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教育发展献一策

2020-03-03 17:19: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为教育发展献一策——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稼祥中学 朱建华

留守儿童是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子女留臵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具体而言,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当前,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问题还很多,留守儿童是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我县如此众多的留守儿童,不能不说是目前教育发展的一软肋。据调查,不少留守儿童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亲情失落。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普遍较少。由于长期分隔,使得大部分留守儿童与父母产生了亲情隔阂,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有的甚至成为“心灵孤儿”。

2、心理失衡。由于亲情缺失,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导致过半的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胆小,容易出现偏执、冷漠、自私、自卑等不良人格特征。

3、监护失助。在教育态度方面,约60%的隔代亲人及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管不了,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这说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对这些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全方位监护。

4、学习失教。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要求,有的受父母外出挣钱的影响,陷入了“读书无用论”,致使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等。

稼祥中学成立“托教中心”以来,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做了大胆的尝试。以比较好的硬件设施,较强的师资力量,给了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特别关照。给了他们很多的亲情关爱,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亲情缺失,教育方面的缺陷。受到了国家关工委的高度评价,及省、市、县领导的一致称赞。但我个人认为,在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家长、学校,当地政府还需形成教育合力。

1、家长要担起教子之责

目前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主张。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双方都外出打工,就应选一个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为监护人,一方面,平时多与“监护人”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品行及健康状况,并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家长还可采用电话、书信等多种形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2、学校应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对于这些寄宿制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投资力度,配备心理,生管等专业教师。学校作出适应性调整,一是要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二是开设生活指导课,增加人格教育、性格教育内容;三是放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寄宿条件,使寄宿学校变成更多“留守儿童”暂时的“家”。给留守儿童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在一个拥有良好道德氛围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集体中,让他们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3、地方政府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地方政府可设立关爱留守儿童专项基金,全面落实教育“民生工程”,提升留守儿童入学率。还可发动社会力量担任“代理家长”,共为“留守儿童”营造亲情。

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政府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进而使外出务工人员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我为教育发展献一策

我为教育发展献一策

我为教育发展献一策

我为教育发展献一策

我为发展献一策

我为发展献一策

我为教育献一策

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

我为公司发展献一策

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

《我为教育发展献一策.doc》
我为教育发展献一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