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心得体会)(版)

2020-03-03 19:41: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育信息化心得体会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面,也是教师校本研修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对教育信息化及网络应用的认识伴随着我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进程而进一步深化。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乃至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呢?一般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以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现代社会,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必须手段。这是因为首先,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其次,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极大地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第三,教育信息化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效果。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及稳定发展,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学校在去年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下设了1个中心与2个工作组:新世纪学校信息中心、信息报道组、信息化领导小组。而且学校还根据每年的教育装备的不同,与时俱进地修改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修改了《新世纪学校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新世纪学校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新世纪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新世纪学校办公室计算机管理的规定》,并且新制度《新世纪学校信息报道组通讯制度》、《新世纪学校论坛制度》、《新世纪学校电教设备管理维修制度》等新制度。保证了每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和校园网、Inter宽带网的畅通,保证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在实践中成长,在探索中完善,在创新中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二、学校硬件设施。

新世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经历了将近三年的实践,已逐渐成效。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目前配备了49套多媒体教室,即48个班级加一个多媒体教室,实现了每个班级都能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求。特别是2015年,学校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更加有力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的提高,在征求了老师们的意见后,让每个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并投资建设了无限网络,实现了网络的全校覆盖,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盾。另外学校还配置2个学生机房,一个课件制作室,实现100M光纤入室,实现“校校通”,”班班通”。

三、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因素,我校紧紧抓住校本培训,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入手,以信息技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校本培训是我校提升教师素质的一条重要载体,本学年以来,为学校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队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临近,学校在校本培训上紧跟时代步伐,利用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的优势,针对性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校本培训。在前两年的经验基础上,继续组织教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对教师有计划进行计算机培训,从去年的最简单的汉字输入,Windows画图到能用Word编制教案,用Powerpoint制做简单的幻灯片、使用家校通开始,慢慢地提高到收发邮件、在论坛上与家长交流、更好地利用家校通与家长互动等等。并且选择年轻教师接受Powerpoint的进一步的制作,用年轻教师带动年龄大的教师的以点带面的形式开展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使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从单纯的计算机教育到教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计算机教室走进各种学科的课堂,使教育真正实现信息化,潜移默化地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质。

四、发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

1、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设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①按照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我校的信息技术课按照省定的课程计划表,小学从3年级开始至6年级,每周1节,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低起点,小步子,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②建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一方面是建立信息技术社团,利用平时的余业时间,进行小组活动,训练计算机技能。培养特长生。另一方面是学生的社区假日活动,参加人数有200余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并能有一技之长。③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平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托信息技术,目前,信息技术学生在搜索信息,查阅资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发挥网络优势,继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在前两年的经验基础上,学校利用“校校通”的实现,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与管理方式,为了进一步发挥“校校通”优势,为教育教学服务,在信息化小组的组织带领下①我校利用“校校通”实现教学资源上的共享,建立教师的电子教案、课件库、实现小范围内资源共享。②开展网络教研。受办学经费限制,相当多教师无法外出参加教研活动,我校就依据网络资源,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研修活动,利用柯城教育网的博客资源,开通了世纪教研组,为提升教师素质开辟了另一广阔的天地。③进一步利用网络QQ教研。去年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多,使用QQ较多等特点,信息中心特建立QQ群,以每个星期都有相关话题开展网络研讨,收到很好的效果,并课题被区立项且获了奖。20*年为了更好地开展QQ教研的展开,学校充分利用教师手上的笔记本资源,鼓励教师多进行网络交流,并将自己的困惑及成果通过QQ及时与大家分享④建设校园网站,提升学校信息的透明度。我校的校园网本学期已全新改版,它是一个集内部办公系统网、学科平台、FTP等一下综合性学校门户网站,网站的管理与维护做到专人进行,信息的发布与更新由各处室人员进行,逐渐实现校园新闻当日上网,并且实现网上校务公开等工作,推进了节约型校园的建设。⑤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互联网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针对教师容易接受视频教学讲座的形式,信息化小组在网络视频网站申请了空间,并将网络的优质视频进行上传分享。目前,广大教师已能自责地上网搜索相关教学资源并积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培训。利用这些资源整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⑥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室自建立以来,使用率就非常高。

五、利用“家校通”,加强学校和家长的互动。

家校互联系统是一个实现老师、家长、学生三方交流的平台。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老师、家长、学生的信息互通,达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我校对家校通的使用更加重视,要求每天的课堂作业情况必须通过家校通让家长知道,并且能积极利用家校通与家长进行沟通,校领导更是会将每个教师的月使用量予以公布,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互动。

六、学校信息道德教育开展情况

我校历来对德育工作十分重视,在学校建立网站之初就专门有一栏德育工作,在上面定期进行德育信息的更新,利用网络对外进行互动。在信息德育教育中,利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防护教育,针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不足,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并参考其他学校对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成功案例,进行学习并对学生实施教育。如防止学生的“从众”心理,与其他学校进行探讨研究,组织学生从实践认知出发,要有自己的价值观。而且与德育的任课老师沟通,开展一定的信息道德教育课。

七、校园网管理与维护方面的做法、经验

在我校除了因为机器老化的原因出现网络故障外,在校园内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网络灾害的发生。这与平时的管理维护工作是分不开的。在网络维修中,主要是防止ARP的攻击,而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加大了对网络维护的难度,我校信息小组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早在教师配备电脑的时候就开展了MAC地址的登记,这样就很容易找出“毒源”,并立刻进行“医治”。另一方面,我校也加大了对教师信息安全的教育培训,让他们意识到病毒的危害,并能主动的安装杀毒软件,在出现问题以后能第一时间进行上报维修。而且我校定期地为教师的电脑免费“体检”,也进一步防止了病毒灾害的发生。

八、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建议。

由于电脑更新的速度很快,而学校的资金极其有限,在电脑维护方面,往往是拆东补西的方式,而且由于一些辅助设备的缺失,使得我们的一些课程只能取消,比如音乐的制作。另外由于技术的革新,像微格技术,录像课程之类的,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已。

另外关于网路方面,学校教师的使用还是比较习惯于外网的。

一、由于学校的PC服务器烧坏,使得学校的一个本来就小的可怜FTP和内部办公系统不能使用,这个许多老师带来了不便,因为像FTP传送些资料还是比较方便的。希望教体局能不能开设一个网络空间,提供给一个学校,而管理就交由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负责。

二、学校教师都比较习惯接受视频讲座,虽然外出学习机会很少,但是如果能开辟一个教育网络视频资源网站,我想教师的自主培训也许会更容易开展。就像我校教师自己开设的*,里面就集合了100多个教育专家及特级教师的讲座,深受我校教师的喜爱。虽说柯城教育网也有但是更新速度不快!教师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教育信息化心得体会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版)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版]

教育信息化制度(版)

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

暑期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信息化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信息化心得体会)(版).doc》
(教育信息化心得体会)(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