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2020-03-02 09:45: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5.2 电流和电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动手实验,认识通路、开路、短路;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知道常用的电路元件及符号。

3.结合小电风扇、电子门铃、手电筒等电路的实物连接,学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让小灯发光、小风扇转动等实验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以及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和方法;

2.学会用符号、电路图简明地表达具体的电路连接,这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作用的强烈兴趣;

2.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训练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及安全操作意识。

教学重点

①认识电路的分类;② 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③ 会画简单的电路。 教学难点

电源短路现象的识别。 教学设施

视频材料、练习PPT。

实验器材

1.鼓励学生自带小电动玩具、小改刀等作为实验器材,自己拆卸,拼装。 2.为没带的学生提供:干电池、学生电源、小灯泡、小电风扇、音乐门铃、导线若干、开关、发光二极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1(目的:联系实际,使物理生活化。①让学生产生对物理科学的崇敬;③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上进的人生观。)

师:同学们,如果你现在有个好消息想马上让父母知道,你会选择怎么怎么办?

生:电报、电话、手机、短信、上网„„

师:这些传递信息的方式的确非常及时。同样是传递信息,古人是:“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要今天这么快捷,那只有想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大家想过没有:如果现代生活缺了“电”这位主角会怎样? 播放视频1: “电”与生活 (1)电使社会飞奔向前

现代化的企业运用网络可以建立全国甚至全球的产、供、销系统开拓市场;手机、计算机、电视机、收音机更是让我们的沟通没有时空障碍;2008的中国,“长枪短炮”聚焦着北京奥运,无数的信息通过电波飞越高山、跨越海洋,把全球的目光重新聚集在世界的东方。

„„“电”激发了人类无穷的聪明才智:卫星飞船上天揽月,鱼雷潜艇下海捉鳖,神话正在变成现实。“电”给人类社会飞奔向前提供着强大动力。

(2)2008 冰雪袭击郴州

电路全线瘫痪:通讯信号无法正常传递;街道上红绿灯熄灭,交通拥堵不堪;银行不能办理业务,工厂、企业不能正常工作;夜晚更是一片漆黑。简单的生活变成曾经的幸福感受。(插播新闻片段,采访的群众:“简直不知道没有电的生活有这么大的麻烦。”)政府组织力量抢修线路,急运发电机„„

电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现在,让我们从《电流与电路》开始“电学之旅”吧。

播放后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迅速引向电路有关的学习:

面对一个个信息全无的孤岛、你认为什么事必须首要解决?(通讯电路)为什么?

“电”我们的现代生活密不可分。要了解这“功勋卓著”的电,还需“万丈高楼平地起”。下面,就让我们从“简单电路”开始“电学之旅”吧。

引入2(目的: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学习物理的强大动力)

视频:走进“电”的神奇世界

场景1:雷雨夜晚,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闪电咆哮着划破长空、奋力撕开无边的黑暗。

场景2:生物电有关内容:电鳐、电鳗、电鲶等的图片、108页5.3——4的图片。

场景3:家庭客厅、书房、厨房中工作着的一些家用电器、拆开的机箱、电路板。

你知道吗?生活中还有不少用电器,其实直接就是由简单电路构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从《电流和电路》开始,一起走入“电”的神奇世界吧!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一)复习引入电荷与电流的关系

视频演示书上100页图5.1-5用两个验电器演示电流的形成,

运用“转换”的探究思路,但我们可以通过验电器的变化、发现电荷的运动。

实验现象发现: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形成了电荷的流动。

(显示文字:)

电流是由 电荷的定向移动 形成的。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路中,规定电流方向从电源正极出发,经用电器回到负极。

(二)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 1.体验简单电路的组装

(1)教师先给予适当的爱心提示后再允许同学们分小组自由组装简单电路、教师巡视。

对学生的爱心提示:

①千万不能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源;②一定要使用开关,经检查无误后方可闭合电路。

对老师的教学提示:

①实验器材要多样化,是同学们喜欢的电动玩具最好。(小赛车、小风扇、音乐卡、小宫灯、便携式小手电等)对自己没带的同学,可提供小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等。

②实验结束后请学生随手关灯(断开开关),节约能源。

(2)老师:成功了,有什么发现要和大家分享?学生交流发现„„ 2.了解电流、电路

老师:大家发现闭合开关后,赛车跑起来了,灯泡亮了,发动机转了,音乐响了,这是因为有电流通过的缘故。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关于电流方向有统一的规定:

(板书)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说明:对于灯泡来说,不论什么方向的电流通过灯丝,都能正常发光。但是,许多家用电器的指示灯是发光二极管,它只能满足单向导电。

(教师出示实物并简单演示、加深学生对电流方向的认识) 3.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

教师: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这类都是需要用电的仪器,我们统一叫做用电器;看用电器能否工作,我们至少还要提供哪些器材?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首先要有电池(提供电流的装置)、还有就是控制用电器工作的开关、连接电路的导线。

(板书)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按次序理解记忆) 4.简单电路的分类 电路按通断情况,可分为:通路和开路、短路。

通路 开路1 开路2

(板书)电路按通断情况可分为:通路、开路、短路。

教师指出: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装置,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电路中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正常的电路连接可以使用电器工作,但是,如果出现下面的错误连接,则会相当危险。

播放短路资料:

短路1 短路2

当发生导线直接连接电源的现象时,会在瞬间极大地损坏电源造成资源浪费。这种情况我们称为“电源短路”。家庭电路中如果发生电源短路的现象,往往会极短时间内造成火灾、触电或其它伤亡事故,后果严重。因此,从我们接触电学知识开始,就一定要有安全意识,认真学习把握短路的特征、认清短路现象。

5.(板书)导线(不经用电器)直接连接电源两端的电路现象叫(电源)短路。 电路连接千万不能电源短路。 (此处要求学生大声诵读)

6.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电源、开关。

教师介绍:电源、开关(可增加学习趣味性)

电源:书上图5.2-4各种电池;5.2-6学生电源;家庭电路用电器的电源 开关:教室灯用的拉线开关、按键开关、声控开关、光控开关(银行、单元楼道、某些玩具中有)

(三)电路元件的符号及简单电路的画法(板书标题) 1.识记电路元件的符号

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了记录的简便快速,物理专门发明了一些符号来表示实物。现在我们一起看课本上几种常用元件的对应符号,你认识这些符号吗?

2.练习简单电路图的画法 师:用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个实物,就叫电路图。

教师规范板书出一两个实物电路的电路图后,请学生尝试自己练习,教师指点。

小练习:根据下面的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小电风扇电路 电子门铃电路

教学提示:①所有元件均不能直接画在转角处;

②电路图的线条要横平竖直。直观清晰、简洁大方才是物理的美感。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知识:

1.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的。 2.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3.有电源,并且电路闭合时才有电流。

4.按电路通、断,电路可以分为:通路、开路、短路。千万不能造成电源短路。

5.常见的电路元件及符号。

6.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电源正极→用电器→负极”。

方法与能力:会连接简单电路;会用电路图简明表达电路实物连接。

四、填空

1.电流是由 电荷的定向移动 形成的。人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装置,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用导线将 电源、用电器、开关 等元件连接起来组成的 电流的通道 ,叫做电路。 4.电路中,导线直接连接电源两端会造成电源短路。

五、布置作业

1.独立完成书上104页、105页的课堂练习

2.在作业本上完成一个小电器的实物图及相应的内部结构图、简单电路图。 3.课外阅读:108页《科学世界——生物电》 4.预习:5.3 串联、并联

六、板书设计

课题:5.2 电流与电路

1.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装置。

2.电路是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组成的电流路径。 3.电路分类:(按通断分)通路、开路、短路

5.电流方向:从电源正极出发,经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

6.常见的电路符号:

7.学画简单的电路图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5.2电流和电路》实用教案

15.2 电流和电路 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5.2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doc》
5.2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