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读后感

2020-03-01 17:48: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与 狼 共 舞

——读《狼图腾》后感

初读这本书,是在高考后的某一天,闲来无事读的。看完这部倾作者半生心血的鸿篇巨制,对作者的评价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呕与血。

对这部书的评价只用八个字概括:博大精深,鸿篇巨制。

读后的感受:忧国忧民,激情澎湃。 到底如何,只有看过才知道哦!

从放假到开学至今,老师安排的假期读物《家》、《大卫.科波菲尔》我仍未读完。其中《大卫》我曾经度过,暂且算完成了一半任务。当然,这主要因为我办事拖沓,率性而为。但同时也有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我读到了几本真正的好书,才暂时把《家》放在一边。要不然我也不会在一个半月时间内完成200多万字的阅读量。而《狼图腾》,就是其中的一本好书。

所谓“狼图腾”,就是相对“龙图腾”而言的。农耕民族汉族崇拜的是龙图腾,而身处内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崇拜龙图腾。而这本书,正是以此为核心,带领读者由好奇,到了解,最后融入其中。我在此对情节稍加赘述:

*时期,陈阵等一批青年被下放到内蒙古草原当牛、羊、马倌,每天与牧民同吃同住,生产劳动。而住在毕力格老人家的陈阵刚入草原不久,就孤身遭遇狼群。侥幸逃脱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狼。在毕力格老人的介绍指引下,他渐渐了解了狼的习性,也更加好奇:为什么游牧民族会把凶残,吃人,祸害畜群的狼作为精神象征呢?在亲自掏狼窝,杀狼,养狼崽后,他明白了。狼虽吃羊,但也吃其他野生食草动物,维护生态平衡,防止草场沙化。狼极富战斗天才,他们为战斗而生,从小便利用各种计策谋求生存。无论是声东击西,诱敌深入;还是以逸待劳,欲擒故纵,他们总是与人进行智慧较量,并屡屡取胜。狼同时性格刚烈,崇尚自由。书中一只狼在受困时,甚至咬断自己前腿来得以逃命。狼的种种优良品质,让游牧民族大卫钦佩,敬其为神,并不断学习他们。可惜好景不长,生产建设兵团进军草原,农区人用它们的方式去管理草原。“盲流”也趁机介入。他们仗着武器,大肆杀狼,盲目扩大畜量,烧荒种田。农民门给草原带来了污浊,血腥,毁灭。终于,狼没了,草没了,草原成了隔壁。陈阵怀着对农区人深深的仇恨与对草原的痛心,回到了城市。

然而作者如果仅是如此,只创造了一个悲剧性故事,未免太肤浅了。作者在书中借陈阵之口,深刻分析了狼图腾的历史根源与发展。他引经据典,论述在黄帝创造龙图腾时,草原民族就创造了狼图腾。农耕民族的龙图腾充满羊性的胆小与懦弱,代表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缺乏进取与创造。而游牧民族崇尚侵略扩张。每当中华文明因不思进取而陷入低谷时,总会有身边的少数民族入侵,给我们补充一点狼血,重振辉煌。正是这种狼性与龙性的互补,让中国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延续至今。作者甚至还认为,欧美国家当今如此发达,真是因为性格中的狼性,让他们贪婪,敢于夺取,勇于创造。甚至于说,当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狼图腾在背后的支持。如此新奇却雄辩的观点让人大开眼界,同时引人深思。

读书时,我常反省自己,是不是我的身上,也充斥了太多的羊的懦弱,畏怯,而少了狼那股狠劲与霸气?我已多少次面对别人无理挑衅而忍气吞声?我已多少次面对别人的辱骂充耳不闻,还阿Q式地自我安慰?我又有多少次,面对与同学竞争的机会,退缩不前,畏首畏尾,将机会拱手让人?就连课堂发言,我也像很多平庸的羊同学一样,怀着怕犯错,怕被嘲笑,不相信自己,不肯定自己的心,把手藏起来,把高贵的头低下来。就连平时谈话中,我在与别人产生分歧时,我也重视在“怕”着什么,而否定自己的正确见解,或不了了之。就连晚上写作业,我也总是在“担心”自己的身心健康,贪恋床上的舒适,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明天能补完,而倒头大睡。我到底在怕什么?我到底在担心什么?我到底在顾虑什么?为什么我不能对自己肯定一些,坚决一些,对自己狠一些?我质问自己。应试教育的软磨硬泡,缺少挫折苦难的生活环境,不高不低的成绩,让我常怀小富即安的满足感,懒散,迟钝,麻木,可笑又可悲。但是,我必须改变这一切,做回一个血腥男儿。这一点,谁都无法阻挡我,包括我自己。

这就是《狼图腾》给我众多启示的一部分。你若想让我用一句话说这本书,唯一想说的是:这是一本好书!

《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 ——读后感

《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读后感.doc》
狼图腾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