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真教授先进事迹材料1

2020-03-02 06:10: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武汉大学师德标兵推荐候选人

——历史学院李工真教授事迹材料

1米8的瘦高个,略微凌乱的头发,老式的28自行车,讲台上手舞足蹈的身影,洪亮略带武汉口音的声音……一个个明显的特征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轮廓;“武大活字典”、“四大名嘴之一”、“德国史专家”……一张张各具特色的名片都指向同一个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李工真教授。

李工真,男,1952年12月生,汉族,籍贯广东丰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1985年留校任教至今,1999年6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德意志历史与文化。从教26年来,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事业心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爱岗敬业、品格高尚,在教学、科研与师德师风诸方面皆表现突出,赢得了同行、同事和学生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

为人师表,爱护学生

李工真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相信,一位教师要想教好一门课,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学生有爱心。”

为师之道,不唯伏案耕耘,更需授业、解惑。李老师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无论是专业课、还是通识选修课,他都同样认真对待,从未无故缺课、调课。执教26年来,始终坚守于教学一线,孜孜不倦讲授《世界通史》、《德国史专题》、《西方典籍导读》等主干课 1

程,先后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课程共11门。他对学生严格要求,对每份作业都精心批改,哪怕是200人的通识选修课,他也都一份份认真批阅,从不让研究生代劳。即便是感冒发烧、嗓子沙哑,课堂上的李老师依然精神饱满,未尝有一日之懈怠。有学生劝其休息,他总是斩钉截铁地说:“教书是教师的天职。我不敢辜负学生的期待,没有特殊情况决不耽误大家的课”。2011年4月8日下午,李工真教授由于刚刚安装上义齿,还没来得及磨合,就强忍着不适为学生讲了三节课,课后,学生们发现,讲台上竟溅满斑斑血迹。对职业道德的坚守,对学生的关爱,李老师都身体力行地做出了最好的示范。

珞珈史学之精髓在于求实、拓新。李工真教授秉持前人既有之精神,于教学中与时俱进,重视材料更新、方法引入,始终将课堂教学与学术前沿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更能领略学科前沿之魅力。李工真教授将教书育人视为天职,以“唤醒学生的力量”为其教学宗旨。他在给研究生开设的课上,引入德国大学历史教师采取的SEMINAR报告会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术质疑、学术讨论,并给予学习质量评价。学生们通过他的课程学会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大胆质疑与虚心接纳、条分缕析与宏观把握。他的精品课程《德国现代化》及其他课程在全校、乃至全国范围内皆饱享盛誉;2010年出版的由李工真教授主编的教材《德国现代史十三讲——从魏玛共和国到第三帝国》更是受到广泛好评。

为了将授课上升为一门“讲台艺术”,富有激情地启发学生,李工真老师对每门课程之准备皆灌以极大心血,至于其间重点、精 2

华处更是如数家珍。绝佳口才,风趣谈吐,深邃思辨,原本晦涩、枯燥的文字,于李老师阐述下顿时跃然纸上,使人心向往之。因此,其专业课受到本院师生的高度赞誉,还吸引着不少外系学生旁听;他在全校范围内讲授的通识选修课《大学现代化》更是赢得学子们广泛好评,每次开课都“人满为患”;李教授的讲座更是场场爆满,使之成为“武汉大学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学生们对李工真教授的课程予以高度评价:“李教授记忆力惊人,学风严正,讲课生动有吸引力。是我在武大听过包括专业课在内的最好的课之一”,“李老师学识渊博,讲课富于激情”,“作为武汉大学的学生,若没有听过李工真老师的课,那真是白来了武汉大学一场”。

李教授不仅是为学之师,更是为人之师。课堂下,李教授非常重视与学生的交流,每学期的研究生课程结束后,他会请选修课的学生们聚餐,一起畅谈对课程的建议,谦虚听取学生意见。逢年过节,他都会把研究生请到家中吃饭,大家喝茶聊天,听李老师讲最新的学术动态。他经常教育学生要有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在科学研究上不能来半点虚假。生活中,李老师对学生也是关怀备至,对家庭条件较为贫困的学生,李老师及其夫人更是特别关心,经常给他们送书、送衣物。“要对学生有爱心!”李老师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指导,还有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更多的是对学生人生的指引和教导。

潜心学术,成果丰硕

李工真教授的座右铭是爱因斯坦于普朗克生日时所做的一段演讲:“促使人们去做这种工作的精神状态是同信仰宗教的人或谈 3

恋爱的人的精神状态相类似的,他们每天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他经常在讲台上为学生背诵这篇文章。是的,激情,这也正映照着李工真教授对学术的热爱与赤诚。

李工真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德意志历史与文化。他于1997年出版了45万字的代表作《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一书。这是国内第一部从现代化发展观点出发,全面、系统、详尽、深入地研究德国自

15、16世纪以来历史进程的学术专著,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该书于2005年发行第二版,深受学界好评。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3项,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近年来,他有9篇重要论文相继发表在历史学权威期刊《历史研究》、《世界历史》上, 2010年,李工真教授共有三部著作《文化的流亡——纳粹统治时代的欧洲知识难民研究》,《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德国现代史专题十三讲——从魏玛共和国到第三帝国》相继出版。

由于在德国历史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李工真教授获得国家及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武汉大学优秀成果奖3项,屡次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20多所著名高等学府从事讲学活动,受到各校师生一致好评。

淡泊名利,朴素无华

讲台上的李教授永远充满着激情与魅力,他是天生的演讲家,有着区别于其他内敛气质型教授的骄傲。但是在讲台下,他是朴素 4

的、谦逊的。这朴素不仅仅在于他简单的衣着和破旧的自行车,而源于他正直的品格和淡薄名利的内心。

他在多个场合说过这样一句话,“武汉大学教授”是唯一令他感到自豪的称谓。是的,他淡泊名利、不图虚名,从未追求学术、育人以外的任何声誉和头衔。他的课程广受欢迎;他参与的电视节目,都与教育这个大命题相关;他到各所高校演讲,是为将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学生。他就像朴实无华的老园丁,默默无闻地在教育这块土地上耕耘。

李工真教授对武汉大学有着深厚的感情。曾经有一些名校以优厚的待遇聘请他,他都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武汉大学的教师,我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我从小就在珞珈山长大,对她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我会把我的一生奉献给这里!”

李工真教授在教学、科研上的卓越成就,教书育人、淡泊名利的先进事迹引起了新闻界的广泛关注。《武汉大学报》、《长江商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等多家媒体曾先后多次进行过报道。他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第6集《帝国春秋》以及“大国系列丛书”《德国》的学术指导,并在片中接受采访。他多次参与香港凤凰卫视《纵横中国》和《凤凰大视野》栏目,并20余次参与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教育谈话节目。2007年,在评师网发起的全国高校教师评选活动中,李工真老师被评为“2007年评师网最佳教授、红钻教授”。2009年,李工真教授又入选“2009评师网魅力教授排行榜”、“2009评师网湖北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排行榜”、“2009评师网最受欢迎百佳教授排行榜” 5

三大排行榜。2009年11月,李工真教授获得了首届“武汉大学”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的荣誉称号。2011年1月,经学生自发投票,他高票当选获评武汉大学首届十大“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

面对这些赞誉和名气,他仍能淡然处之。他说:“我是人民教师,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学生的喜爱才是我最大的成就。”他那平淡朴实的话语,豁达坚毅的笑容,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名高校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之情。是故,纵然李师之学说或有可商榷之处,然其治学为人之精神,必将引领一代代珞珈学子求索不息。

李工真教授被学生誉为是最具教授气质的教授,对一名教师而言,这个称号是令人骄傲的。他充满激情地在教育的园地耕耘,甘于寂寞地在科学的原野行走。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展现了新时期教师的光辉形象。

激情:探索历史的动机——李工真教授访谈录

教授 先进事迹

学习李保国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李保国教授先进事迹有感(材料)

金海教授 先进事迹

李安平先进事迹简1

李先进事迹

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

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

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

《李工真教授先进事迹材料1.doc》
李工真教授先进事迹材料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