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第二单元精品教案

2020-03-01 21:23: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5、北大荒的秋天

一、教材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小节。先写了秋天来了,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美丽,第五节写了北大荒的物产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了总分结构是本文构段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对遥远的北大荒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前让学生查找有关北大荒过去和现在的资料,并在班级进行交流,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北大荒的图片,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北大荒的美丽与富饶。

三、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基于本文特点,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从诵读中感悟,体会北大荒的美丽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重点是激发阅读兴趣,扫清阅读障碍。首先从课题入手,说说秋天;再让学生在字典中查找“荒”的意思,以此为切入点,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为读通课文打下基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重点是分段品读,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努力创造一个开放的教学氛围,给足学生阅读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认识、理解、感悟,再把自己认识、理解、感悟到的表达出来,同时做必要的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和感受。并由此欣赏和领悟作者巧妙的构段方式。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3.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学习重点:

1、字、词理解。

2、感悟内容,熟读成诵。

3、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八、教法学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

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十、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地方,人们把那儿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看老师写“荒”这个字。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所以这里有个草字头,什么都没有,注意中间是个“亡”字。能给“荒”组个词吗?(荒凉 荒芜 荒无人烟„„)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想象一下原来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2.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但是解放后,经过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已变成了良田。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东北的大粮仓。(出示图片)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北大荒”有关的课文,(板书:的秋天)一起走进北大荒的秋天。

(设计意图:“北大荒”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导入课题时层层深入,先从字面上理解“荒”的意思,再来想象北大荒原来的样子,通过图片的展示了解今日的北大荒。从一片荒芜到东北的“大粮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引入课文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二.检查字词、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几缕 橘黄 绛紫 顿时 漾起 豆荚 脸庞 榛树 转眼间

正音,释义后齐读。(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

词义的理解上重点注意:绛紫、一碧如洗。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2.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北大荒的秋天究竟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用了一句话来概括的?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交流后出示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3.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快速浏览,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指名交流,结合回答板书:天空、小河、原野 „„ (设计意图:总分结构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对文本的初读过程也就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梳理过程。抓住文本的中心句,更能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三.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预设一:感受原野之美

1.课文哪一段写了原野的景色,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2.这段话中哪个词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板书: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热闹非凡的呢?

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呢?你们听到声音了吗?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这几句话,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吗?

3.交流:你读到声音了吗?

(1)预设1:(我听到大豆在欢笑。)能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吗?。 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难怪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秋天,(大豆摇铃千里金。)

这里的“铃”指的就是豆荚,大豆摇铃摇来什么?(丰收、喜悦、快乐、财富) 带着这样的感觉谁来读读这一句?

(2)预设2: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听到高粱在唱歌。)

我们书上的插图就画了挺拔的高粱,它们乐呵呵地在演唱,会唱些什么呢? 它们多快乐呀!谁能像它们一样乐呵呵地读读这句。

4.在作者的笔下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拟人,这样写多有意思呀?我们一起来读。

5.而这时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又是怎样的景色呢?

出示句子: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看到那么美的榛树,看到原来的荒原变成了良田,人们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点击变红:燃烧)让我们满怀激情的读读这一句。

5.这一段话先概括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再从大豆、高粱、榛树具体展开写出了怎样热闹。有总有分,条理很清楚。师生合作按总分结构读。

6.真不愧是东北的大粮仓啊!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7、、这一段话先概括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再从大豆、高粱、榛树具体展开写出了怎样热闹,这在写法上叫先总写后分写。(指导背诵本段)

8、指导学生即兴说话。

(1)下课了,操场上( )。有的学生( ),有的( ),还有的( )。 (2)秋天,果园里的果子( )。苹果( ),梨( ),葡萄( )……

(设计意图:总分结构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抓住文本的中心句,更能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反复读,使学生在教学中透过感受自然美、景物美来体会生活美、劳动美、情感美。)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荒:上中下结构,“亡”不能带点,与“流”比较区别。 紫:上中下结构,与“紧”比较区别。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写一段话。箭盘山公园的秋天真美!

板书:

天空 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清澈见底

原野 热闹非凡

教学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作者北大荒的热爱之情。

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课文语言如此优美,应该充分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想象,在诵读中积累语言。一句话,通过诵读完成课文的学习。学生读得有滋有味了,就说明已经理解课文的内涵了。

二、给学生一根行走的拐杖。这句话是特级教师薛法根说的,而这句话特别适合我。因为学生刚上三年级,对于课文的理解还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学习语文如同在黑暗的胡同里行走,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自主,缺乏具体阅读方法的切实指导,学生只会跌跌撞撞,徘徊不前,导致效率低下。因此,教学伊始就应该详尽地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的方法:一是课文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二是感受语言,善于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感受景物特点,领悟文章的遣词造句。

三、让学生在语言的精妙处驻足。一篇文章,真正精妙的语言表达也就那么几处,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咀嚼的。与其面面俱到,走马观花,不如让学生在语言精妙处驻足,潜心揣摩。一堂课,就精要的内容让学生学得充分些、透彻些、扎实些,远比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有效得多。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打算选择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作为学生品评的重点。

一、学习抓住重点词语;“哗啦啦的笑声”、“乐呵呵地演唱”“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体会秋天丰收的喜悦、气氛的热烈、人们情绪的高涨。

二、通过与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反复诵读,领会“热闹非凡”的含义。

三、体会作者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方法的好处。

四、学习这一段总分式的构段方式。

为此,在教学时向着自己的所想而努力,总体来说效果还可以,学生有了些许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的语言表达还是不够完整、不够流利。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较高,但站起来往往只是几个词语或不完整的一句话。我想,要肯下功夫花大力气来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上第二单元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案

初一语文上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

四语上第二单元教案[1]

五年级英语上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新版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语上第二单元教案

六上第二单元作文

《上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
上第二单元精品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