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总结

2020-03-02 19:13: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4年度新理念学科培训总结

为提高教师事业心和职业道德精神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拓宽教育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健全教育制度,以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益,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本年度我校新理念学习继续以《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这本书为载体,通过学习这本书中的新的教学理念,使老师们能接受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并能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对我校在2014年度的新理念培训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学习内容

(一)有效实施教学评价 评价的意义和方式 有效评价中的真 有效评价中的善 有效评价中的美

(二)改进篇

向实践学教学—实践反思 向书本和专家学教学—专业引领 在观课议课中学教学—同伴互助 坚持持续而系统的教学改进—行动研究

二、学习效果

通过《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实践篇辑四和改进篇深入细致的讲解,精彩案例的剖析及老师们的探讨交流,使我校教师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要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1.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

备课时,以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既要防止超纲教学,又要切实达到教学目的。教材所介绍的内容是经过高度浓缩的,基本上是知识提要,备课时需要作精心加工,把本堂课内容与社会知识、学生生活实际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课本知识化,生活化,生动化。

2.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分析、思考及教学经验得出的,重点除知识重点外,还有技能、方法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在深入钻研教材,明确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深入分析每个知识点的辞别力价值,即找出课堂教学的能力点,通过能力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3.备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要求,确定课堂教学的类型,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各种教法都有优缺点,如:传统启发式是传授知识的最好教法。易为学生所接受,但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创造能力,现代启发式虽有利于训练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能力,培养探索精神,但教学耗时多、进度慢。备课时应尽量结合两者的优点,克服其不足,形成综合启发式教学程序。在方法的选择上,要坚持“最优化”的观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在方法的运用上,要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的位。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备课的内容。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二)课堂上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是战术问题,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

课堂上要突出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分清主次,把重点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致的知识内容,要下功夫,在课堂上花比较大的精力解决。要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不要孤立地讲授重点。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课堂上要集中精力抓好重点知识的教学,同时又不能忽视一般知识的教学。

2.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教学中要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的。学习好的学生,他的能力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知识和能力两者不一定是正比关系,能力不会随着知识的增加而自然形成,能力的形成是有条伯的,关键是教学指导思想是什么。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觉配合、努力实践,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这里我们需要强调活动性教学、开放性教学,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与社会联系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型延伸性的学科活动,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提高。 3.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课堂上以学法促教法、以教法指导学法,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学”是“教”的基础,“教”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会学”,因此应寓学法于教学过程中,以学法为目标改革教法,把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习结果之中。我们强调衡量是否有效教学关键看学生,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与他们能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学习,能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老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多的要教学法,教学方法有多种,它们各有千秋,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使各种教法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并通过学生自学、实践来完善和巩固学法。 4.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他们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学习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因此老师在重视学生智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重视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舒适;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倾注慈母般的爱,使他们振奋精神,愉快学习。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景教学不失为影响学生兴趣、情感、注意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三)优化练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是要练习有“方”

“对症下药”总比“滥施药方”有用得多。每一次练习就好比一张方子,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值得提出的是,现在我们很多的老师对练习的精化和优化理解很不够,以为练的越多效果就好,于是题海战术,把学生压得透不过气来,这样,学生又累又苦,整天埋在作业堆里。久而久之,学生的智力麻木了,对学习不要说是兴趣,简直是害怕或厌恶,这难道是有效教学吗? 二是要练习有“味”

练习有“味”指的是练习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正回归生活的练习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同时处处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果练习还有那么点儿趣味,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会陡增。而一定的思考味对那些喜欢动脑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帖最好的兴奋剂。因此,丰富多彩有“味”练习,学生往往趋之若骛,而练习的效果也“事半功倍”。 三是有练习有“层”

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四是要练习有“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遗忘对于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常常因遗忘而出现思想干扰或障碍。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同时,“艾宾洛斯遗忘曲线”证实了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教师对每个知识点循环练习的间隔时间也应由短而长,以确保练习的最佳效果。 总之,本年度里,通过学校集中全体教师学习实践篇的第二三辑集中进行读书交流,使我校教师在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提高上,切实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为我校教师今后进行有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榜样。 凤冈二小 2014.12

有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学习心得

有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学习心得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目录

读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计划

读《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感

掌握有效教学理论 指导有效教学实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试卷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版)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知识点总结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总结.doc》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