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人士事迹

2020-03-02 06:22: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秋瑾

秋瑾(1877-1907)女,字(王睿)卿,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少时学习经史、诗词,善骑马击剑。1890年随父入湘。1896年依父母之命嫁湖南湘潭富绅子弟王廷钧。1902年因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勉强随王赴北京。在京期间,目睹民族危机深重,清廷腐败无能,曾作《宝刀歌》,示献身救国事业的决心。1904年夏,冲破封建家庭束缚,自筹旅费只身到日本留学。先入骏河台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日语讲习所补习日文,继入青山实践女学。先后发起组织“共爱会”、“十人会”,并创办《白话报》,宣传推翻清政府,提倡男女平等。不久参加冯自由等在横滨组织的“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同时结识光复会首领陶成章和留学日本的鲁迅。1905年回国,由陶介绍,认识蔡元培、徐锡麟。不久加入光复会。同年7月再赴日本,经黄兴介绍拜谒孙中山,随即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员和同盟会浙江省主盟人。1906年初因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愤然回国,与易本羲等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安置留日回国学生。同年3月到浙江湖州南浔镇浔溪女学教书。同年暑假辞职离校,转赴上海,与陈伯平等以“锐进学社”为名,联系敖嘉熊、吕祥熊等运动长江一带会党, 并与蒋乐山等运动浙江会党,作起义准备。同年冬创办《中国女报》,宣传妇女解放。为响应萍、浏、醴起义,曾在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并以此为据点,联络金华、诸暨、义乌和兰溪等地会党首领。事未果,但在浙江举事的决心未改。1907年春,被举为大通学堂督办,遂以该校为中心,往返于杭州、上海之间,联络沪、浙军队和会觉,组成“光复军\",并推徐锡麟为首领,自居协领,预定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应,诱清军离杭州,然后以义军渡江攻省城,出击金、处等地。如攻不下杭州,则带队回绍,从金华、处州入江西,直趋安庆,和徐锡麟相呼应。起义日期原定于7月19日,不久因金华、绍兴等地会党过早暴露,迫使徐锡麟于7月6日仓促起事,失败遇害。闻讯后,依然准备按原计划行动。后因叛徒告密,大通学堂被清政府派兵包围。即与少数学生持械搏斗,失败被捕。15日凌晨,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 义。时年30岁。遗著编为《秋瑾集》。

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又名张贯一,字骥生。河南确山人。5岁丧父,寄居叔父家中。1917年考入确山高等小学。1923年秋考入开封河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2月,当选为确山农协会会长,领导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发动以确山县刘家店为中心的秋收起义,建立鄂豫皖边区工农民主政府和农民革命军,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秋,调任中共豫南特委书记,在开封、洛阳一带从事地下工作,曾三次被捕,均被营救出狱。1929年春,调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从事工人运动。同年冬,因叛徒出卖,被日本特务机关逮捕,受到连续六天六夜的轮番审问。后转送中国地方法院,被判处一年半徒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营救出狱,任东北反日救国同盟总会会长和中共哈尔滨道外区委书记,发动群众,支援抗日义勇军。1932年春,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同年秋,任中共满洲委员会军委书记。1933年初,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同年5月,当选为中共满洲省委委员。9月1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任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4月,南满抗日联合军指挥部成立,任总指挥。11月,任中共南满地方特别委员会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35年春,中共南满省委成立,任书记。1936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成立,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和政委。同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率部打击日本侵略军。其名字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亦使日、伪军闻之丧胆。1940年2月23日下午,只身被围困于?江县保安村(现靖宇村)外的树林中,忍着病痛、饥饿和严寒,顽强与敌战斗,壮烈牺牲。时年35岁。牺牲后,头颅被割下,腹部被剖开,胃中竟无一粒粮食,仅有树皮、草根和棉絮。1949年5月,郭沫若为其题词:“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1958年2月23日,其遗骨被安葬于吉林省通化市杨靖宇陵墓,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毛泽东、金日成、崔庸健等均送了花圈。

左权

左权(1906―1942)湖南醴陵人。早年就学于广东湘军讲武堂。1924年,随湘军讲武堂并入黄埔军校, 为军校一期生。同年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为军校“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主要负责人之一。毕业后,任职于国民革命军第六军。1925年,前往苏联,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与刘伯承等进入苏联陆军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奉命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红军学校教官、龙岩分校校长和野战司令部作战科长等职。1932年,先后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政治委员、军长。1933年,调任红一军团参谋长。多次参与指挥反“围剿”和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1936年,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与聂荣臻共同指挥,取得有决定意义的山城堡战斗胜利。1937年8月20日,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副参谋长兼二纵队司令员。1938年冬,主持召开晋东南参谋长会议,起草八路军司令部工作条例,建立八路军司令部机构,制定工作规则。1942年6月2日,率三八五旅主力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麻田地区清漳河畔与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6岁。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悼会,并改辽县为左权县,以示纪念。朱德写了《悼 左权同志》一文,并写了挽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1946年, 晋冀鲁豫边 区决定在邯郸为其修建烈士陵园。1950年10月21日,其灵柩被安葬于河北省邯郸烈士陵园。其生前军事论文有《扫荡与反扫荡》等。

赵一曼

赵一曼(1905―1936)女,原名李坤泰,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4年10月,组织“妇女解放同盟”,反对封建礼教,从事妇女解放运动。1926年春,入宜宾县立女子中学读书,任校团支部书记和校学生会交际干事。同年10月,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前往苏联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8年冬回国,先后在上海、湖北宜昌等地从事地下工作。1929年9月,到南昌中共江西省委机关工作。同年底,中共江西省委机关被破坏,经同志掩护脱险后,背着孩子,一路讨饭,到达上海,向中共中央报告事情经过,并留中共中央机关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奉命到东北从事抗日斗争。1934年7月,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特派员。同年秋,任中共珠河铁北区委书记,领导组织农民自卫队,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35年冬,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同年10月,因叛徒告密,与所在部队被围困于道北一带,为掩护部队主力突围,身负重伤而被捕,转押哈尔滨警察厅。关押期间,受尽酷刑,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依然坚持斗争。曾说服护士和看守带其出逃,未遂,受到更疯狂的折磨。1936年8月2日,被押往珠河游街。游街时高唱《红旗歌》。当日被杀害。时年31岁。朱德曾为其题词:“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郭沫若为其题诗纪念:“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其生前受酷刑之处,今已改建为革命烈士纪念馆。

谭嗣同

谭嗣同(1865一1898〉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湖南浏阳人。少时博览群书,并致力于自然科学的探讨,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后为新疆巡抚刘锦堂幕僚,曾往来于直隶、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数省,察视风土,结交名士, 有“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犹是,人民复非”的感慨。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异常不满,即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并在家乡组织算学社,集同志讲求钻研, 同时在南台书院设立史学、掌故、舆地等新式课程,开湖南全省维新风气之先。1896年2月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和等人。旋奉父命, 入赀为江苏候补知府,供职南京。曾游历天津、湖南、湖北等地。同年底重抵南京,闭户养心读书, 成《仁学》2卷,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的原质所构成,其本体是“仁\",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于“仁\"的作用,故称其哲学为“仁学”。“仁”是万物之源,它“以通为第一义”。而 “以太\"则是沟通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桥梁。由于“以太”“不生不灭”,所以就肯定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静止的、停顿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批判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顽固思想,从变易中论证其改革社会制度的政治理想。并且认为封建“名教\"是维护专制主义的精神支柱,号召人们冲决君主、伦常、利禄、俗学、天命、佛法等封建网罗。对秦汉以来封建专制制度的抨击尤为猛烈,认为君主专制是一切罪恶的渊薮,提出“彼君之不善,人人得而戮之”。在批判专制制度的同时,还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以及变法等主 张。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等人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筑铁路等新政。1898 年,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同年4月,得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推荐,被征入京,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林旭、杨锐等人参与新政,时号“军机四卿”。当宫中后党密谋政变,光绪帝传密诏康有为等设法相救时,即“拔刀以救上自任”。9月8日夜,赴北京法华寺访袁世凯,请袁发兵相救。袁佯为应允。9月20日袁回天津向荣禄告密。9月21日,政变遂起。9月25日被捕,9月28日与林旭等5人同时被害。时年33岁。临刑绝命词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生平遗著编入《谭嗣同全集》。

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又名张贯一,字骥生。河南确山人。5岁丧父,寄居叔父家中。1917年考入确山高等小学。1923年秋考入开封河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2月,当选为确山农协会会长,领导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发动以确山县刘家店为中心的秋收起义,建立鄂豫皖边区工农民主政府和农民革命军,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秋,调任中共豫南特委书记,在开封、洛阳一带从事地下工作,曾三次被捕,均被营救出狱。1929年春,调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从事工人运动。同年冬,因叛徒出卖,被日本特务机关逮捕,受到连续六天六夜的轮番审问。后转送中国地方法院,被判处一年半徒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营救出狱,任东北反日救国同盟总会会长和中共哈尔滨道外区委书记,发动群众,支援抗日义勇军。1932年春,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同年秋,任中共满洲委员会军委书记。1933年初,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同年5月,当选为中共满洲省委委员。9月1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任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4月,南满抗日联合军指挥部成立,任总指挥。11月,任中共南满地方特别委员会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35年春,中共南满省委成立,任书记。1936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成立,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和政委。同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率部打击日本侵略军。其名字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亦使日、伪军闻之丧胆。1940年2月23日下午,只身被围困于?江县保安村(现靖宇村)外的树林中,忍着病痛、饥饿和严寒,顽强与敌战斗,壮烈牺牲。时年35岁。牺牲后,头颅被割下,腹部被剖开,胃中竟无一粒粮食,仅有树皮、草根和棉絮。1949年5月,郭沫若为其题词:“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1958年2月23日,其遗骨被安葬于吉林省通化市杨靖宇陵墓,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毛泽东、金日成、崔庸健等均送了花圈。

爱国人士事迹

爱国人士事迹

近代爱国人士事迹

爱国人士事迹读后感

爱国人士学成回国的事迹(材料)

爱国人士故事

爱国人士演讲稿

爱国人士陈仪

历史上的爱国人士

爱国人士的故事

《爱国人士事迹.doc》
爱国人士事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