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叶娟美)

2020-03-04 03:02: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龙泉市实验小学 叶娟美 教材分析

《夸父逐日》是一篇文言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讲的是巨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渭河、虞渊、颓然、手杖”等词语,重点理解“颓然、虞渊”等词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3、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体会夸父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人文精神,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感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猜猜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在上课前,叶老师要考考你们,看谁能根据我的描述准确地说出这些神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吗?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

3、她怀抱玉兔,在月宫遥望亲人。——嫦娥

4、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5、她创造人类,使百姓获得新生。——女娲

师小结:同学们,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一个个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另一个了不起的巨人——夸父,一起走进他的神话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明确课型,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阅读提示,画出学习任务。

《夸父追日》是一篇略读课文,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学习提示,用横线画出本篇课文的学习任务。

2、汇报交流:谁来说说,提示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学习要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并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词语:

师导: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这几个词语。 (1)、出示:渭河、瀚海、大泽、虞渊 请生读,正音,小老师带读。 师导:读了这组词,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A 这些都是地名。

B、大泽就是瀚海,是一个大湖泊,有上千里宽。

C你知道“虞渊”的意思了吗?(出示句子:他一直追到虞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2)、出示第二组词语:

咕嘟咕嘟 手杖 伏身 颓然

抛出 遗憾 鲜果累累

指名读,正音。咕嘟(gūdu)读出轻声。颓(tuí)然 鲜果累累(léiléi) 了解“颓然”的意思,读读有这个词的句子,为正确理解这个词埋下伏笔。 3.说说主要内容: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你可能会说得更好。

出示提示,帮助学生学会概括。

这个神话故事主要讲了夸父为了_______,就去追赶_______,追到______时,他倒下来变成了______,他的手杖变成了________。

指名说,同桌互说。

过渡:神话故事就是这么神奇,连手杖也变成了一大片桃林。像这样神奇的句子课文里还有很多。

四、指导阅读,感受神奇。

1.默读课文,用﹏﹏划出让你感到很神奇的句子,想想它神奇在什么地方?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句子旁边写一写。

2.交流:哪些语句让你感到了神奇,指名说。 (1)、出示学生找的相关句子。 (2)、理解体会神奇,指导朗读。

句子一: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A、个别读,你觉得神奇在哪儿? B、感悟“一眨眼”、“两千里”。

“一眨眼”是多长时间?→你眨一下眼→一眨眼夸父跑了多远?→知道两千里有多远吗?→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如果以每小时100公里来计算,两千里得开10小时,整整要开10小时,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速度真快啊!真是神了!把这份感受读出来吧。

句子二: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A、神奇在哪呢?(居然用手臂去抓住太阳)

B、我们为什么不行呢?(学生利用《太阳》这篇课文中的知识回答。) 师小结,指导朗读。

句子三: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的水都给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渴。

A、指名读,夸父“神”在哪里?(喝水的速度快)从哪看出来? B、给“霎时间”换个词?“一眨眼、一瞬间、一刹那、转眼间„„”也就是指时间非常非常的短暂。

C、夸父喝水的速度多快,真神奇,除了喝水速度快,你还觉得神奇在哪? D、指导朗读。 句子四: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发出巨响。

A、这句话又神奇在哪呢? B、理解“颓然”。

一座山只有当他被掏空的时候的倒下才能叫“颓然”,而夸父呢?

师小结:是啊,连最后一点儿支撑的力气都被耗尽了,从一个力大无比的巨人到了连一丝力气也没有了,衰弱到了极点,这是多么败兴呀,多么让人伤心啊!这就是“颓然”。你能读出这样的变化吗?指名读。当你读到这句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惋惜、无奈)是的,当他无比欢喜地想抓住太阳到现在颓然的倒下,多遗憾啊!连大地和山河都在为他叹息啊。

C、指导朗读。

3、串读。

读着读着,那神奇的夸父仿佛就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他的脚步是神奇的,读——

他的手臂是神奇的,读——

他的肚量是神奇的,读—— 他的身躯更是神奇的,读——

五、感受夸父的精神。

1、师导:为了追赶太阳,夸父像风一样的不知疲倦地奔跑着;为了追赶太阳,他渴得竟然喝干了两条大河的水;为了追赶太阳,他累得耗尽了自己最后的力气;为了追赶太阳,他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夸父为什么要那么尽心竭力地去追赶太阳呢?

出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齐读。

师讲述夸父追日原因的神话故事。

也许大家对夸父追日的原因不很清楚,关于这个原因从古至今有许多种不同的猜测和传说,其中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

夸父本是一个巨人族的名称,生活在北方一座叫做“成都载天”的大山上,个个身材高大,威猛强悍,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奋斗着!可是那个地方,冬季漫长,夏季虽暖却很短,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匆匆从西方落下,山上的积雪根本没有办法融化,夸父族的人民很多时间生活在寒冷的冬天和黑夜当中。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高悬在成都载天的上空,不断地给大地光和热,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们从本族中推选出一名英雄,去追赶太阳,并把“夸父”的名称送给了他。

听,夸父在说——学生齐读这段话。

2、这就是夸父追日的信念!带着这样的信念,夸父一直追到了虞渊。这一路上,他历经艰辛,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请你展开想象,想一想,说一说。

(交流,随机点评。)

3、师追问:这一路的追赶,是怎样的追赶啊?(师随机板书。

夸父停留了吗?他放弃了吗?他动摇了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

一次次的困难他都克服了,那都是因为有一种精神,有一种力量在鼓舞着他,齐读“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一段。

六、总结升华。

1、夸父没有追到太阳,但是他的精神却没有倒下。指名一生轻轻地读读最后一段。如果你就是那个追寻光明的人,当你吃着鲜美的桃子,看着茂盛的桃树林,你会对夸父说什么呢?

2、夸父的这种向着目标坚强不息,奋勇前行的精神,感动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人们也把这种精神称为“夸父精神”。所以晋代诗人陶渊明称赞是这样称赞夸父的,出示陶渊明的诗句。

请生读,说说意思。

3、小练笔:读了这篇课文,你肯定有许多话想说,赶紧拿起笔选一个话题写一写吧! 反馈。

七、拓展延伸,引导课外阅读。

《夸父追日》这则神话故事出自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山海经﹡海外北经》,想看看这本书中是如何写这个故事的吗?

出示:“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总结,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山海经》,也可以读读其他的神话故事,看看它们又会给我们怎样的思想启迪。

板书设计:

夸父追日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内容

我的思考:

没打算把《夸父追日》当成一篇略读课文来教。

《夸父追日》是一个神话故事,当然要引领学生领略神话想象的神奇,如夸父形象之伟岸,奔跑速度之快,喝水之多,等等,不一而足。

但不能仅仅止于此。阅读神话,如不能指向现实,不能从中汲取人性的力量,几如入宝山而空回。

或者,可以把《夸父追日》看作一个寓言,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读出自己,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读出自己的追日之旅。

自然,这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点难。我潜心研读文本,并最终把文本读成了两个字——巨人。先取其零星,组合成形体的巨人,让学生体会童话故事的神奇。再走进夸父的内心世界,感受思想的巨人。这可使学生的认识困难转化为对自我认识的一种挑战,我选择了这种操作策略。但在实际教学中,总还有不尽人意之处,我将且思且行着,让自己的教学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叶娟美)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叶娟美).doc》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叶娟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