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

2020-03-03 12:41: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昌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

“非遗”普查文件下发后,昌图县即按上级普查精神和具体

要求,抓紧落实工作。经过近两个多月的地毯式调查,到7月中全部普查登记工作结束。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普查工作准备充分,措施力度到位

县政府和文化局领导对此次普查工作高度重视,按照省市要求,召开普查动员会议,下达相关文件,落实经费和人员,并对全县普查工作实施作出明确安排。责成文化局组成“非遗”普查小组,安排局业务股和文化馆专业调研人员在内的10人调查组,具体负责普查工作。市局召开普查暨培训工作会后,我县随即开展普查工作。先后召开全县33各乡镇分管文化工作的乡镇长会议、文化站长和村文化室负责人参加的普查工作及培训会,有力保障了全县普查工作地顺利开展。

二、克服困难,进村入户开展普查工作

普查工作开始,正值春耕生产大忙季节,由于全县区域面积较大,乡镇村屯众多,全县有425个行政村,普查难度大、任务重。但我们克服一切困难,积极组织乡镇文化站人员下村,调动了村文化室负责人、村书记以及村委会主任、会计等,联合开展普查登记。县局小组把发现的较为重点的项目进行了全部走访调查,镇村干部坚持进村入户或是利用生产劳动人员密集时候,问询、采访。我们要求,每村不管有没有非遗传承项目,都要人认真开展此项工作,没有的,空白表也要经村委会盖章证明,报上来,不留死角。由于工作准备充分,任务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得

1当,使全县此次的普查工作得以较好的完成。基层把普查调查登记表报上来后,我们组织业务人员加班加点逐一审阅,筛选出较有价值的项目,重新进行登记、规范文本制作、收集整理实物等,同时,基本确立出县级重点保护项目,从中优选出申报市级的项目。市局全县33个乡镇共下发登记调查表415套、收回415套。其中八面城镇、四面城镇、长发乡、古榆树镇、头道镇等表内记录详实细致,填写完整。共调查出各类非遗项目183项,其中:民间文学11个;民间美术27个;民间音乐58个;民间舞蹈3个; 曲艺23个;民间杂技1个;民间手工艺34个;生产商贸:1个;消费习俗1个;人生礼俗4个;民间信仰:4个;民间知识:14个。

整理出有代表性项有:

一、民间舞蹈类:

1、昌图镇康华的“八鞭八花”秧歌(师承);

二、曲艺类:

1、大兴乡义合村朱金侠的“大板舞”(家传);

2、头道镇凤凰山村刘国权的“二人转”;

3、四面城镇韦林村谢宝君的“东北大鼓”(师承);

4、八面城镇桥西村程禄的“京东大鼓”;

三、民间音乐类:

1、大洼镇曹家村杨丹的“盘嗦里”;

2、前双井子镇烧饼村姜展文的“盘嗦里”;

3、八面城镇大和村李国志的“器乐”(家传);

4、八面城镇街内王品清的“唢呐”;

四、民间文学类:

1、通江口镇敖家村刘仲英的“兄弟当相惜”的“故事”;

2、四面城镇小黑山村杨成山“小黑山的传说”(家传);

3、四面城村陈常清的“四面城赑屃的传说”(家传);

4、八面城镇街内郝杰的关于“八面城”、“吴帅功德碑来由”等的“传说”;

5、四面城镇二十家子村王振金的“关于高丽井由来”和“传说”(家传);

6、后窑乡六家子村孔凡国讲的“故事”(家传);

五、民间艺术类:

1、长发乡长发村董玉学的“飞白书”(师承)

2、古榆树镇故榆树村李广学的“棺椁绘画艺术”(家传);

六、民间知识类:

1、四面城镇苏家村万玉珍诊治的“红外伤、丁毒”(家传);

七、民间手工技艺类:

1、四面城镇东大村徐化生的“水泥鸟制作工艺”(家传)

总之,昌图县非遗工作在县委和县政府以及文化局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 取得了一定进展,较为完满的完成了市里交办的普查任务,但距上级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有待今后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昌图县文化局

200

9、

8、4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推荐)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情况汇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汇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报告

《昌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doc》
昌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