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有感

2020-03-03 13:32: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1840年4月,初春的细雨播撒到英格兰的大地上,一如既往吵闹的英国国会里,外交大臣巴麦尊微笑着接受着支持者的祝贺,刚才,他击败了反对党议员格拉斯顿的关于反对鸦片战争的提案,这样一来,暴利的鸦片贸易将伴随着大英帝国的坚船利炮,重新输入那个古老的东方国家之中。也许他并不知道,这一项在大英帝国庞大海外贸易中并不起眼的提案,将会改变中国近百年的命运。

百年之后的蒋廷黻先生读史论事,写作了气势磅礴的《中国近代史》,在他的作品里,探讨了为何中国在经历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仍然不知民族危机、不思国家改革,白白的浪费了二十年光阴。并将矛头直指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当时士大夫阶层,崇拜了百年的偶像在一夕之间坍塌,令人茫然不知所措。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最多赞誉的政治家。死后追赠谥号“文忠”,得到了清政府的嘉奖和认可,康梁等维新派则称颂其开学习西方“长技”之先河。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的甚至评论他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如此高高耸立于民族之巅的人物,受到蒋廷黻先生的如此指责,似乎稍显过分。

的确,林则徐的骨子里保留着中国传统士大夫的风气,他清正廉明,以拯救苍生,为国效力为己任,他尽忠职守,关注民生。这就是在今天,也是并不落伍的思想。的确,在来到虎门之前,林则徐是一个把西方发达国家看做与朝鲜越南等中国传统藩属国类似的国家。认为他们吃的是牛羊肉磨成的粉,食之不化,离开中国的茶叶、大黄就会“大便不通而死”,认为英国人“彼之所至,只在炮利船坚,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看不起英国人“奇技淫巧”的坚船利炮:“盖夷船所恃,专在外洋空旷之外,其船尚可转掉自如。若使竟进口内,直是鱼游釜底,立可就擒。”他所进行的禁烟运动也仅仅是针对外国走私的鸦片,在虎门销烟数年后还写信阐述自己的所恨:“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但正如蒋廷黻先生所言,林则徐是“慢慢觉悟了的”。他到广东后经过多方努力,了解到一些“夷情”后便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在科技上的差距,因而极力倡导向西方学习,以改变中国防务上的落后状态,甚至组织翻译了1836年伦敦出版、英国人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命名为《四洲志》,成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状况的译著。他的好友魏源编出的《海国图志》一书中概括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正是源自林则徐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富强,来抵抗西方侵略以求独立的爱国主义主张。并且林则徐率领军队在虎门战争前哨战的九龙之战和穿鼻洋战斗中打退了英军,英军宣称“我们的主帆被打中了十九炮”“人们都瘫痪了,我则说不出话来”“我希望我绝对不再参加这种战斗。从这次战斗里,我们已经被揍得很够受的了”就当时的历史社会环境来看,林则徐所做到了他所做的一切,并无可以指责之处,他不愧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率领国人同外国侵略者斗争的民族英雄。而且他的思想和能力在当时的社会可以说是一流的。

在一个尽是瞎子的国度中,只有一只眼睛的人就可以当皇帝。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在一群保守落后的士大夫中,林则徐无疑是鹤立鸡群的,尽管他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洋人的火器舰船上面,尽管他在守旧势力的影响下没能振臂一呼,宣扬改革,但是他所做的无疑是进步的,用今天的历史眼光和思路去评价林则徐,是有失公允的,不恰当的。中国的封建保守势力太强大了,林则徐只不过是黑暗中的一丝烛光,只能照亮几个人眼前的路,要他以一人之身,而行幡然兴革之事,无异于飞蛾扑火,一无成效。

孟子曾经这样评价孔子:“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可见,审时度势对一个圣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布鲁诺为了宣扬日心说而活活被教会在火上考死,固然,他追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赞颂,但是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呢?的确,主张改革,宣扬学习西方技术是当时富强国家的办法,二十年之后的洋务派这么干过,六十年后的维新派也这么干过,可是事实结果证明他们都失败了,拯救中国的办法只有进行彻底的,从上到下的革命,这一点我相信无论是李鸿章和康梁都一清二楚,但是他们还是迫于阻力没能再进一步。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以同样的罪责指责李鸿章和康有为?再进一步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也失败了,我们是不是也该以此指责孙中山?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治病如此,改革也是如此,清朝科举制度绵延隋制千余年,文官万计,但都传统保守,不符新制,更勿提四亿国人民智未开,骤行改革,无异天方夜谭。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作为一个生于传统保守家庭,长于一个传统保守社会,又在一个传统保守国家做官的林则徐来说,他已经做到了他这一代应该做的,牛顿在生命后期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而研究了三十年,但这并不能阻碍他成为英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而名垂青史。拿破仑在最后滑铁卢惨遭败绩,但这并不能阻碍他成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和军事家载入史册。同样,尽管林则徐在鸦片战争过后缄口无言,但这也并不能抹杀他在鸦片战争前期领导国人同外国侵略者战斗和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功绩。林则徐仍然是高大的,被指责的应该是当时中国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而改变这个社会的责任不属于林则徐。我们虽然浪费了二十年的时间,但是这确实从传统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必要过程。历史不存在假设,历史上发生的事情都是遵循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对此我们虽然感到惋惜,但也无可奈何。

尽管蒋廷黻曾经在《中国近代史》中对林则徐颇有指责,但在他晚年一篇堪称其学术生涯总结之作的《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一文中,对林则徐已经没有丝毫个人攻击,仅讥讽当时的士大夫:“在道光年间,中西文化如要比赛的话,无疑的,中国队员的自然队长是林则徐。则徐未得出场,国人当然有以自慰。因此中有这个大波折,国人又要酣睡了二十年”。

蒋廷黻先生在其著作中将林则徐分为两个,那么在这里对林则徐的评价也应该一分为二的来谈。一方面,身为一名传统中国士大夫,林则徐率领中国军民在虎门销毁鸦片,是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在此之后的九龙之战和穿鼻洋之战中,林则徐更是击退了进犯的英国侵略者,取得了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对此他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另一方面,身为一名富有思想的政治家,林则徐缺乏更远大的目标,缺乏改革的勇气和信心,没能带领中国步入现代化。是可惜的事情。

最后,我想以林则徐亲手书写的一副对联来表示我对林则徐的敬意,我想,无论经过多久,这副对联所渲染的精神都不会过时,因为字行中包含着中华民族伟大不朽的精神和魂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参考资料:《晚清三十人》,李扬帆著

《天朝的崩溃》,茅海建著

《清史稿·林则徐传》,赵尔巽编撰

《蒋廷黻的》,沈渭滨著

《林则徐与鸦片战争研究论文集》,福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晚清人物课程

00686018

北京大学工学院

黄斯乔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有感

读《李鸿章传》有感

读李鸿章传有感

读《李鸿章传》有感

读李鸿章传有感

读《李鸿章传》有感

读《梁启超传》有感

《李鸿章传》梁启超著读后感

梁启超《李鸿章传》 读书报告读后感

吾看梁启超之《李鸿章传》(推荐)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有感.doc》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