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计划项目工作指南

2020-03-03 18:03: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儿童中心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及全国妇联、国家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部委支持下,2011年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2011年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计划项目工作指南。项目立足于发展校外教育内涵,丰富校外教育内容,创新校外教育模式,积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开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研究、活动、培训和示范基地建设,有效提高儿童思想道德素质,全面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了扎实有效地推动今年项目工作的开展,特制定本指南。

一、目标和实施原则

(一)目标1.参与项目的儿童规模更大,层次更多,范围更广泛;儿童的生态道德知识更为丰富,生态道德情感和态度更为积极,生态道德行为趋于习惯;促进儿童承担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小公民责任。2.项目研究的成果更加丰富,活动的效果更为突出,参与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师资数量更多,组织指导开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能力更强。3.以校外教育机构为主体,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广泛开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研究、活动、培训和基地建设工作的局面,创新校外教育工作模式,促进校外教育内涵发展。

(二)实施原则1.儿童参与和行动中研究是项目工作的教育理念和原则。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要遵行儿童发展规律、尊重儿童权利,在教师的指导下,倡导儿童参与,鼓励儿童从自身的生活和环境中发现问题、探索实践,在行动的反思和研究中提高生态道德综合素质。2.自愿、自评与遴选、评估相结合是项目工作的组织原则。合作单位按照指南要求自愿申报,经项目组遴选核准后实施项目;实施项目过程中及项目终实行合作单位的自评与项目组的督导、评估相结合。3.支持和自力是项目工作的发展原则。项目组对合作单位实施项目提供一定的资金、技术、社会资源等的支持;合作单位需要努力整合社会资源、争取多渠道多形式支持,扩大社会影响,使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

(一)组织架构项目组项目主任丛中笑中国儿童中心主任项目副主任焦志延国家环保部宣教中心主任魏殿生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司长杨百瑾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田慧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史根东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赵泽生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专家组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陈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郑新蓉北京 师范大学教授易进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丁道勇北京师范大学讲师郭耕北京南海子糜鹿园高级工程师周又红北京西城区科技馆特级教师林春腾北京西城区教师研修学院教授曾建平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刘云杉北京大学副教授曾红鹰国家环保部宣教中心副研究员执行小组组长:霍雨佳 中国儿童中心科研与信息部部长副组长:王秀江 中国儿童中心教育活动部副部长余冬云 中国儿童中心教务处副处长董中旭 中国儿童中心综合培训部副部长赵立宪 中国儿童中心后勤处处长研究组谢娟培训组朱晓宇活动组王瑛宣传组王润洁改进组马学阳财务组组长:赵雅琴中国儿童中心财务处副处长合作参与方国家部委国家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科研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校外教育机构、学校、社区社团、志愿者

(二)职责1.项目组主任的职责:领导项目全面工作,审定和决策项目工作总方向和目标,工作计划《2011年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计划项目工作指南》。 2.项目组副主任的职责:确定项目指导思想,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具体领导项目组工作,推动工作顺利开展。3.专家组的职责:针对项目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咨询和论证,对项目工作进行督导和评估。4.执行小组组长和副组长的职责为:负责项目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协调和统筹。执行小组下设研究组、培训组、活动组、宣传组、改进组,其职责如下:研究组——具体负责项目的研究工作,组织和管理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培训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培训工作,组织实施并指导各级各类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培训;活动组——具体负责项目的活动工作,组织、管理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宣传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宣传工作,建立项目宣传、推广的机制和平台,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改进组——主要负责收集、反馈项目的各种信息,并形成项目改进意见,定期向项目组汇报,记录改进效果。5.财务组,其职责为:负责管理、监督、执行和落实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项经费。

三、主要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本年度的主题为“我的绿色责任”——儿童在亲近自然的体验中、在参与学校、家庭、社区的生态主题探索和实践中,能够不断丰富知识、形成积极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能够积极宣传和倡导、建议和献策,主动承担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小公民责任。项目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任务:※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师资能力建设※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周期为一年(2011年1月—12月)。具体内容如下:

(一)实践和研究实践和研究既是项目工作的内容,也是项目工作的方法论。研究要求针对实践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完成;而实践活动不是简单的行动,要求有对问题的研究和反思。二者互相促进和提升,有效提高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品质。本年度围绕“我的绿色责任”主题,开展两个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一是围绕“儿童生态道德的养成规律探索”和“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模式探索”两个课题,项目组通过选取合作单位,共同进行实践研究,成果为“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规律探索论文集”和“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模式典型课例集”;二是各地组织儿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进行行动中的研究,成果为“各地行动研究报告”及“蒲公英的种子——各地儿童绿色手册”。该项工作时间安排如下:时间工作进度1月~3月机构为单位自愿申报3月~4月项目组遴选合作单位,确定实施方案4月~9月合作单位项目工作实施,项目组督导、评估10月~12月合作单位完成项目工作,提交相关成果和自评报告;项目组总结、表彰、交流、成果出版等工作凡有意开展“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实践和研究”的机构请于2011年3月10日之前完成申报工作,申报表见附件1。

(二)能力建设2011年,将继续以提升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能力为出发点,着力于管理者及教师意识与能力培训。培训分为两个层面:全国培训和项目点培训。全国培训的重点在于解读年度项目工作,学习和体验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理念、技术和实例,该培训由项目执行小组组织。项目点培训重点在于对开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地区的教师与儿童进行相关理念和技术的指导,沟通和交流适宜于当地的实践方法和模式,该类培训由项目点单位组织,项目执行小组提供技术支持。该项工作时间安排如下:时间工作进度2010年12月全国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培训与学习2011年5月~9月项目点教师与儿童培训2011年10月~12月全国儿童生态道德教育交流与培训凡有意申请技术支持的项目合作单位请于2011年3月10日之前完成申报工作,申报表见附件2。

(三)基地建设基地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以(校外)教育机构为平台,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社会化教育体系和网络。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有:(1)开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和研究;(2)进行团队建设和师资培训;(3)场所环境生态化建设;(4)社会支持性体系和网络的搭建;(5)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宣传与倡导。该项工作时间安排如下:时间工作进度1月~3月机构为单位自愿申报3月~4月项目组审核、确定基地试点单位4月~9月试点单位开展全面工作,项目组督导10月~12月试点单位完成全面工作,提交相关成果和自评报告;项目组总结、表彰、正式确定基地凡有意开展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建设的机构请于2011年3月10日之前完成申报工作,申报表见附件3。

四、项目督导与评估为了保障和高效完成项目工作,项目组建立项目的督导与评估制度,并对合作单位进行申报、实践、结果等的全程审核、督导与评估工作。项目组拟定的督导与评估指标体系见附件4。项目相关信息敬请登录中国儿童中心网站(www.daodoc.com)和“双有”网站(www.daodoc.com)。(生态项目执行小组)

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计划项目工作总结

项目工作指南

道德教育计划

参加兰州市少年儿童第四届生态道德实践活动营

开展道德教育计划

项目竣工验收工作指南

物业管理项目创优工作指南

项目报建工作指南

创业实践项目工作指南

法制道德教育计划总结

《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计划项目工作指南.doc》
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计划项目工作指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