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教案

2020-03-02 03:49:2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八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掌握1895到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

能力目标:比较分析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应,了解新旧时局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讨论探索变法法令内容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和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进步作用。由此理解变法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改革。

情感目标:谭嗣同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值得后人敬仰和怀念。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引导,了解,维新变法的基本知识公车上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突出重点。

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历史意义。通过学生讨论以及老师的引导讨论出戊戌变法的性质以及他虽然失败了,但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来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谭嗣同所写的《狱中题壁》的朗读视频。在同学们观看完以后提问,为什么他们被人们称为戊戌六君子呢。而谭嗣同为什么又会被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坐着时光飞船回到当时一起去了解戊戌变法。

新课讲授:

我们今天就把戊戌变法当做一个故事去听去感悟和学习。那么我们把它分为四个章节,一起先来看一看第一章:粉墨登场。

出示公车上书的图片。

老师:同学们看一看,这幅图上这些人都是什么人呢?他们又在干什么呢?

学生:

老师:这幅图叫做公车上书,那么现在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行阅读公车上书的第一自然段找出答案。(展示课件上的问题) (1)什么是公车上书? (2)为什么要公车上书? (3)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是? (4)它标志着哪一事件的开始?

老师:同学们知道康梁之间是什么关系吗,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请同学跟我们讲一讲。(师生关系)

过渡:尽管康梁等人很努力,他们迫切希望光绪帝变法。但公车上书最后还是没有成功,那么公车上书失败后,他们是不是就放弃而无所作为了呢。

学生:有。 老师:好,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第二章:精心筹备

请同学们自行阅读33页的第一自然段找一下他们都做了哪些准备?

学生归纳:创办了《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新成立了政治团体强学会。

老师: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过渡:强学会的形成《中外纪闻》的创办为变法做了更充分的准备。公车上书以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他是怎么构想的呢,请同学们阅读百日维新的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行阅读

老师:那么光绪帝又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不做“亡国之君”。

老师:当时维新变法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呀, 学生:不是。

老师: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碰撞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学生:表演顽固派与维新派辩论到底要不要变法。

老师:通过表演,我们可以看到最终荣禄拂袖而去,哑口无言,变法依旧继续。

创设情景:同学们,如果那么生活在当时,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变法。

过渡:是的,我们要变法,现在让我们进入故事的第三章:大展经纶,同时这也是戊戌变法发展的高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变法的内容有哪些又对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变法内容: 经济: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

政治: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官职;开放言论。 文教:开办新学堂;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

根据内容给学生分析维新变法内容所带来的影响。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思想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需求)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军事强大) 老师提问:这些内容对顽固派造成什么影响? 学生: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过渡:现在我们进入故事的第四章:壮志难酬

最后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出示戊戌六君子遇难的图片,描述他们遇难的惨状。

为学生解决导入时提到的问题:“戊戌六君子”分别是哪些人?紧接着出示谭嗣同的图片并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谭嗣同临死前写下的豪言壮语: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并让学生思考:维新派要杀的贼是谁?(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顽固派的镇压失败而无法挽回的局面。)

讨论与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挫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讨论与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失败原因:封建顽固派的反对;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天生软弱;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能发动群众。

结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 通过提纲式的框架和学生一起巩固小结本课的内容。 再通过几道习题检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创办 C.强学会成立D.戊戌政变

2.康梁组织“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马关条约》的签订

3.“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这段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

4.光明中学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张军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5.你认为谭嗣同的牺牲有意义吗?今天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有意义。我们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老师: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诵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一起与之共勉。(配乐诵读《少年中国说》)

结语:洋务派“师夷长技”救国失败了,维新派学习西方变法,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救国也失败了。那么接下来又到谁了呢?请听下回分解。

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优秀教案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教案

选修1戊戌变法教案

4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戊戌变法说课稿[教案][人教版]

戊戌变法学案

《戊戌变法》读后感

《戊戌变法教案.doc》
戊戌变法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