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官卖官是一种最卑劣无耻的腐败

2020-03-04 01:29: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的文字是神奇的,“跑”字左边是足,右边是包,合成一个“跑”字,不然,就不成为“跑”。所谓跑官场,说白了就是去求有权力封官的上级官员要官。但,既然你是去求人,总不能空手上门吧?于是,官场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不跑不送,降职使用;光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使用。”

买官卖官现象古已有之。古代卖官有政府公开卖官和私人卖官两种。封建社会时代称之为卖官鬻爵。政府最早卖官的始作蛹者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据《史记》记载:秦始皇4年规定,“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开了政府公开卖官鬻爵的先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政府卖官的名目很多,西汉称“以赀为郎”,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分别称“入粟助边”、“进纳”、“捐纳”、“捐官”。

封建社会各个朝代卖官既有明码标价,也有黑市交易。明代“自宪宗始,生员纳米百石以上入国子监。军民纳二百五十石,为正九品散官。加五十石,增二级,正七品止。”这是公开的明码标价卖官。而黑市交易实际就是私人卖官。其卖官的价格则因官位不同而价格各异。明代权臣严嵩是个卖官的典型:“其卖官,官无大小,皆有定价。”古代卖官凡属制度性卖官,所得的钱列为国家财政收入。私人卖官当然是私人获利。

当今买官卖官,实际上也是钱权交易。权大者卖大官,权小者卖小官。不少地方党委、政府提拔干部,名义上是“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其实是个人说了算。

当今的卖官鬻爵现象之严重,可谓触目惊心。如“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卖官案”中,原绥化市委书记马德被检察机关指控在10年间共收受17人的贿赂603万余元,共有265名官员涉案。原东方市委书记戚火贵,可谓是把卖官经验发挥到极致的典型,他不仅卖官,还要让你买了官后,逢年过节要拿钱来“保官”,否则在工作中时常找你的“毛病”,甚至“不换脑筋就换人”。

有一些要卖的官位由于权力大,竟买的人多,买官者争相抬价,卖官者待价而沽,就像拍卖行拍卖东西一样,谁出的价钱高,就把乌纱帽批给谁。同样职务的官在发达经济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官位价格差别很大。如,某贫困县在换届选举时有一名乡镇副书记想“转正”,给县委书记送3万元,结果如愿以偿当上第一把手。如果是经济发达地区卖官,就没那么便宜了。当权者卖官所得的钱全部落入个人腰包。他们把钱或存入外国银行,或用于养情妇包二奶以及其他高消费。不少贪官的钱多得几代人都花不完。

当今一些人为了筹资买官,或倾其所有积蓄,或向亲戚朋友举债,或把住房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没有人愿意做亏本生意,花钱买官当总不会是去“为人民服务”吧?所以,他们买官之后,就千方百计地“为人民币服务”,变本加厉地索贿或贪污公款,造成腐败的恶性循环,甚至引发更严重的腐败。此外,有些人买官是靠企业老板赞助的,买官之后就官商勾结起来,密谋私吞国有资产。有些神通广大的人物甚至经常帮人买官,成为“地下组织部长”„„

无论是古代卖官还是现代卖官,都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买官卖官是腐败的恶性循环,是祸国殃民的罪恶勾当。而我始终认为,买官卖官是一种最卑劣最无耻的官场腐败.

买官卖官心得体会

买官卖官心得体会

破解买官卖官潜规则

买官卖官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古代买官卖官始于何时

打击买官卖官岂可半途而废

买官卖官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山西吕梁买官卖官黑幕

贯彻买官卖官长效机制方案

宋代买官

《买官卖官是一种最卑劣无耻的腐败.doc》
买官卖官是一种最卑劣无耻的腐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