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报告

2020-03-02 18:07: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09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报告

年4月22日—26日,由区长董胜利带队,组织区级有关领导、合作社理事长、揉谷乡群众代表、乡村干部及设施农业建设、市场营销、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4个专题调研组共130多人,针对我区设施农业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赴山东寿光考察学习设施农业大棚建设生产、果蔬营销等先进经验。大家针对问题解疑惑,联系实际寻不足,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增强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信心和决心。

一、考察概况及总体印象

三天行程中,考察组参观学习了第十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稻田镇马寨村、古城街道后王村、纪台镇东埠村和冯家村、洛城街道东斟灌村设施农业果蔬生产基地,及寿光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寿光市燎原果菜专业合作社农资供应、净菜加工流通等环节。听取了寿光市科协、蔬菜局、青州绿龙合作社、寿光市蔬菜办等部门负责人关于大棚建造、栽培技术及模式、标准化生产、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专题讲座。考察所闻所见,寿光市设施农业的高度发展,以及他们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菜博会”档次高、规模大、特色明。寿光“菜博会”是经商务部正式批准的年度例会,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9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贾庆林等先后亲临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2009年的第十届“菜博会”以“绿色、科技、创新、发展”为主题,集中展示现代农业尤其是蔬菜及相关领域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主展区总面积35万平方米,展室面积12.5万平方米,设8个展馆(厅)、4个规模化蔬菜种植厅,展览展示蔬菜、瓜果、花卉品种2000多个,从不同侧面展现寿光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水平。展区内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组装配套,南果北栽、无土栽培、植物工厂理念超前,“圣乡腾龙”、“ 牛献百财”、“ 孔雀开屏”等园艺造景鬼斧神工、美不胜收,让人在充分感受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成果的同时,体验和陶醉于“人在画中、如诗如幻”的田园风情。在这场浩大的农业盛宴上,人们除了叹赏、震惊之外,收获最大的就是农业经营理念的升华。

(二)生产基地面积广、品种新、效益好。进入寿光境内,设施农业大棚一望无垠、连绵不断,使人仿佛置身于白色海洋。寿光市耕地面积140万亩,仅蔬菜面积就达85万亩,种植着国内外1400多个品种,年产蔬菜40多亿公斤。可以说,在寿光凡是适宜发展设施农业的土地,已全部建成了大棚。这次考察学习的几个设施农业基地,大棚作物基本都是樱桃西红柿、油瓜、丝瓜、彩椒、油桃等名优新特蔬果,新品种应用广泛,种植效益极佳。古城街道后王村王师傅经营3座大棚,种植紫玉9号樱桃西红柿,3月下旬上市至4月25日,单棚收入已达

2.5万元,预计单棚收入超过4万元。当地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是“要卖大价钱,品种最关键”。全市先后引进推广荷兰西红柿、日本伊丽莎白甜瓜、韩国苦菜等30多个国家的蔬菜新品种500多个,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寻访、种植新品种,已成为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生产技术简单实用、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寿光大棚经济效益好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年两收,夏茬作物7月初定植,冬茬作物12月初定植,一年四季棚不闲置。一年两收的关键措施是“冬暖夏凉”,“冬暖”就是通过“半地下式”建棚、覆膜、增光等措施增加棚内温度,实现反季节蔬菜种植。“夏凉”主要是做好通风和遮阴工作。在大棚后墙间隔做通风孔,棚前沿及纵向最高处卷膜通风,其余部分覆盖遮阳网,形成一个对流通风的小环境,使地温保持在35℃以下,促使棚内作物正常生长。降低棚内湿度是防病减灾的重要措施,是保证产量的关键。寿光群众降低棚内湿度的做法是钢丝小拱地膜全覆盖,就是在种植垅之间设钢丝小拱,然后在全棚地面覆膜,不漏白地。灌溉从拱膜下进行,避免了地下水分由于蒸发进入种植层,不但降低了棚内湿度,还增加了光照,提高了棚内温度。对于低温寡照时期大棚生产,寿光群众坚持每天按时揭帘,保证足够的散照光,防止出现畸形果蔬,提高了大棚收益。

(四)市场建设灵活多样、作用发挥充分。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市场体系。一是抓销售市场建设。市级批发市场初建5亩,经9次改扩建已发展到600亩,设交易区、服务区、外省蔬菜交易专区、特菜专营区等,是全国最大蔬菜批发市场和重要蔬菜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交流和物流配送中心。根据各乡镇蔬菜种植规模和品种构成,市政府统一规划布点,建成占地50亩左右的乡镇中型批发市场8处。同时,在各村设立蔬菜集散地,目前全市建成农贸批发市场26处、集贸市场186处。二是抓专业合作社建设。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在组织生产、销售流通中的作用。寿光燎原果菜专业合作是潍坊市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该社采取生产种植—采摘加工—物流配送—市场销售—安全追溯的一条龙运作模式,自建基地1000亩,与农民合作种植500个大棚,辐射带动农户发展大棚1万亩,年加工销售蔬菜2万吨,打造了“燎原”绿色品牌蔬菜,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实现了与群众的互惠双赢。三是组织蔬菜产销“大合唱”。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户、车辆到寿光运销蔬菜;发动党员干部帮群众卖菜;发挥“菜博会”平台优势,推介和营销蔬菜,并在国内20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网络。现在,寿光菜农已凭借“蔬菜信息网”、“绿色通道等”,把寿光菜畅销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五)农民群众思想观念新、善钻研、能吃苦。寿光农民接受新事物快,敢于尝试种植新品种,善于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交流推广。寿光冬季温度较低、大棚升温难,农民群众在建棚过程中研究探索,对半地下式大棚进行不断完善,棚内下挖由原先0.4米提高到现在的1.3米,棚体规格由原先的长50米、跨度7米提高到现在的长100米、跨度13米,提高了大棚保温性能和棚内有效使用面积。大棚“冬暖夏凉”式栽培模式,钢丝小拱地膜全覆盖、茄子、辣椒“八面风”等生产技术都是当地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总结推广的。寿光农民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能吃苦、不怕脏。寿光农村田间地头人头攒动,一派繁忙景象。他们衣着朴实、不善言谈,但表情自信、幸福十足。2008年,寿光市银行各类存款余额260多亿元,户均存款10万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保守统计近8000元。

二、寿光市设施农业发展引发的启示

通过考察,大家在开拓视野、针对实际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我们农业发展的差距,寿光市发展现代农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值得深思和借鉴。

(一)规模化经营是发展设施农业的迫切需要。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寿光市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累累成果,也是从发展规模生产开始的。也正是由于规模大,才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来到寿光,参与到寿光设施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生产是开展其他一切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只有做出产品,才能做出市场。我区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刚刚起步,三年规划建设1万亩,今年全区落实建棚面积4600多亩,规划建棚2500多座,目前完成墙体建设2000多座,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迈出了可喜步伐。但相对于发展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要求,目前的规模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在完成今年建棚任务的基础上,再提前开工建设一批大棚,争取用两年时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使基地快上规模、早日达效。

(二)新品种、新技术是保证持续领先发展的关键。寿光市设施农业基地发展整体水平领先,主要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领先。寿光在设施农业发展中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多我转,堵缺补淡,以优取胜”的理念,市蔬菜办带头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种试验和推广工作,把风险留给政府,把利益让给群众,鼓励和引导农民种植新、优品种,品种选择始终走在全国蔬菜种植的前列,不但销路不愁,而且成为全国蔬菜种植的风向标。我区有着两所大学的科研优势,农业科技成果繁多,信息灵通,在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我们又承担着农业高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的历史重任。立足使命、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在产业的名优新特上下足功夫、做出文章。

(三)流通环节建设事关设施农业发展成败。1983年,寿光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刚刚起步,全县种植大白菜6000亩,产菜6500万斤,由于没有形成市场体系,卖难问题突出,烂掉了2000多万斤。寿光人从此认识到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搞活流通的道理,明确提出了产销并重,以销带产发展思路,着力加强市、乡、村三级市场建设,大力招引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市场联企业(合作社),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搞活了蔬菜流通渠道,促进了蔬菜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我们要充分学习借鉴寿光农产品销售流通经验教训,未雨绸缪,提早规划建设一批交易市场、造就一批农村经纪人队伍、招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畅通流通渠道,吸引外来客商,确保我区设施农业建设的头炮开红打响。

(四)产品质量安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寿光市各级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坚持“真正无公害蔬菜是种出来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理念,把“打造绿色生活,提高生命质量”作为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注重从源头抓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市65万亩农产品基地、111个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品种认证,20类100个蔬菜品种获得国家级“绿色证书”,建成有机食品基地3处,涉及62个产品,寿光已成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和山东省十大区域性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当前,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命脉,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需要。

三、对发展设施农业的几点建议

我区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很大,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为此,就我区设施农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设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是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建议以绿成示范园为基础,以区蔬菜局为实施主体,建设杨陵果蔬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专职做好国内外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降低农户引种风险,提高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农业科研院所联系,把一些前沿的科研成果在基地转化推广,把基地建成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组装配套的设施农业精品工程和对外辐射中心。同时,积极积累新的种植模式和管理经验,为品种、技术的进一步更新、推广奠定基础,形成一种良性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体系。

(二)狠抓农产品流通环节建设。一是建市场。根据我区设施农业基地建成面积,充分考虑周边县区蔬菜集散需要,本着交通便利、设施超前的原则,新建一座大型蔬菜交易批发市场。按照设施农业基地分布,在五泉镇、大寨乡各建一座中型集贸市场,在各蔬菜种植中心村建设集散地。二是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督促各合作社完善章程,规范运作,发挥服务职能。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合作社

在外地建立流通销售网络;与农户合作种植,扩大经营规模,帮助群众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三是成立农村经纪人管理机构,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探索建立绩效联结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经纪人在产品流通中的积极性。四是大力招引果蔬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发展订单农业,增加产品附加值。五是出台吸引外地客商来杨陵运销蔬菜优惠办法,畅通产品流通渠道。六是利用“农高会”优势平台做好果蔬宣传推介工作。

(三)加快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围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目标,重点组织制定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探索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吸引广大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广,形成社会化的标准化推进机制。加强质量检测机构和技术队伍建设,配套建立蔬菜生产记录制度、包装标志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建立多层次、广覆盖、重实效的设施农业标准推广实施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的攻关,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或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通过多种方式推介和宣传无公害产品和绿色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使产品走出家门,打入国内国际市场。

(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农民群众是设施农业建设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至关重要。一是要加强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有效途径,让广大农民意识到发展设施农业对于增收致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通过组织参观学习,让农民切身感受外地应用科学技术推动农业发展的优秀成果,调动农民学习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三是根据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积极发展农村学习型组织,让农民群众在组织交流中不断解放思想,提高能力。四是聘请设施农业发展先进地区技术人员指导群众生产实践,帮带群众不断提高增收致富能力。五是培养造就一批素质较高的基层干部、农产品市场经营与管理人才,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

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报告(×乡镇)

乡镇外出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报告

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报告_海阔天空空间

赴陕西杨凌、山东寿光等地学习考察报告

开县农业局赴山东考察组寿光学习考察报告

赴山东寿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体会

赴山东寿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1]

寿光考察报告

赴山东寿光学习农业产业化学习心得体会

《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报告.doc》
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