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会发言稿

2020-03-03 05:19: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在全省国家级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

保护单位联谊会上的发言

羊山烈士陵园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将我园近几年的管理和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

羊山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2年,座落在金、嘉、巨三县交界处的羊山东峰,占地面积141亩,拥有固定资产1200万元,现有在职职工9人。近几年,我们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教育与服务并重”的办园指导思想,使陵园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已成为集褒扬、教育、旅游、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花园式陵园,是鲁西南地区著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0年以来,连年被省、市、县评为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花园式单位。先后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先进单位,全省民政系统创文明行业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国防教育基地先进单位。

一、扩大建设规模,完善基础设施

羊山陵园建园初期,标准低,规模小,仅有一些烈士墓碑和几间看坟守墓的石头屋。1996年我接任主任以后,在县局的具体指导下,针对陵园实际,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支持,对羊山陵园重新进行规划和布 1

局。在原有革命烈士纪念塔、烈士公墓、纪念碑亭、烈士纪念堂等主体纪念建筑物的基础上,我们新征20亩荒坡地,扩大建设规模,新建了陵园东大门,改建了纪念馆和烈士墓群,增加了飞机、坦克、火炮等陈展内容。同时增建了办公室、接待室、宾舍、服务部、摄影部、温室、花园、蓄水池、喷泉等各类服务设施和观赏设施。从去年开始,我们又投资近百万元改造第一展厅、第二展厅和陵园宾舍,在山后新建两个纪念亭,铺设青石板地面1000余平方,种植草坪1500平方米。现在,整个陵园建设布局合理。凡来参观悼念活动的老首长、老同志和广大干部群众,都为烈士们能安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而倍感欣慰。

二、强化管理,拓宽发展路子

近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强化管理、拓宽发展路子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

一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改革开放给陵园建设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文件,逐步建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有些服务项目实行了承包制,按照经营项目和个人专长分为花卉、摄影、林果管理和宾舍服务组,把工作指标量化到组到人,责权利捆在一起,按照完成任务情况给予奖惩,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起到了压力变动力、动力变效益的良好效应。同时还建立了集体学习、工作考勤、卫生包洁、财务管理和为民服务等多项制度,使陵园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有效地实现了整体能动,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以往的“事事找主任”变成了现在的“事事找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已成为陵园职工的行为准则。同时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个个以园为家,乐于奉献,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一个舍小家为大家,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在我们陵园蔚然成风。

二是开展创收活动,搞好以副补园。为了搞好经营创收,增强陵园自我发展能力,根据陵园的特点,积极兴办经营创收项目,经济效益不断增长。为发挥陵园自身优势,我们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建立了花木培育基地。目前,花木品种已达100多个,风景树木20多种,每年收入2万多元。我们还根据陵园瞻仰人数较多需要提供服务的特点,积极发展服务业,投资兴建了20个床位的招待所,设立了小卖部、饮食部、摄影部,加上门票、看车服务等项目,同时我们还在陵园东侧兴建了公墓一处每年收入可达20多万元。以副补园渠道的不断拓宽,使陵园增强了坚实的后劲,改变了过去只靠财政拨款的单一模式,逐步形成了经营与管理服务综合发展的格局。

三是艰苦创业,勤俭建园。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

革命先烈的崇高思想和革命精神教育职工,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做到以园为家,艰苦创业,勤俭建园,自力更生。修建了温室、花圃,自己采集树种,引进名贵花木繁殖,已育花1万多盆,植树3万多棵,使陵园树木、花草覆盖面积达90%以上。为保持卫生清洁,全体职工没有星期天、节假日,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巴,每天天刚亮就起床按照各自的卫生区打扫卫生,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使陵园的面貌始终保持整洁一新。尤其是清明节前后,每天的群众多达5-6万人,大家废寝忘食,从不叫苦叫累。在管理维护方面,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坚持自已能干的绝不找别人。1998年的一场大雨冲倒园墙60多米,我们全体职工日夜苦战,采石备料,很快修复,为国家节省资金3万余元。特别是97年筹备纪念鲁西南战役胜利五十周年活动期间,新建和改造项目多,为了节省资金,全体职工夜以继日地奋战三个月,麦收大忙季节也没有一人请假,有的同志手上和脚上都磨出了血泡,我家就在山脚下,也20多天没有回家,按时完成了纪念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扬。

四是加快烈士陵园建设步伐,扩大红色旅游发展路子。为加快烈士陵园建设步伐,促进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我们将修订原来陵园建设发展规划,逐步扩大陵园规模,新建、改建部分基础设施,为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打下基础。明年是纪念鲁西南战役胜利60周年,我们将抓住这一机遇逐步加

大陵园建设的力度。下步的规划:一是计划在纪念塔向南延伸为轴线直达羊山中心街,新建一座南大门。二是结合羊山西山景区和北山汉墓群的建设,新建一座西大门,并在门内道路西侧建立碑廊,将50余位老将军、老领导的题词刻在碑石上。目前陵园西侧大街及景区正在建设。三是在南大门两侧新建一座大型的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和展示当年战斗情形的全景画馆。四是拆除现有的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第一展厅,新建一处刘邓雕塑广场。五是扩大羊山公墓面积,建设一处包括塔陵在内的高档标准公墓区。通过开发建设,促进我们陵园的建设管理再上新台阶。

三、坚持办园宗旨,发挥教育阵地作用

“褒扬先烈、教育后人”是陵园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建园以来,我们始终坚持这一宗旨,不断丰富、完善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增强教育效果,努力把陵园建成培养和教育后人的重要阵地。

1、丰富内容,搞好陈展。为丰富教育内容,搞好史料陈展,我们先后到11个省,40多个县市,120多个单位收集资料,从1997年到现在我们先后五次进京,走访了李德生、陈锡联、段君毅、赵建民等50多位参加过鲁西南战役的老首长及刘伯承元帅的长子刘太行同志,收集了大量有关资料。同时还组织人员到河北、菏泽等对鲁西南战役诸战场的实地进行采访,为展厅版面提供了翔实的素材和实物资

料,使展览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大大提高了观瞻效果。如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指挥鲁西南战役的原始照片、毛主席给刘邓首长的亲笔电文,刘伯承元帅为羊山陵园的亲笔题词,以及战争年代的报刊、文件、照片和50多位参加过鲁西南战役的老首长、老将军的题词、绘画等。此外,我们还将收集到的老将军、老首长回忆录和国民党被俘官兵的忏悔文章分别整理编辑了《羊山集之战》、《羊山战役亲临录》、《鲁西南战役简介》等书刊,吸引了众多的观瞻群众,受到了普遍好评。

2、形式灵活,注重效果。烈士陵园是褒扬先烈教育后人的阵地,在教育过程上,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坚持清明节大型活动和平时小型活动相结合,集体与分散兼顾,做到随来随展,常年开放。在教育形式上,一是组织大规模和群众悼念活动,通过敬献花圈,祭扫烈士墓,举行悼念仪式等弘扬先烈精神。二是定期邀请老首长、老同志举行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座谈会,缅怀先烈业绩。三是协助参观单位开展“场面”教育。如每年新兵入伍、民兵训练、新生入学、党员集训等,组织他们看展览,听讲解,致悼词,表决心,立誓言,增强了教育针对性。四是自制录像、印制书刊、纪念画册、纪念币、纪念折页等,用音像、实物进行宣传。在去年先进性教育期间,我们利用湖北楚天、河南商丘、山东济宁三省市广播电台在羊山烈士墓前举行的“无名烈士墓

前的震撼”广播现场直播和60多名新闻工作者在烈士墓前举行了悼念活动,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五是同有关单位建立长期联系,目前已有曲师范、济宁师专、团县委、县信用联社等20多个单位在陵园挂牌作为他们的“思想教育基地”。通过上述活动,近几年来到陵园瞻仰革命烈士事迹,接受传统教育的人数多达百万人次,年均30多万人次。其中还有日本、荷兰等外国友人和港台同胞80多人次。有的参战老同志还不远千里,骑自行车到陵园瞻仰老战友,令人敬佩之至。

领导和同志们,多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同仁的帮助下,我们在工作中做出了一定成绩,陵园的面貌有了一定变化,但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下步我们将根据省厅、市局的要求和工作实际,对照先进找差距,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促进陵园的建设和当地的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汇报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二00六年十月十四日

联谊会发言稿

联谊会发言稿

联谊会发言稿

联谊会发言稿

联谊会发言稿

联谊会学生发言稿

家长联谊会发言稿

母校联谊会发言稿

校友联谊会发言稿

三八妇女节联谊会发言稿

《联谊会发言稿.doc》
联谊会发言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