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案(6.12)

2020-03-02 03:00: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8下半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案(6.12)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中学语文学科教案]

[示例一]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难点】

学习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这些图片上是什么花呀? 没错,就是美丽的莲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菡萏。古往今来,有许多的文人志士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谁能展示一下自己积累的古人咏荷的诗句?(接力展示) 嗯,这位同学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下一位同学“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再下一位同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再下一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选两个即可)大家的课外积累真丰富啊!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莲有关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两个词句的翻译即可。 2.指名学生阅读全文,并翻译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你从文本中找到答案了吗?快速阅读,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小组讨论) 明确:生长环境——高洁、质朴,体态、香气——正直、芳香,风度——清高

3.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1)菊花有怎样的衬托作用? 明确: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个“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牡丹有怎样的衬托作用? 明确: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展示牡丹的图片)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不愿意)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4.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一再提到其他两种花呢?作者对这几种花持什么态度?有何用意?(同桌交流) 明确:菊花——隐逸者——惋惜(正衬)

牡丹——富贵者——讽刺(反衬) 莲花——君子者——赞美

5.纵观全文,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对莲花的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以莲花自比,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拓展延伸

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欢什么植物?请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玫瑰——象征火热的爱情,爱情的美好以及对爱情的向往。) (五)小结作业

本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衬托、托物言志) 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以及掌握本文的创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重点语句,了解作者的创作特点以及要抒发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 【难点】

关键语句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一系列鲁迅的作品导入本课课题。(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背景介绍 (1)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指政府提出抗议,又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结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2)“三一八”惨案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李大钊、陈乔年均在斗争中负伤。

2.理清文章思路:给每一小节拟一个小标题。(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确定标题。)

明确:(1)写作缘起,纪念死者。(2)唤醒庸人,牢记血债。(3)作者认识的刘和珍。(4)刘和珍遇害。(5)刘和珍遇害经过。(6)“三一八”惨案教训。(7)惨案的意义。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可设置小组讨论) 1.第一节前两段主要讲了什么事?(交代写作的原因) (1)开篇为何用如此详细的纪年?(同桌交流) 明确:用“中华民国”纪年,包含了强烈的讽刺和愤慨。“民国”已经十五年了,而当局不但像历代统治者一样肆无忌惮地杀人,还杀到了手无寸铁的女大学生头上。“中华民国”已不是人民的国家;所谓的“民国政府”,只是屠杀人民的机器。他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2)记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反映了刘和珍是个怎样的人?(圈点勾画) 明确:事迹①生前爱看鲁迅的文章;②生活虽艰难,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

怎样的人:思想进步,渴望真理。

2.“只能如此而已”出现了两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刘和珍是追求进步、渴求真理的好青年,无端遭惨杀,作者对此不能宣泄的悲与愤凝成“如此而已”四个字。运用间隔反复,表明了没有更好的形式来纪念逝者的无奈和伤痛。

(四)拓展延伸

猜想一下,接下来鲁迅会说些什么?(下堂课继续学习) (五)小结作业 预习剩余的文章。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来源于网络整理)

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5.7)

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音乐学科教案(6.12)

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试讲中学美术学科教案(6.12)

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地理学科教案(7.25)

下半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语文教案(5.8)

下半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初中信息技术教案(5.4)

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注意事项

教师资格试讲教案

下半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导入的方法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美术试讲教案

《下半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案(6.12).doc》
下半年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案(6.1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