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工作总结

2020-03-02 15:23: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抓基础 建体系 重质量 全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工作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2013年工作总结

年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出的要求,贯彻中央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学校2013年工作要点,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通过健全工作机制、配齐配强专业人员、提升队伍素质、建设课程体系、拓展工作平台和化解心理危机,在体制机制规范化、教育教学科学化、师资队伍专业化、活动开展品牌化、心理辅导个性化等方面下功夫,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示范引领,促进内涵发展,稳步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健全体制机制,推动工作长效发展

中心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文件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精神卫生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计工作。一是制订了具有可行性、操作性、指导性的办法,先后出台《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核评估标准》、《“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区”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协作联动的意见》和《关于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选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意见》等,起草了《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对组织领导、工作机制、队伍建设、条件保障、危机干预等方面进一步做出制度性规定,着力加强心理课程教学体系、心理文化活动体系、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和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工作规范化程度,提高依法工作能力。二是健全中心与校内各相关部门和校内外心理教育、心理卫生机构的联动机制,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培育校内全员氛围,借鉴校外成功经验,整合优质专业力量,从教育教学和临床治疗干预两方面统筹谋划,主动建设,完善符合我校校情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三是每学期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总结经验,研究问题,部署工作,谋划发展。

二、构建研究生心理教育体系,探索素质提升路径

研究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其特殊性,组织结构也与本科生有较大差异。中心于2013年重点探索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路径,取得较好效果。一是创新工作模式,健全工作体系,增加工作力量。重视研究生秘书的培训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养,加强与主管研究生副书记的沟通,动员研究生导师参与育人环节,搭建起工作平台。二是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研究生朋辈活动立项工作上,根据研究生独立性强,知识需求层次高的特点,以心理沙龙、在线互动、团体活动等形式普及心理知识,提供心理指导服务,共开展活动28场次,形成以研究生心理自助和互助为主的教育模式。三是依托“学校—研究生培养单位—班级(实验室)—宿舍”的研究生工作体系,积极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等工作,通过对研究生入学档案材料的调查分析和心理普查结果及日常行为表现,重点筛查心理亚健康群体,建立集心理普查(排查)、咨询、跟踪、干预为一体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系统,2013年成功干预研究生心理危机11人。

三、加强队伍培养培训,提升整体专业素养

中心积极挖掘校内外资源,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构建心理

2

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以常态化、制度化培训提升队伍专业素养。一是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正式实施,中心派教师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专题培训,并到兄弟院校参加研讨,分析解读法律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学生工作干部、研究生秘书、心理咨询师、学生骨干共165人进行了心理工作法制教育,在全校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法工作的意识。二是注重分层、分类组织辅导员、研究生秘书、心理咨询师和学生骨干共17场次525人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心理支援与督导,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是通过举办新留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论坛、心理干预技能等专题培训,大力加强队伍新兵的培养,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补充力量。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与树立激励目标,培养和选树更多的先进典范,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氛围。

四、完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

中心着力提高教学与管理水平,开发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群。一是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组织校内思想政治、精神医学、心理科学的专家组录制心理健康教育视频课程,为进一步建立起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打好基础。二是继续开设公共选修课,2013年在各校区开设5个班次课程,选课学生829人。并根据育人要求、学生需求和心理健康热点领域申报了多门公选课,建立起多主题、广维度的立体式课程群。三是开展层次化专题教育,组编了《致吉林大学新同学的第一本心理书》和《致吉林大学毕业生的逐梦起航心理手册》等电子书,在新生入学教育等环节开展班级体验式团体辅导,2013年专、本、研各层次共54个教学单位的9800余人参加了体验活动,完成了8600余份调查问卷的发放和 3

回收工作。四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成功申报了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探索网络教学、专题教育、在线自学和体验式教学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五、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丰富内容和载体

中心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素质,关注学生的幸福成长。一是注重对新生的指导服务,在新生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即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致2013级新生的一封信》感受到学校的贴心提示与心理指导,学生家长也在《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中了解了学生成长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家长要科学指导陪伴孩子成长的心理知识,从源头培养心理健康意识,也架起了家校互动的桥梁。二是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管理处和校团委的支持下,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选聘了77名朋辈心理辅导员,并在各学院设立心理部,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开展47项“朋辈协力心理成长”系列立项活动和组织360名2013级新生辅导员助理及研究生班长参加团体领导者技能培训等,鼓励、支持学生通过自我发展、朋辈辅导等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需要,更好的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和能力,三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深入开展了“5.25心理健康信息化服务周”、“健康心理 筑梦同行”心理讲座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通过网络、广播、电视、吉林大学报“心有灵听”专栏等多种媒介,利用博客、微博、手机微信平台等新兴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传播渠道,营造出良好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六、优化心理素质培养基地资源配置,拓展服务内容和功能 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基地是为学生提供心理指导和服务的重要阵

4

地。中心对各校区基地加强管理,提高配置,着力提升服务能力,2013年接待来访学生2500余人次。一是加强各校区心理素质培养基地建设和维护力度,对配置不合理、设备陈旧、服务功能单一的问题进行了环境改造和设备升级。二是在南岭校区、朝阳校区筹建了学生心理阅览室和团体活动室。为学生提供温馨便捷的心理活动场所和阅读通道。三是扩大宣传,培育氛围,在各校区心理素质培养基地制作了3个系列40余块宣传宣传展板、悬挂规章制度,美化环境,增加服务功能。

七、强化危机干预,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不仅着眼于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更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学生应对危机的内在潜能,积极关注特殊群体,主动干预紧急问题,使危机处理过程内蕴丰富的人文关怀精神。一是健全全员危机干预机制。2013年,中心制定了《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干预流程》及《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内容和方式》,向各基层单位发放了《吉林大学学生辅导员实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操作指南》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案例指导手册(第Ⅰ辑)》,为更好地开展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完善立体危机干预体系。中心继续完善四级(学校—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班级—宿舍)纵向危机干预体系,在预警信息传递与干预全程配合上发挥重大作用。同时,也着力构建横向危机干预体系,与校内学生工作部、研究生管理处、保卫处等建立联动关系,与校内外心理教育和心理卫生机构联合组成危机干预共同体。其中,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心理卫生科合作共建的“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研究基地”,对238名心理重点关注对象 5

进行了访谈和评估,建立了学生重症心理疾病和精神问题转介治疗绿色通道,为学校学生危机事件处理提供强有力的医疗资源保障。三是继续开展心理重点关注对象双周报制度,要求基层单位及时更新心理重点关注学生数据,做到事件发生一例、报告一例、干预一例、总结一例,提升了干预和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加强了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组织全校2013级8932名本科生新生和5228名研究生新生参与心理测评,通过心理普查量表共筛查出约1500名可能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逐一进行约谈,确定重点关注学生名单。通过普查、排查和实时关注,部署严密防控、紧急干预和后期跟踪等工作,2013年中心成功干预心理高危学生67人,实时关注心理问题学生149人。

八、深化协同创新,强化学科研究和理论支撑

中心结合不同学生群体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情况,开展分层次、分类型的学科研究。2013年中心共申请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项;校级课题3项;3篇研究论文在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有些工作也得到教育部重视和认可,在教育部思政司2013年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心理中心赵山主任代表学校介绍了朋辈心理辅导制度探索经验。并分别于2013年5月和12月教育部思政司领导到访学校期间,汇报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在理论学习和学科研究方面,一是加强了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探索符合学生实际、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确保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延续性。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问题意识、保持学习态度,注重多 6

学科、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创新,与中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建立了协作机制,推动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三是注重挖掘校内学科优势和校外专家资源,内请外聘10位心理学、哲学、精神医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专家,建立了结构合理的专家梯队,成立了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家组,搭建了交流成果、分享经验、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重要平台。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长期、艰巨和重要的工作,既要遵循心理学的规律,也要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一年来,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抓基础,建体系,强队伍,重质量,全面扎实的推进了指导和服务工作。下一步,中心将坚持以推进发展性、预防性为主的工作导向,以活动为抓手,以基地为依托,以课程为主导,以队伍为保障,逐步实现知识普及与危机干预结合,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并进,队伍壮大与质量提升同步,大力构建校内外资源整合、专兼队伍结合、师生骨干配合、家庭学校融合为标志的统筹协调的工作格局,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读书笔记

心理健康中心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中心工作总结

中心小学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工作总结

博兴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工作条例

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心理健康中心工作总结1.6

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工作总结

家庭指导中心工作总结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工作总结.doc》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