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1

2020-03-02 20:51: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山东交通学院

专业:交通建设与装备

学号: 姓名:赵同渠110612127

目录

1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3

1.1研究背景 .............................................................................................................................3 1.2理论基础 .............................................................................................................................3

1.2.1绿色信贷的起源、内涵和特征 ..............................................................................3

1.2.1.1绿色信贷的起源 ...........................................................................................3 1.2.1.2绿色信贷的特征 ...........................................................................................4 1.2.2绿色信贷的经济学基础 ..........................................................................................5

1.2.2.1绿色信贷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5

2与绿色信贷相关的文献综述 ........................................................................................................6

2.1国外研究现状 .....................................................................................................................6 2.2国内研究现状 .....................................................................................................................6 3研究目的与意义 ............................................................................................................................7 4研究方法 ........................................................................................................................................8 5国内外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现状 ................................................................................................8

5.1国外银行业绿色信贷的发展与创新 .................................................................................8

5.1.1国际绿色信贷的黄金准则—赤道原则 ..................................................................8 5.1.2国外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的创新案例 ..................................................................9 5.2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 ...................................................................................10 5.2.1政策性银行 ............................................................................................................10 5.2.2我国商业银行 ........................................................................................................11 6我国银行目前面临的不足及制约因素 ......................................................................................12 6.1面临的不足 .......................................................................................................................12 6.2制约因素 ...........................................................................................................................13 7针对我国银行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 ..........................................................................................13 8总结与启示 ..................................................................................................................................14 8.1银行业外部应建立绿色信贷的激励约束机制 ...............................................................14 8.1.1我国政府应加快绿色信贷的政策制度建设 ........................................................14 8.1.2环保部门应营造绿色信贷发展的良好氛围 ........................................................14 8.2银行业内部应完善绿色信贷的发展与创新机制 ...........................................................14 8.2.1人行、银监会应构筑沟通桥梁 ............................................................................14 8.2.2以商业银行为主、政策性银行为辅发展与创新绿色信贷 ................................15

绿色信贷的发展和创新机制的研究 1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1.1研究背景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金融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己在全球悄然打响。在中国,经济因30多年的改革开放而飞速增长,但也随之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低效利用、生态的退化、环境的污染。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两高一剩”(即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产品)行业比例较高,导致能源资源消耗加剧,环境形势日趋严峻。据国家环保总局数据显示,全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川。在能源资源方面,我国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一些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用量大的大宗矿产资源中,贫矿和难选矿多,富矿少,质量差,后备储量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相对突出。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石油的一半依赖进口,2009年,我国又成为煤炭进口国。

面对如此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各级政府积极致力于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行动中,出台了不少保护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管理条例,开展了一系列执法、监督专项行动,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为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我们越发意识到采取推广节能降耗技术、提高能效这一措施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需要我国政府的财政支持和企业的自身投入,还需要我国金融体系的融资支持。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在节能环保中应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共同发布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应以绿色信贷机制为主要手段,遏制“两高一剩”产业的盲目发展。之后,银监会也出台了《关于防范和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风险的通知》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2〕,具体指导开展绿色信贷。由此掀起了我国银行业研究和实施绿色信贷的序幕。作为国内绿色信贷的倡导者,兴业银行以实际行动走在了业内发展绿色信贷的前列,其他银行必须加快步伐跟上这一趋势,尽快研究和实施绿色信贷业务.1.2理论基础

1.2.1绿色信贷的起源和特征

1.2.1.1绿色信贷的起源

绿色信贷包含于可持续金融中,在国外的起步较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环境的日益恶化,经济的增长与环境的恶化形成了越来越突出的矛盾,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1974年联邦德国成立了“生态银行”,这是世界第一家政策性环保银行,只为一般银行不愿受理的环境项目发放优惠贷款,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1989年5月,美国CoalitionforEnvironmentallyResponsibleEconomies(CERES)集团发表并启动了对地球环境负责的伯尔第斯原则,该原则要求每家签字的企业除了遵循原则所规定的各项内容外,每年还要向CERES集团提交环境报告,CERES集团则通过环境报告掌握企业的环境状况,从而确定对企业的具体投资方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开发会议颁布《银行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与此同时,一些专业化的金融机构在实施环境审慎评估时使用环境影响评估流程作为中心环节。世界银行和其他多边、双边金融机构都将环境问题纳入是否向公共或私有部门项目提贷款的考量标准之一。2002年10月。又一项企业巨贷款准则—赤道原则出台。“伯尔第斯原则和“赤道原则”如今己成为国际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实践的操作指南。

1.2.1.2绿色信贷的特征

(1)绿色信贷是银行业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随着政府、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对企业环境行为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商业银行的环境风险越来越得到重视,具体包括:污染企业无力还贷的风险;银行承担污染连带责任的风险;第三方要求损害赔偿的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和不适应新的环境要求而失去市场份额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的环境风险特指由环境问题而引发的这些风险119]。而环境风险管理(Environmental形skManagement)是商业银行识别、评估、控制、转移和监控环境风险的过程,具体流程为:收集相关的环境信息并进行评估,进而形成完整的环境报告,通过报告全面评估该项目或该贷款的环境风险,若确定风险能被接受,则应对其进行控制,以实现计划中的潜在收益,若不能接受,则不提供信贷支持,或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由此看出,绿色信贷正是银行业环境风险管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环 节之一,实施绿色信贷,有利于银行业环境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从而有利于降低银行的环境风险、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提升整个银行的经营绩效。

(2)绿色信贷是银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世界银行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等有关政策和实践的集合I20)。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不仅要求企业只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还须重视广泛的社会效益,而银行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特殊企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更应义不容辞。这其中防止环境继续恶化、改善生态环境是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而,银行通过绿色信贷这一特殊的金融手段从源头上切断“两高一剩”行业的经济命脉、为相关“绿色”产业北京交通人学硕十学位论文绿色信贷的理论基础提供信贷倾斜,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缓解了城市尤其是工业企业集中的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严重、人居环境恶化间的矛盾,从而履行了部分企业社会责任。

(3)绿色信贷是可持续发展在商业信贷方面的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后只需避免贷款信用风险,保证贷款的有效收回即可。而现如今,政府、社会公众意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为基础发展经济,越来越多的银行认识到了环境风险在商业银行贷款中占比大的事实,绿色信贷应运而生,在原有的信贷发放标准中首先考量到环境风险,在随后的信贷跟踪中一旦出现环境风险,银行将随即采取应急预案,如发现企业有违背绿色信贷原则的行为,将立即停止各类形式的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与此同时,银行也对研发从事生态保护建设、生产环保设施、从事循环经济、开发利用新能源、绿色制造和生态农业的企业提供倾斜信贷支持。

1.2.2绿色信贷的经济学基础

绿色信贷有着深厚的经济学基础,与两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紧密相关。

1.2.2.1绿色信贷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后期,在“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并被社会普遍接受基础上产生的,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不能正常持续下去而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反映,以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等相统一的社会经济系统为主体,以实现可持续收入持续增长为目标的经济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当今人类社会处在不可持续发展之中,资源供给满足不了资源的消耗速度、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全球的森林资源正不断减少、全球性的土地沙化和退化、水资源短缺、海洋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日益明显的“温室效应”等等。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将原来传统经济学中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转变为两者间的和谐关系;将原来传统经济学中经济资源和财富观念拓展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和社会组织方式等上面;同时将代内公平拓展到代际公平中,注重后代人应享有的权利;注重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构对生态环境一与自然资源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将原来单纯的追求物质财富及其满足,转变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将原来在国际经济关系中过于强调竞争力,忽视国家间利益分配的国际经济行为准则,转变为注重国家间协调发展的新的国际经济关系行为准则

等。绿色信贷正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在金融信贷领域的延伸和发展,突出了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了生态平衡。通过建立环境准入门槛,从源头上切断“两高一剩”行业的经济命脉、为相关“绿色”产业提供信贷优惠,实现了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反过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也为绿色信贷政策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环境经济学2(EnvironmentalEconomics)是绿色信贷的理论基础,而绿色信贷又是环境经济学在金融领域上的延续和创新。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一直认为水、空气等环境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视大自然为净化废弃物的场所,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曾经被认为“无偿资源”的稀缺性问题、自然环境的恶化问题不断显现出来,资源环境的利用和保护越来越成为焦点。随着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展开,许多学者提出在经济发展规划中要考虑生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必须既能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能超出环境负荷。超过了环境负荷,自然资源的再生增值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会受到破坏,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社会经济也不能持续发展。要在掌握环境变化过程中,维护环境的生产能力、恢复能力和补偿能力,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口\']。在此过程中,绿色信贷就是一个架构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间的桥梁与纽带,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突出了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了生态平衡,赢得了双赢的局面。 2与绿色信贷相关的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目前并没有“绿色信贷”一词,在其相关研究中更多的注重研究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如环境金融研究、企业社会责任(CSR)、赤道原则等。国外较早地把环境问题引入到金融研究中,Josesalazar(1998)研究了环境金融的功能,认为各国应当致力于旨在保护环境的金融创新。EricCowan(1999)通过界定环境金融的内涵外延,分析了发展环境经济所需融通资金的有效途径。著名的金融专家MarcelJeucken[3j研究了金融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强调了银行在环境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地,S。垃aLabatt于2002年出版的《环境金融》也是一个代表,该书主要探讨了金融创新与环境的关系,分析了金融服务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价以及提供金融产品的方式方法。2003年6月,“赤道原则”\'出台,它要求银行在项目融资中重视潜在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强调环境、社会与企业应和谐统一地发展,促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目标从早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向“充分考虑多元利益主体诉求”的新阶段转变。“赤道原则”强调银行应该把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提升到战略层面,最近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田agnoliand认值tts[4j,2003],[BansalandRoth〔51,2000],【Baron[61,2001],〔Heal[7],200习and[Mcwilliamsandsiegel[sl,2001])也提出建议,企业应以从经营活动得到的预期效益为基础,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又实现利润最大化,履行公司社会责任有很多好处,包括更好的信誉,更好的市场准入,更高的产品定价能力以及更能招募或留住高素质员工等等。BertseholtensandLarnmertjanDam[9](2007)也认为,采用“赤道原则”的银行和没采用的银行差别明显,具体而言,前者的社会责任评价较高,投资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较高,虽然采用的成本较高,但提高了声誉,同时通过和其他志同道合的金融机构合作可帮助银行提高甄别贷款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化解金融风险。目前,国际上对“绿色信贷”的定义以“赤道原则”为标杆,“赤道原则”也被称为国际绿色信贷政策。

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绿色信贷的研究还属于起步发展阶段,从理论和实践角度都进行了相关分析。苏宝梅t\'。l在((绿色信贷:和谐社会的必然》一文中认为,绿色信贷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环境内生型绿色经济的可靠保障,体现了一种神圣的社会责任感。它的出现表明了我国希望将环境保护融入各项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当中,最终形成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及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度态势。马萍、姜海峰口\'1在《绿色信贷与社会责任—基于商业银行层面的分析》一文中则从分析实施绿色信贷履行社会责任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入手,认为从短期来讲绿色信贷可能造成银行边际成本上升。假定边际收益不变的情况下,最终提供的贷款量将偏离利润最大化的量,竞争优势将会减弱。因此短期内银行会倾向于选择不履行这一社会责任。然而从长期来看,银行履行该社会责任后,企业对一银行的认可度会提高,对银行信贷的需求增加,银行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所以银行从长期考虑,应履行这一社会责任。朱红伟I\'2〕在((\'\'绿色信贷”与信贷投资中的环境风险》中从信贷投资中存在的环境风险论证了“绿色信贷”的必要性。目前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再加上政府逐渐加大了对污染环境企业的打击力度,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将会逐渐退出市场,这样就扩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就银行而言,就增加了信贷投资风险。总而言之,“绿色信贷”不仅使商业银行积极主动地承担了社会责任,同时也降低了商业银行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环境风险。李新、程会强[\'“]在《博弈模型在绿色信贷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在“绿色信贷”的应用中引入博弈波形,认为银行和污染企业博弈的结果是企业不治理污染,银行不对其贷款,这样会导致多方收益受损,银行不再通过这些贷款大户得到利息收益,而企业不会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相反会继续污染环境,此时环境非但得到保护反而遭受破坏,绿色信贷政策不再发挥作用;而银行和政府博弈的结果就是政府不对污染企业查处,银行对其贷款,双方获得最大收益,这是典型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但整个社会利益即环境保护所带来的长期重要价值受到损失。若要改善博弈结果就要从让环境污染成本作为经济发展成本的内在要素、规范绿色信贷机制约束外的融资团体行为,并消除环境评估信息传递的制约因素做起。夏少敏仁`41则从法律角度对“绿色信贷”政策实施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法律化的“绿色信贷”刁`能有足够的权威,具备规则的一致、透明性,使中外资银行有统一执行的法律标准。其法律形式应该是“绿色金融促进法”,法律化的路径应是由“软法”上升为“促进型立法”。同时,阳露昭、姜渊[l51也研究了构建我国“绿色信贷”法律制度的问题。在绿色信贷的实践上,吴友光、刘军[1“]对农村信用社开展“绿色信贷”业务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及解决措施做了一些研究。指出“绿色信贷”业务长期停滞的现实情况,原因在于农村信用社“绿色信贷”从业人员匿乏,地方政府态度模棱两可等方面。认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就应加快建设“绿色信贷”新机制,重视“绿色信贷”人员储备与人才培训,同时应针对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加大绿色金融创新力度。甘露,7]则以调查陇南市实施“绿色信贷”相关情况为基础,研究了欠发达地区“绿色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综上所述,国内的学者或者银行家有的从社会责任和和谐社会的角度讨论,有的从信贷投资中的环境风险方面考虑,有的引入博弈模型进行应用论证,有的探讨绿色信贷的法律化问题,有的从一些欠发达地区实践“绿色信贷”遇到的问题入手等等。虽然国内的研究面广泛,但深度还有待挖掘,实证分析比较少,可用的模型也较少。

3研究目的与意义

绿色信贷,是指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据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新建项目投资贷款和流动资金进行贷款额度限制并实施惩罚性高利率,而对研发和生产治污设施,从事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从事循环经济生产和绿色制造以及生态农业的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性低利率的金融政策手段,目的是引导资金和贷款流入促进国家环保事业的企业和机构,并从破坏、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中适当抽离,从而实现资金的“绿色配置”[l8]。具体而言,对于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有较高环保价值的企业和目,尤其是环保产业中某些不易盈利或盈利甚微的行业,通过实施绿色信贷政策,银行加大了以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优先贷款、贷款贴息等形式的信贷支持和其他金融支持,同时政府也给予企业银行贷款的贴息;而对违反国家环保政策、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新建、在建项目,在环保评价报告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前,都不会提供任何形式的信贷支持,对有环保违反信息的企业实行降低其信用等级、压缩授信等惩罚性措施。由此可见,绿色信贷体现了时下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金融领域中一种创新而可持续的金融手段。1994年,我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我国政策性银行以增加国家竞争力和改善人民生活为使命,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引领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商业银行相比,政策性银行需要涉及一些商业银行从盈利角度考虑不愿意融资的领域,对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但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济效益见效慢、资金回收时间长的项目进行融资。在绿色信贷实施进程中,政策性银行作为政府干预的重要手段,应当把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开发资源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能,在信贷投放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大力推行绿色信贷。研究绿色信贷对经济发展有深远的意义.4研究方法

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分析、归纳和整理,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绿色信贷的创新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凡个方面: (1)比较分析法主要通过介绍发达国家银行业在发展绿色信贷的创新措施,把国内外银行业在绿色信贷的应用和实践上进行比较,得出我国银行业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通过阐述兴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创新措施,得出我国银行业内部的不同发展水平,进一步丰富国内银行业发展绿色信贷的具体措施。 (2)SWOT分析法

通过确定兴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竞争优势(Strensth)、竞争劣势机会(叩Portunity)和威(threat),找出兴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战略方向,可以明确其在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中的地位。

(3)案例分析法

主要通过以兴业银行在发展绿色信贷上的创新措施为例,分析我国银行业发展绿色信贷的创新途径、存在的问题,最后给予可行性建议。用已经发生的,且已取得实效的案例,来指导我国其他银行绿色信贷的实践。(weaklle) 5国内外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现状

5.1国外银行业绿色信贷的发展与创新 5.1.1国际绿色信贷的黄金准则—赤道原则

(1)赤道原则的起源和发展

赤道原则(theEquatorPrinciPfes,简称EPs)是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赤道原则源于金融机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压力。当银行向一些大型项目融资后,由于项目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和引发社会问题而备受争议,并使银行声誉遭受损失,包括政府、多边贷款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和社区民众在内的利益相关方认为,银行有责任对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进行审慎性调查并督促项目发起人或借款人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或减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2002年10月,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等9家银行在伦敦主持召开会议讨论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会后由荷兰银行、巴克莱银行、西德意志州立银行和花旗银行在国际金融公司环境和社会政策基础上共同起草了一套针对项目融资中有关环境与社会风险的指南,这就是赤道原则。2003年6月,包括4家发起银行在内的10家大银行宣布接受赤道原则。2006年7月,根据国际金融公司修订后的《绩效标准》对赤道原则进行了修正并重新发布122)。如今,全球已有68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赤道原则,其业务分布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项目融资额约占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85%[231,但在亚太地区,接受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比较少,在国内只有兴业银行一家。赤道原则虽不具备法律条文的效力,但随着其在国际项目融资市场中的广泛应用,赤道原则己逐渐成为国际项目融资中的行业标准和国际惯例。 (2)赤道原则的内容和结构

赤道原则包括序一言、适用范围、原则声明和免责声明四部分。其中,序一言简要列明了赤道原则出台的动因、目的和采用意义;适用范围部分规定赤道原则适用于全球各行业项目资金总成本超过1000万美元的所有新项目融资和因扩一充、改建对环境或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原有项日。原则声明是赤道原则的核心,列举了采取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EPFIs,即赤道银行)做出投资决策时`需依据的10条特别条款和原则,具体规定了项目分类标准、社会和环境评估报告、适用的社会和环境标准、行动计划和环境管理方案、公开征询意见和信息披露制度、投诉机制、独立评审、契约合同、独立监测和报告及赤道银行报告制度。最后,免责声明部分规定了赤道原则的法律效力,即赤道银行自愿独立采用和实施赤道原则。

5.1.2国外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的创新案例

(l)英国银行业:绿色信贷管理指引引领世界

由于英国法律规定污染者付费,并以完整的生产标准来指导企业的生产,使得银行向高污染企业提供贷款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为了避免信贷资金无法回收会形成坏账,银行自发性地将环境、社会、道德因素纳入到自身的信贷和对企业的评估系统中124]。在这方面,英国巴克莱银行做得尤为突出。2003年6月,该行宣布接受赤道原则,成为英国环境管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事件。随后,在环保团体的支持下,巴克莱银行制定了一系列的集环境和社会于一体的信贷指引,该指引涵盖了所有的融资书籍和50多个行业,明确了企业环境违法和划分了环境风险等级,同时为了与同行分享本行的经验,该行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向全球170多个金融机构提供了一该指引,为世界其他银行评估和审核贷款提供了强有力的导向。该行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也广泛地遍及了世界五十多个国家,例如该行意在使弱势群体享受到主流的金融服务而实施的非洲融资计划,通过在英国和南非开设100多万个基本银行账户、并在加纳实施一个创新的微型金融方案的方式,目前己使80000多个贸易商得到实惠。此外,该行通过吸引和留住年轻的专业人才、聘用外部咨询公司或行业环保专家等方法,成立了银行内部的环境风险评估人才储备库。

(2)美国银行业:注重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就为绿色信贷业务在国内的发展奠定了完善的法律和政策基础,制定了多部环境法以及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还实施了以税收政策为首的相关支持和鼓励政策。同时美国银行业也很重视完善信息技术系统,使其真正做到与社会环境部门数据共享,以便绿色信贷的更好展开。同时,美国的银行也是国际上最先考虑环境政策特别是与信贷风险相关的环境政策的银行。其中花旗银行做得尤为突出,是国内最早签署联合国环境声明和发起、编写直至履行“赤道原则”的银行之一。2003年,该行制定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ESRM)体系,该体系建立在赤道原则、碳原则以及关于气候变化和人权的立场声明基础之上,从信贷风险和声誉风险角度来把握环境与社会风险,为筛选交易、提供客户咨询、促进创新以及采用环保的方式发展业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自03年以来,该行的独立风险审计和评估小组一直定期进行合规审计测评,以确保分支行遵守ESRM政策。与此同时,该行一直致力于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信贷支持,努力减少对能源、水资源和材料的使用。2007年5月9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花旗银行宣布将在未来10内出资500亿美元,与客户一同支持可替代性能源和清洁科技的发展与市场推广,其中花旗出资10亿美元支持“克林顿气候倡议”活动,为全球主要城市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资助]。 (3)德国银行业:形成政府参与、政策性银行奠基、环保部门审核的绿色信贷体系

德国是国际绿色信贷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经过数十年的政策、体系构建,德国己经形成了完备且别具特色的实施模式,有如下特点:第一,银行业主动参与“赤道原则”的制定与推广,目前德国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裕宝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都是世界知名的“赤道银行”,在项目授信审批时,严格按照“赤道原则”分类,以行业《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为依据,评估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和风险(包括健康和安全等方面),并提出降低和管理不利影响的方法。针对环境敏感型项目,政府、借款人或第三方专家通过各种渠道向受项目影响的群体,特别是原住居民和当地的非政府组织征询意见,确保整个绿色信贷流程的公平透明;第二,政府积极参与开发绿色信贷产品,德国政府以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为载体实施对环境项目的金融补贴政策,使政府补贴资金发挥到最大效率;第三,环保部门的认可是企业获得绿色信贷的关键,环保部门通过参与审核的形式来确保国家的贴息政策能准确地支持节能环保项目。项目投资方需要对新建或改造项目的环保节能绩效进行评估,在环保部门对项目评估结果认可后,会为该项目出具证明材料,然后项目方才可到商业银行申请贴息贷款。

5.2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

2007年7月,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提出了实施绿色信贷及相关的具体规定要求。我国各类银行开始顺应社会进步潮流,积极响应并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绿色信贷体系。

5.2.1政策性银行

(l)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必要性

1994年,我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我国政策性银行以增加国家竞争力和改善人民生活为使命,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引领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商业银行相比,政策性银行需要涉及一些商业银行从盈利角度考虑不愿意融资的领域,对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但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济效益见效慢、资金回收时间长的项目进行融资。在绿色信贷实施进程中,政策性银行作为政府干预的重要手段,应当把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开发资源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能,在信贷投放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大力推行绿色信贷。 (2)三大政策性银行的绿色信贷发展进程 ①国家开发银行

早在2007年,国家开发银行就陆续发布了多个信贷政策,包括《国家开发银行节能减排专项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国家开发银行污染减排贷款工作方案》、《关于落实节能减排目标项目贷款评审的指导意见》。2009年国开行向南方水泥发放了“绿色贷款”7.5亿元,随后又作为牵头行为该企业取得了银团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南方水泥旗下22家企业的23条生产线余热发电项目改造。据估算,项目完成后,年供电量可达10亿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1万吨。同年2月,国开行一与环保部签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明确了“绿色贷款”支持环保领域的方式和重点,随后积极开展并完成了《低碳生态园区发展模式及融资模式研究》、《排污权质押可行性研究》、《环保生态专项系统性融资研究》等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该行支持环保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积极探索支持节能减排的新模式、新产品,并构建“绿色贷款”平台,以流域治理、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为重点,支持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这些都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融资提供了支持。2010年,国开行发放了环保及节减排贷款2320亿元,比2009年的1751亿元增长了32.5%。 ②中国进出口银行

2009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批准并向武汉凯迪控股有限公司发放中德财政合作能效、可再生能源贷款和人民币配套资金贷款,共计人民币1.4亿元,这是该行首笔中德财政合作能效和可再生能源贷款。该公司投资建设的4*12MW生物质能热电厂,是发电兼顾供热的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由于该项目利用生物质能发电,而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资源,可运用于发电,既可有效弥补我国化石资源不足,又可减少环境污染。该项目利用秸秆、稻壳发电,为我国扩大电力生产开辟了新途径,而且也有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业效益。随后的一年,该行连续为凯迪控股下属的5家小型电厂生物质发电项目发放了共计6.4亿元人民币的中德财政合作能效和可再生能源贷款及人民币配套贷款。2009年,中国进出口银行还向葛洲坝集团承建的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城市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工程提供9亿元人民币对外承包工程贷款。该项目是赤道凡内亚政府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防治水污染而修建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007年以来,农发行利用政策性信贷杠杆引导资金和贷款流入国家环保节能行业,并从破坏、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中抽离,促进了节能环保和农发行信贷业务的和谐发展。2008年开始,农发行对绿色产业的投放力度不断加大,重点支持了我国大型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大型江河湖水系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清洁能源开发,择优选择水热电气、垃圾污水处理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对节能减排显著的地区和企业及项目实施了一定程度的信贷政策倾斜。2009年农发行涉及节能减排贷款余额308.23亿元,较2008年增加167.97亿元,增幅148%,主要投向生态及生活环境改善、能源综合利用改造、循环经济试点、节能减排技改等项111建设。订了开农发行在贷款调查环节,重点调查客户的环保、节能问题,加大力度调查核实客户的治污设施建设投资情况、运转情况、排放达标情况,儿发现项目有不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一律不予受理,同时把环境评价报告作为企业或项目贷款申报的重要材料之一,以项目获取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批作为项目授信、合规审查的最低要求:密切关注国家新的准入条件和环保标准,聘请道路、水利、电力等方面的专家作外聘专家,重点对项目的可行性、环境影响、项目建设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从严审批贷款,以防范因违背国家环保政策形成的信贷风险lz7]。

5.2.2我国商业银行

(l)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在粗放型增长的经济发展大潮中,我国商业银行对环境和社会问题重视不够,一味追求投资回报。现如今,环保风险在银行风险中比例越占越大,2005年到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就刮起了三次“环保风暴”:05年,国家环保总局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获批准为由一次性宣布停建了总投资近1180亿元的30个违法开工项目;06年是我国环境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而环保总局在环境影响评价环节时就停批缓批了投资7700多亿元的163个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其中一半以上为钢铁、火电、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在07年的环保风暴中,环保总局就通报了投资1123亿元的82个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钢铁、电力、冶金等项目。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在项目特别是大型、特大型项目的贷款投放时应将环境和社会影响纳入考量范围,努力地推行绿色信贷,实现银行的可持续经营。 (2)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运行机制 ①信贷准入机制 我国各商业银行在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指导下,严格实施信贷市场准入机制。首先,对现有客户进行分类管理,把是否积极履行国家环保政策、是否获得环境保护良好等级作为衡量是否给予信贷支持的标准,将企业客户分成环境友好型、环保合法型、环保关注型、环保潜在风险型和环保违法型。其次,逐户排查环境违法企业,对包括企业环评报告书中的披露信息、环保部门对其的评级以及公众对其的认可度等主要内容进行调查。最后,加大力度限制污染企业的贷款,防范污染企业出现污染行为而引发的各类风险。如今人行已建立发放信贷的重要依据,同时,有能力的商业银行在本银行计算机系统中建立了客户环保信息数据库,如中国工商银行就通过对企业客户进行“环保信息标识”、建立客户环保风险数据库的方式来分类管理贷款客户。 ②绿色信贷管理机制

第一,环保一票否决制。07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首次提出建立信贷“环保一票否决制”,不对违反环保法规、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项目提供贷款,随后其他商业银行纷纷效仿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这既能促使企业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政策,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又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信息共享机制。迄今为止,国家环保总局已与银监会签订两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协议,标志着国家环保部门与宏观经济部门首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环保部门及时、准确地公布企业的环境违法信息,银行以此为依据审查企业信贷的申请,企业以此为依据申请税收优惠,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应提供使用环境信息的反馈情况,使环保部了解到绿色信贷的执行效果,这种互通信息、相互监督的一体化信息机制,使政府、银行实现了双赢。第三,动态退出机制。对列入“区域限批\'夕、“流域限批”地区的项目和企业,实行行业名单制管理制度,将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存在节能减排和安全等重大潜在风险、国家和各地重点监控的企业(项目)停止一切形式的信贷支持;对于列入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名单和被责令处罚、限制整改、停产治理的企业,一律不得增加新的融资。07年国家环保总局首次使用“区域限批”的办法,对唐山市、吕梁市、莱芜市、六盘水市等4个城市及国电集团等4家电力企业处以“区域限批”的制裁,以遏制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2011年,环保总局还提高了化工等行业环境准入“门槛”,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区域、环境违法突出的地区、不能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国家环保任务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

6我国银行目前面临的不足及制约因素

6.1面临的不足

第一,现有的人才一结构尚不能满足独立实施绿色信贷项目和评估环境风险的需求。虽已开展了不少赤道原则的相关培训,但仍却缺乏绿色信贷的专门人员,缺乏对相关人员的培养、再教育机制,银行内很多信贷工作人员对环保法律法规、政策还了解不够。第二,推进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对于环保做得好或对环保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企业,比如新能源、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的企业,兴业银行尚没有扶持这类企业的经济政策。第三,绿色信贷相关的专业技术服务能力较弱,在项目技术可行性、节能行业政策及技术标准确定、节能量测算等方面仍依靠国外公司的技术帮助。在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开展能效项目时,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国际金融公司技术团队提供的合格技术认定,缺乏对项目技术可行性的独立判断。 6.2制约因素

第一,政府环境考核制度不健全和地方保护主义较为严重。当前,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仍以GDP增长为主,尚未加入或加大环保指标权重。而钢铁、电力、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是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因此,我国地方政府对“两高一剩”行业的保护主义较为严重,加之环保部门和银行均受地方政府管辖,就难免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这就阻碍了银行绿色信贷的推行。第二,缺乏绿色信贷法律制度保障。虽然从05年12月开始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制定了一些绿色信贷发展政策,但是政策相对宏观、操作性还不强,有的甚至还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撑。而原来我国银行业信贷投放时所依据的《贷款通则》己越来越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适应当前银行业绿色信贷的发展。第三国内外同业竞争激烈。目前很多国际知名银行凭借着丰富的项目操作管理经验等优势,纷纷抢滩国内市场。而国内的大中小银行也正积极响应绿色信贷政策,在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项目、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产品推广方面积极给予授信支持,对环保违规企业有关项目实施限贷、停贷和收贷。因此,国内银行需要与国际商业银行、国内其他银行争夺着国内绿色信贷的目标客户,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第四,国内大多数企业受到眼前利益和短期经济利益驱使,忽视环保理念,导致所提供的环保信息不真实、不及时和不详细。因此,国内银行难以及时、准确而全面地掌握企业环保执行情况,给银行信贷决策和管理带来难度,导致企业绿色信贷项目较少,银行的绿色信贷产品需求不够。

7针对我国银行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

(1)培训和储备专业人才,健全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

我国银行现有的绿色信贷人才储备仍不够。由于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估专业性很强,银行还应多加强内部针对性专业性的培训,重点培养社会和环境风险识别、评估、决策这三方面人刁`。同时,银行还应与政府环保部门、社会环保协会保持合作关系,在需要时聘请相关专家审查融资过程中的环评报告、行动计划等文件,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对于环保做得好或从事有利于环保的企业,如新能源、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的企业,银行应制定操作性更强的倾斜政策。

(2)加强绿色信贷的专业技术研究

银行与IFC合作发放能效贷款时,在项目技术可行性、节能量测算等方面缺乏研究,一直依赖于IFC的技术支持,从长远看这必将阻碍其发展绿色信贷。因此,兴业银行应在储备专业人才的同时,加大技术投入,加强技术研究,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银行业在赤道原则项目融资方面的先进技术手段。

(3)实施可操作性强的绿色信贷管理

在实施绿色信贷过程中,银行不仅要进行传统的信贷管理,还应建立以规避绿色信贷风险为目的绿色信贷管理政策,通过制定环境政策、掌握环境信息、评估环境风险等一系列流程对融资项目或融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管理及信用风险管理。银行只有具有严格的绿色信贷分类、审批和评估机制,才一能保障绿色信贷资金的安全,实现保护环境和盈利最大化的双赢局面。 8总结与启示

8.1银行业外部应建立绿色信贷的激励约束机制 8.1.1我国政府应加快绿色信贷的政策制度建设

(l)加快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的法律保障体系,适时制定和完善与绿色信贷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配套政策建设,为多部门协同推进绿色信贷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2)为防止有些地方政府无视国家环保政策,对个别环境污染企业或项目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中央政府应以立法或规定等形式杜绝地方政府对各银行经营行为的干预,并把环境治理指标纳入到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使地方政府鼓励各银行发展绿色信贷。

(3)制定与之配套的免税收、财政贴息等财政政策。有一部分绿色信贷项目是不能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的,如风电和垃圾发电等,银行支持这些项目就必然会影响其盈利,因此此时国家就必须有配套的免税、财政贴息等财政政策发挥作用,才能保障资金投放的稳定性,确保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积极性。

8.1.2环保部门应营造绿色信贷发展的良好氛围

(1)应建立并完善环保信息数据库,建立与各银行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渠道,及时向中国银行征信系统传递企业环保信息,为各银行做出授信决策提供参详。加强对广大企业的绿色信贷教育,帮助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与征信系统的配套支持系统,以便企业及时向其提交本企业的环保信息。(2)实行环境信息披露,建立和完善企业环境评估报告书制度,促使其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包括环境在内的报告,便于社会公众监督其环保行为,环境违法企业会得到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环境友好企业会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环保部门的奖励和银行的信贷支持,这样就使得社会资源倾向于环保企业,促进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3)在全社会开展绿色信贷政策宣传教育,创造良好的绿色信贷实施氛围,为各银行发展绿色信贷政策提供有益的社会环境,进而促使全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8.2银行业内部应完善绿色信贷的发展与创新机制 8.2.1人行、银监会应构筑沟通桥梁

(l)中国人民银行应积极建设征信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还很滞后,一方面人民银行应积极推动我国银行企业征信系统的建设,制定相关政策监督和鼓励企业将诸如环保审批认证、环保先进奖励及清洁生产审计等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企业征信系统,扩充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既高效又安全的信息平台,做到及时与环保、质检、财政、司法、税务、工商及各金融机构等沟通环保信息数据;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应监促和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企业环保信息纳入审批企业或项目授信过程中的重要考量标准之一,按照环保风险轻重程度,对贷款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及时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预警环境风险。

(2)银监会应指导和督促各银行的节能减排授信工作银监会作为我国银行的监督管理单位,应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信贷标准,督促和提示我国各银行加强自身的环保节能授信管理,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中国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对不符合当地环境标准和产业政策的企业或项目实行授信控制,进行绿色信贷管理,遏制“两高一剩”产业的盲目扩张。

8.2.2以商业银行为主、政策性银行为辅发展与创新绿色信贷

(l)提高银行内部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能力

有效的环境及社会风险管理有助于贯彻实施国家的绿色信贷政策,有一助于减少银行不良资产,进而提高其经营绩效。具体包括:银行应积极响应国家宏观环境经济政策,适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建立识别环境风险和检验风险程度的职能部门;分步分层地培训内部管理层和业务层人员,使其内部工作人员既具备银行业专业知识,又兼备“绿色”政策分析能力、环境知识、了解我国环保监管体系等方面的素质。 (2)加快绿色信贷创新步伐和专业人才建设

第一,创新绿色信贷服务,学习和借鉴兴业银行在发展绿色信贷时项目、业务模式、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优先考虑、重点扶持符合绿色信贷原则且信誉好的企业及项目;为“低能耗、低污染”的中小型企业提供多样的金融服务;对项目回收期长但有益于环保节能的项目提供全程金融服务,根据项目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信贷产品;对绿色信贷项目按国家规定一律实行优惠利率。

第二,创新绿色信贷产品。绿色信贷产品应在原有信贷产品基础上融入环境和社会责任理念,在考虑经济效益时兼具其社会效益。目前的发展重点应是开发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机制的产品,包括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生物多样化保护和小额信贷等。

第三,加强专业人刁`培训。应设置专业机构、聘用专门机构对银行内部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引进外部咨询公司或环保业专家,设立银行内部环境风险预警及评估人才储备库;借鉴兴业银行做法,广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使信贷人员深入了解国际绿色信贷模式;定期为信贷人员开展绿色信贷相关培训,讲授环保专业知识,提高各级授信人员识别、判断风险的能力;建立独立的授信评审工作制度,适当集中一部分重大环保节能项目的审批权限,设立风险经理制度,重视贷后跟踪管理工作;遇到棘手的项目审批问题,应及时组织相关专业机构和业内知名学者组成专业评判团,判断项目可行性,安全快捷实施绿色信贷。

社会调查原理论基础 1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主题与背景》教案1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考试试卷[1]1

策划书背景1

研究与方法1

限购令背景[1]

浙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与意义

研究计划1

《1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1.doc》
1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