观点”)。

由此可见,如何调和个体间的矛盾,在资源有限的现实世界,是个讨论不完的话题。《沉思录》的重要性在于其中实用性和格言式的斯多葛主义的启示。书中是有关斯多葛哲学思想的松散的集合,它们不仅代表了一种生活伦理的典范,而且更是一种接近宗教而非哲学思索的教义。例如,下面这句话就是马尔库斯·奥勒留典型的风格:“你生活的幸福取决于你思维的品质—因此,相应的要警惕,并小心以确保你没有不符合美德和理性本性的观念”。

像之前的塞涅卡一样,马尔库斯·奥勒留相信,一种神圣的天意给予人们理性,并且支配着人们,使其具有宇宙的合理目的。斯多葛哲学主要关注的是,人们的生活既要符合个人的本性,又要符合宇宙的本性。也许从东方道家的哲学家们的相关论述中能获得对此观念的最佳理解。简单生活,满足于个人的命运,顺从斯多葛主义的原则,但这样有可能会导向无为主义。作为社会统治的工具,斯多葛哲学史一种理想的“宗教”,因为人们越是愿意接受这种主张,他们带给帝王的麻烦就越少。虽然马尔库斯·奥勒留不大可能会因为政治目的去宣扬斯多葛哲学--《沉思录》看上去很真诚—但这的确是他的哲学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斯多葛主义坚决主张生活要“符合本性”,这背后的基本原理是来自于某种生物学上的观点。根据斯多葛主义的观点,所有“被赋予灵魂的生物”(今天我们称之为“感性生活”)都在朝着自我保存而努力。自我保存促使一个生物去寻找适合它本性的事物。而人类,因为被赋予理性,就不仅仅是去寻求食物、取暖和栖身之处,同时还要去寻求对于人类智力好的事物。最后,理智使得我们可以更准确的选择适合我们本性的事物,这好过我们仅凭我们的动物本能进行的选择。

这种斯多葛观点的核心就是理解到究竟是什么构成了人类最善的生活。同时代很多哲学家认为是健康或财富,但是斯多葛的哲学家们宣称,终极的善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可以想象,财富在有时是对人有害的,甚至连健康也是这样。举个例子来说,我的精力可能会用在恶的行为上。于是,斯多葛的哲学家们作出如下结论:唯一绝对可靠的善是美德。美德即包括平常列出的几种希腊罗马式的德行—明智、正义、勇敢和节制。

《沉思录》:“哲学家帝王”的独白沉思

“环顾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股青烟消失了。”这是2007年11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访问、会见中国驻新加坡使馆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时,道出的可堪玩味的话。这句话出自古罗马著名的“哲学家帝王”马可·奥勒留(MarcusAurelius)撰写的《沉思录》。读到《沉思录》,确属偶然。但与两千年前的奥勒留进行一次思想接触和交流,却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公元121年,那一年在中国,造纸巨匠蔡伦自尽而亡。那一年在西方古罗马,一位卓越的哲学家帝王来到了世上,他就是马可·奥勒留(公元121—180年)。这位帝王之所以被人们铭记于心,不在于他的赫赫战功,也不在于他的励精图治,而在于他用希腊文写成了著名的《沉思录》。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哲学书籍,而是一位有着强烈道德感的统治者的“内心独白”。

在奥勒留执政的近20年间,古罗马帝国水灾、地震、瘟疫、饥荒、蛮族的入侵、军事的反叛等天灾人祸不断,人们只知道奇迹不会出现而一切都已无可救药。即使奥勒留以其坚定精神和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公共职责的沉重负担和个人际遇的沉痛经历使他陷入了极大的悲观中,而使他能忍受下去的正是哲学。他试图以“哲学的沉思”来避开人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安宁。因此,贯穿在《沉思录》中最为明显的,是一种隐忍而无奈的恬淡和达观,以及对人在时间的流动中展开的悲剧命运充满忧郁的深刻洞察。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中的自己。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这不是经历沧桑之后绝望的结论,而更像是一段无奈和伤感的喟叹。在那样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时期,这种反省、喟叹、独白和沉思的意义并不低于前瞻。

从《沉思录》的字里行间,我们很难找到奥勒留对其“帝王身份”的所谓认同感。因为作为哲学家,他在这部旷世奇书里,始终是以“人”的身份来思考人生,以至于其帝王身份倒像是个“业余的兼职”,这对一个身居皇位的人来说是极为难得的。思想家罗素认为,奥勒留的这部书“表明了他感到自己的公共职责的负担沉重,并且还为一种极大的厌倦所苦恼着”———这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判断。尽管他总是摆脱不了想引退去一个宁静的乡村度过余生的愿望,但他直到死也未能如愿。

其实,《沉思录》探讨和关注的核心问题远远不止这些,它主要考察了人与神的关系,理性与情欲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并剖析了作者本人独特的内心世界。书中阐明的个人道德修养以及处世智慧在西方文化思想史上产生了难以言尽的影响。通过这部传世之作,奥勒留给经由他继承下来的斯多葛主义注入了新的精神,斯多葛派的哲学精神因而得以流传至今,并深深根植于近代西方文化精神之中。而奥勒留在书中所流露出的平等、博爱主张在启蒙思想家们那里得到了回应,他的德行自足之说法在康德那里引起了共鸣,关于恶的见解则为黑格尔所发挥……此外,书中所蕴含的那种天下一家的世界主义以及人皆有理性、理性皆相同的平等、和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书笔记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

读沉思录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doc》
沉思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