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教案

2020-03-02 12:19: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5.3近似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按要求取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体会用近似数字刻画现实问题的思想。 情感与态度: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了解近似数、精确度的意义,能根据具体要求取近似数。 教学难点:近似数的意义,按实际需要取近似数。 教法、学法;

基于本节课的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在媒体方面所获得知识,着重采用“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方法。即从实际问题出发,启发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注重学生参与意识。 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现、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1)我们班有 名学生。

(2)七年级约有 名学生。

(3)一天有 小时,一小时有 分,一分钟有 秒。 (4)你回家约要 分钟。

问题2:在这些数据中,哪些是与实际接近的?哪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得出概念

问题1:根据我们预习的结果,上述的4个问题中, 是准确数, 是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这些数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 。

问题2:你能列举出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用到近似数吗?

问题3:七年级的实际学生数为224,与第2个问题相比较,误差是 。 问题4: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误差?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精确度表示。524精确到个位,而约5百精确到 位。

2、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5:按四舍五入对圆周率取得的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3(精确到 位)

∏≈3.1(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 位) ∏≈3.14(精确到 或叫做精确到 位) ∏≈3.142(精确到 或叫做精确到 位) 练习:教材P46页练习

问题6:在表示近似数的方法有 和 。还有其它的吗?

3、例题讲解

教材P46例6。注意精确度1.8与1.80的区别。

4、扩展

5 问题7:3.21×10 精确到 位。

科学记数法是为了便于表示比较大的数而产生的。

分析:321 000保留3位有效数字,若只取3 2 1,则与原数出入太大,不合理。这时

5我们用科学记数来表示,可表示为3.21×10,这样就符合了题目。而有效数字最后一个为1,这并不是表示它精确到0.01,因为这是一个较大的整数,1这个数在321 000中是在千位上,所以它是精确到千位。

总结: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中求有效数字看前半部分,求精确度则要先把科学记数法化为原数后才可确定。

(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

0.0249(精确到0.01) 414.45(精确到个位) 0.0571(精确到千分位)

(四)、小结

1、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的表示方法:精确到哪一位;

2、取近似数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特殊地,有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47页习题1.5第6题;

七、板书设计:

1.5.3近似数

1、精确度——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

利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2、解题技巧:

(1)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只须看这个数的最末一位在原数的哪一位。

(2)当四舍五入到十位或十位以上时,应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再按要求取近似数。

八、课后反思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四舍五入,在求精确度上能自然过度,对近似数与精确数度理解不难,难点在于科学记数法中确定精确度,要通过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对其讲解,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而有效数字是一重点,强调关键字从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最后一个数字,在正确理解有效数字的前提下对科学记数法中确定有效数字,进一步深化知识。

近似数教案

近似数教案

《近似数》教案

近似数教案

近似数教案

近似数教案

求近似数教案

近似数经典教案

小数近似数教案

1.5.3近似数 教案

《近似数教案.doc》
近似数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