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主席诗词有感论文一篇

2020-03-02 00:55: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毛主席诗词有感论文一篇

——浅析毛泽东心理素质的形成及特征

飞青田

(云南教育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650092)

摘 要:毛泽东是20 世纪中华民族历史上闪耀着灿烂光辉的伟人;探究毛泽东心理素质的形成和特征,使我们能更多更好的了解毛泽东;毛泽东心理素质之形成,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客观上大自然的壮美深邃铸就了他坚忍不拔的毅志;主观上,自生修炼形成了超然一切的非凡心态。通过对毛泽东心理素质的探讨,以缅怀不朽之伟人。

关键词:毛泽东;心理素质;特征

一个民族的伟人就是这个名族的脊梁。毛泽东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历史不会忘掉毛泽东。在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的史册里,毛泽东的光辉永远不会黯淡;不论是爱戴他的,还是反对他的人,対此都深信不疑。他是一位巨人,由于他的出现,改写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他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极其深刻而长远。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贡献,永远值得崇敬,他的丰功伟绩永不会淹没在时光的流逝中。他以其坚如磐石的意志和超群的智慧领导着中国共产党,将外忧内患、支离破碎、苦难深重的旧中国从黑暗中拯救出来,从而使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俗话说:天塌下来有长汉顶着。在20世纪,毛泽东这个长汉,为中华民族撑起了腰杆,为世界受到不公平对待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撑起了一片蓝蓝的天。“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笔者试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究一代伟人毛泽东以代表深深的怀念。

一、毛泽东心理素质的形成

毛泽东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和谐有机结合,是其自身禀赋和大自然熏陶的结合,是当时的政治、历史、社会、背景下,在家庭、老师、同志、战友的影响下经过革命洪流的洗礼,相互作用、相互砥砺而最终形成的。

1、客观环境陶冶对毛泽东的影响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诞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乡,这里地势雄伟,闪灵水秀,风光明媚,可谓是“山川资俊秀,时势造英雄”,他的心理素质源于湖南韶山湘水:高岭给他以崇高于坚强,湘水给他以豪爽与奔放;出湖南人粗犷强悍和我行我素永不服输的民性之外,《水浒》给他以反叛精神,《三国演义》给他以智慧谋略,中国的秦始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和外国的拿破仑、华盛顿、彼得大帝、林肯〃〃〃〃〃〃一代英雄豪杰都唤起他改造中国的勃勃雄心。同时“严父慈母”的双亲“逆向”性格的家庭环境组合,对他早年心理结构的生成影响很大,从父亲身上懂得了反压迫的必要,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关爱弱者的精神,从而形成拯救敢的冲动---这种刚性与柔性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他心理结构的主要支柱。毛泽东之所以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是因为他的品性、气质、智慧、才华、抱负无不得益于韶山的风水陶冶,风土人性的启迪。“蹲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17岁的《咏蛙诗》反映了毛泽东我舍其谁的雄心壮志。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优秀遗产大大丰富了毛泽东的智慧,9岁时毛泽东就阅读了四书

五经。《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诗经》、,《礼记》、《春秋》、《尚书》、《周易》这些被认为是儒家学说经典。在毛泽东的血液里,渗透着传统的基因,毛泽东的生性里包含着很强烈的古代的勇士和智者两方面的品质,所以他既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也有一呼百应、惊天动地的豪义气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发展为毛泽东提供了一展雄才的政治舞台,“五四运动”之后,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抱着必胜的信念,从1921年参加以大起就成了一个职业革命家,并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陈独秀、翟秋白、李立

三、向忠发、王明都曾扮演过领袖的角色,但他们谁都没有雄才伟略,导致中国革命几乎半途而废。在那种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毅然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并于1927年9月9日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由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政权这一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突破,这种独创精神,独特的心智,从《西江月》井冈山词中反映了出来: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想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以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霄遁。

在革命时期没有人比毛泽东更懂得中国;他不仅锤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更能透视群众的心理需求,从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他悟出一个真理,即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也就是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他善于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人们所关注的、热心追求的某种目标,以此产生感召力、吸引力和约束力,使群众自觉地聚集在这种精神旗臶下并为之奋斗。童年、少年的家庭、社会环境,以及私塾的学习,使毛泽东产生了离经叛道和崇拜英雄豪杰的情感心理,这为他以后成为职业革命家奠定了基础。“满城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反映了毛泽东王者气象和恢弘大度的心理态势。

毛泽东的领袖地位,从1921年7月建党,经历了14年的曲折历程。到1935年遵义会议才开始确立,而到1938年的六届六中全会和1942年延安整风以后,才成为全党信服的最高领袖。纵观毛泽东取得党、国家、军队领袖地位前后几十年不平凡的革命实践,可以看出,毛泽东的领袖地位的确立,是在中国革命洪流中诞生的,是经过党内外无数斗争才获得,也是因为毛泽东始终如一坚持真理而取得的。1932年毛泽东被排斥时,徐特立写下一首很具感情的诗:“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非同泽柳新 弱,偶受春风即折腰。”这首诗说明毛泽东的成功历经种种磨难才赢得全党的拥护。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伟大的革命实践造就毛泽东的深邃的心理素质!

2、自身内在修养形成毛泽东心理素质

毛泽东叱咤风云的一生,也是勤奋读书,孜孜不倦的一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楷模。他读的书数量多,门类广,内容新,大大提高了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不入旧俗,不就樊篱,开始了他救国救民的人生历程。1910年,他给自己取名为“子任”,决心“以天下为己任”。1913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湖南省立师范学校,学习到1918年,在此期间,伦理学教授杨昌济对他影响最深,以至最终成立杨先生的爱婿。“在青年时代,杨先生对我有很深的影响”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杨昌济那种“欲栽大木柱长天”的理想激发了毛泽东的斗志,锤炼了他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就是绝代英雄的真实写照。青年毛泽东对*、对立、斗争和冲突持肯定和赞赏态度,抱羡慕和向往的心情。“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正是他个性酣畅淋漓的表现。

他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怀着朝气蓬勃的创造欲,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逆反传统习惯势力,蔑视既成思维框架,是“天不怕,地不怕,权威不怕”。又可随时调整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其心理定势是一个“真” 字.他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崇高信念出发,经常严格

地解剖自己,不断否定“旧我”,弃旧图新。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否定自我的心理“变压器”和驱动力,维系着毛泽东强烈自信心的持久活力与生机勃发。热心于体育锻炼,遇见下雨可雨浴,春风吹来可风浴,烈日当空可日光浴。中国的来日需要他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毛泽东注重对书本理论的研究,又特别重视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他反对读死书,主张读活书,认为一个人既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要“踏着人生社会的实践说话”,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在毛泽东的思想行为中,受影响最深的传统文化是儒家、道家、法家、孙子兵法,特别是在这些思想中的古代朴素辩证法。他把马列主义与古代智慧紧密结合起来,在他的思想里,一切都是活的,《论持久战》、《矛盾论》和《实践论》等著作里,无处不闪现着古代智慧的踪迹,古代智慧渗透到他的一切思想、言行之中。他用现代语言复活了古代智者的声音,成为一个无往不胜的统帅。正是因为毛泽东汲取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军事成果,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才能在任何危难的境况下稳若泰山、处变不惊。

二、危机关头毛泽东展现的心理素质

1、面对战争(果断决断)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正式开始了毛泽东的军事生涯,面对残酷的战争,不管对手是谁,毛泽东总能毫不畏惧,多变出奇制胜。毛泽东曾经形象地说过:同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那样凶恶的帝国主义作斗争,要学习水泊梁山的武松。酒醉英雄胆,一个人提根哨棍上景阳岗,这是一个胆量、勇气问题。老虎来了,武松先躲过它的一扑一掀一剪,让它的气性先自没了一半,在揪住它的顶花皮,于要害部位以阵猛打,这是一个策略、方法问题。帝国主义总想着中国这块肥肉,我们必须学武松打虎的样子,第一不怕他敢于同他斗,第二策略善于同他斗。真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面对战争厮杀后的凄壮场面,毛泽东更是表现出王者气概,“苍山如海,残阳如血”1935年写下的这首词是毛泽东被撞胸怀的真实反映。

毛泽东的军事成就是最无懈可击的,凡他亲自导演的战略决战或直接指挥的战役战斗,胜利总是与他站在一起。他之所以能够“百战百胜”,得益于他对军事、政治、外交三者复杂关系透彻的了解,得益于他敢于拟定既符合规律又灵活的“度”的策略。相信自己的决断,决断了便超然泰然,决断后最赞不成越俎代庖事必躬亲,这恰是毛泽东的指挥风格和统帅风度!

2.面对灾难(自强不息)

面对国家灾难,毛泽东有决心有能力有气魄拯救我们的民族,拯救我们的国家。他决不容忍中国人民受到他国的左右和欺凌,决不容忍中国领土和主权受到他国的侵犯,决不容忍任何反动政权对国人的野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毛泽东的这种个性心里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所以再他领导的28年中,没有任何帝国主义敢于对中国人轻举妄动。他太爱这个民族,太爱生活在这个苦难土地上的民众,他号召天下的民众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自己做历史的主人,自己做社会的主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在几千年历史上是首创,是把自己的胸怀大志传播给这个饱经忧患的民族,树立必胜的信念。

毛泽东认为在灾难面前,要相信群众,依靠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那么任何困难都会克服,任何人也不能打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打倒。他一贯从精神上号召民众,有的是远见卓识,有的是高明的统御艺术,他能把党的中心任务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的号召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巨大的感染力,让人民产生无往不胜的力量。在毛泽东思想影响下成长的一代代英雄人物:雷锋、王杰、欧阳海、陈永贵〃〃〃〃〃〃始终成为人民的楷模,经得起任何时代的检验,任何人的挑剔,时间越久越完美无暇。

3、面对挑战(当仁不让)

1925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里写到“粪土当年万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936年《雪》中写到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充分体现了他那种强烈的斗争意志和君临天下的非凡气度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豪气。当然,他由于站在民族的根基上,最终也是世界的。我们必须强调毛泽东的“与人斗”不是狭义的斗争,还包括着团结、宽容和爱护。

从陈独秀算起,毛泽东受过大大小小的处分达11次,他的正确意见往往被否决。那是痛苦的,但他能以戳穿天宇的意志在任何逆境里泰然处之,忍辱负重,耐心等待机会,最终成为胜利者。在重庆和谈期间,毛泽东深入虎穴,仍然谈笑风生尽显英雄本色,毛泽东让蒋介石纳闷,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也让历史上众多鸿门宴黯然失色。是毛泽东让蒋介石知道了人民大众的力量,也是毛泽东让美帝国主义知道中国人民的力量。毛泽东从不屈服于挑战,这就是毛泽东。

三、毛泽东心理素质的特征

1.超乎寻常的意志力

毛泽东说国药成为拯世济民的人,就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句话浸透他真个生命历程,顽强修炼,健全了超乎寻常的意志力。他发明了几种独特的锻炼方法:日光浴、风浴、霜浴、冷水浴。将生命遁入自然,吸自然之精气,让生命生生不息。以强身来强心,磨练超人意志。

有这样一个故事。1976年1月1日,尼克松总统的爱婿戴维来到中南海接受离去时只有几个月的毛泽东的接见。一个女护士给毛泽东服药:一杯黑色的水和几粒药片。女护士将要片放进他嘴里,再将杯子送到嘴边,他押了一口,极痛苦,第二口,微微一动,中药溢出到胸前。他苦笑“我自己喝”。他抓住杯子,手抖得厉害。稳住,再举起杯,晃动厉害,稳住,再举起〃〃〃〃〃〃他脸白了,还未放弃。要知道端杯的力气是用颓然的生命换来的,他以为是一大杯信念。“一个真正的战士!”戴维暗道。

是的,毛泽东是一个战士,一个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戴维发出由衷的感叹和敬意。

2.处变不惊的自制力

重庆和谈,周恩来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毛泽东坦然一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毛泽东既然敢来重庆,就已经把个人生命臵之度外了。再说,我相信他们也不敢把我怎么样,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嘛。”这是毛泽东处变不惊,有着非凡的自制力的一贯风格。

历时多次展示这一风格。当秋收起义失败,军队何去何从时,当时最高领导的毛泽东提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给在场的指挥员大吃一惊。可这才是开始,他还要到崇山峻岭中当“红色山大王”更是举座皆惊。在他人眼里,中央委员毛泽东不仅临阵退缩,还想当逃兵。然而毛泽东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把道理讲得生动精当,深入浅出。这是一种天生的威慑力,非凡的威慑力。

3.灾难来临的承受力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建国已经有10多年了,国家还有困难,毛泽东还没专门吃饭的饭厅,每次都是卫士用食盒把饭提到卧室或办公室吃。李纳回家和毛泽东在卧室吃饭,“爸爸,我的定量不够吃。菜少,全是盐水煮的,油水还不够大师傅沾光呢,上课肚子老是咕噜咕噜叫。”毛泽东轻声细语地说:“困难是暂时的,要和全国人民共度难关,要带头,做宣传,形势一定会好转,要相信共产党〃〃〃〃〃〃大师傅掌勺我也管不了”。李纳笑了,开始在父亲面前狼吞虎咽,把桌上饭菜都吃完了,还不够饱,就孩子气的问旁边的卫士:“叔叔,还有汤吗?把这盘子涮涮,别浪费。”卫士猛的扭开脸,泪水夺眶而出。这是毛泽东的女儿啊!

毛泽东就是这样,在灾难来临时,总表现宽大无私的精神,以身垂范,带领人民群众共

度难关。他堪称中国共产人的楷模,30多年的水月流逝了,许多所谓的“巨人”、“伟人”、“设计师”,从肉体到精神都已灰飞烟灭,惟有毛泽东,全世界正直的人都对他怀着崇高的敬意和爱戴之情。

4.面对生死的自然力

在毛泽东看来,死并没有什么了不起,那时经常发生不可避免的事,就像中国人看宇宙自然一样,他有生有死,运行不已,没有死就没有生,自然的一切只有在走向死亡后才能获得新生。关键在于死本身的意义:为什么而死,为谁而死?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只有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生命才有意义。他对生死从来都是从容坦荡。在他的一生中,死神多次拉拽过他,他泰然自若,一次次战胜了死亡。1975年他曾和基辛格幽默一次:“我很快就要去见上帝了,我已经收到上帝的请帖。”面对突如其来的死亡或似乎是注定了死亡,他显示惊人的冷静和沉着,展示了普通人无法理解也无法表现的行为。英雄的死像太阳的西落,依然放出万道光芒,毛泽东就是这样的英雄。对于战友、战士之死,对于亲人的离去,他的内心是极度悲哀的。不过他的悲哀是催人奋进的号角。视死犹生,沿前人未尽的路途奋斗,才能真正的安慰死者。

5.超凡脱俗的魅力

毛泽东是伟大的,千千万万的人崇拜他,而且是发自内心的,

他有经天纬地之才,有包揽宇宙,吞吐四海之心志,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有大公无私之精神,为万众生活之垂范。他的一切的一切都那么让人注意,让人动容。毛泽东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他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是一种流芳百代的精神,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以往历史任何一位功名显赫和叱诧风云的人物在毛泽东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

他的敌人也害怕这一点,重庆和谈期间,毛泽东拜访陈立夫。客人走后,陈立夫陷入沉思之中,说实话,对于共产党领袖的胸怀、度量、才华以及高风亮节,陈立夫佩服至深,这是他劝说毛泽东放弃共产主义,信仰三民主义的想法逐渐淡化。相反,有些方面他几乎被毛泽东给说服了,所以,他显得十分被动。在毛泽东来访之前,他曾有了理论上的准备,并准备好好和毛泽东展开一场辩论,没想到,自己的理论竟不堪一击,甚至都没来得及把自己的理论全盘托出,就被完全驳倒了。陈立夫想了一夜,陈立夫找到陈果夫,把毛泽东、周恩来的谈话一五一十说了一遍。陈果夫在病床上认真听着,等陈立夫说完,他无可奈何地说:“这真是我怕见到毛泽东的一个主要原因。

结束语

由于具备了上述心理素质,毛泽东一生战胜了一切敌人,不管是来自外部还是内部的,他的才能是超人的的而且是多方面的,他是一位卓越的共和国缔造者和领导者,同时又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伟大的诗人、见解独到的哲学家,还是一位透析他人心理的的大师。他有过追求和挫折,有过欢笑和悲伤,有过悲壮与苍凉,有着毕生关心人民疾苦、寻求强国富民道路的名族伟人的神思风采和内心情怀,他随时会激荡中国人民的心灵,直到千秋万代。本文浅析毛泽东的心理素质,只不过是沧海之滴水之举。最后用毛泽东的一首诗来结束本文:《诉衷情》“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 付东流?”此悲壮苍凉之情,落于天地间。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一九六五年重上井冈山》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7-1

2、《向往毛泽东》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4-8

3、《回首从兹去》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3-9-8

4、《谁主沉浮》 内蒙古出版社 2002-1-9 5《毛泽东与姓名艺术》人民出版社 2011-2 6《毛泽东的珠峰》银河出版社 2005-1-7

读毛主席诗词有感

水调歌头 读毛主席诗词

品读毛主席诗词有感

读《毛主席》有感

读毛泽东诗词有感。论文

毛主席诗词

毛主席诗词全集

毛主席诗词一

毛主席诗词年份

毛主席诗词百篇

《读毛主席诗词有感论文一篇.doc》
读毛主席诗词有感论文一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