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高中语文

2020-03-02 05:33: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认识高中语文

一、理解“语文”:从汉语文到语文

1、谈一谈你对语文课的认识?

语文是一门枯燥无味的高考必考科目,语文是字词句段章,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和文学,语言和文化、语文是听说读写,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人灵魂的修炼场,语文是静听先贤遗留的心跳和呼吸,语文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如何给它定位将决定语文在你心目中的地位

2、从“汉语文”到“语文”:语文的共性——语言、文字

(1)听(听懂别人的话,别人说话自己能够专心听,会听课【笔记听课两不误】) (2)说(大胆说话,大声说话,说得条理明白)

(3)读(表情朗读,理解阅读)

(4)写(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

3、高中语文的特点及学习要求:

(1)教材:高中教材分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选修”。高一上半学期完成必修

一、二。

高中的学习量加大,读写的要求明显提高教材内容增多,课文篇幅加长,深度也明显增加,课文大多要从哲学、人生的角度来解读,思辨、哲理意味浓,高中教材选入的文言作品,数量和篇幅都有较大增加,有长篇的人物传记、论说文等这些给同学们带来学习上的困难

(2)初中学习只要阅读理解,会写600字作文,高中是“阅读赏析,表达与交流,会写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

4、语文学习的四种境界:文字――文章――文学――文化(板书)

汉语文从基础学起,从实用(考试)的角度学起,所以我们理解的语文就是字、词、句、篇,就是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

高中语文,一下子就提高到了文学的高度,强调心灵的感悟,除了要求对文字更深刻的领悟之外,还有对“美”的欣赏。认识文字是容易的,理解内涵是需要悟性的,比如: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语文知识是有温度的,它融入了写作者深厚的生活体验以及丰富的情感与思想,语文教师是在二者之间搭一座桥梁,让我们体验靠自己也许一生都无法感知或体验到的生命。比如死亡、比如离别、比如爱情。一段文字,一位作家,在你最快乐,最痛苦,最孤独,最无助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它,而它又给了你温暖和欣慰,这时的文字才是你的,你才真正的理解了语文,或者文学,这时文字――已经融入你的生命中。

二、语文学科的特点

1、不容易考坏,但最难学好,因为更强调自学,老师可以帮助你理解,但不能代替你感受与表达;

2、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它的周期性很长,决定它不能一蹴而就,学习语文不能急功近利,它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必须明白持之以恒才有收获。有时进步缓慢,个人成绩会时高时低,不能迅速达成;需要坚持。

三、学好语文需要好的学习习惯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1、阅读――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伟人促膝长谈。

外在的视野与内心的力量提升个体境界。

2、写作――记录精神成长。但书人生悲与欢,管它湮没与流传。

四、具体要求:

(1)讲普通话的习惯;书写清楚的习惯。凡是写给别人看的东西,都要养成书写清楚、文面整洁的习惯。让看的人一目了然,不能让人家难辨认,看得烦躁。中考阅卷、高考阅卷,书写马虎、文面不清的,都是吃亏的。写一手端正而潇洒的字,消灭作文中常见的错别字

(2)预习新课的习惯。老师教新课前,学生一定要先预习,做到:

1、主动查生词,能流畅地读出课文;

2、围绕课后练习,做出基本思考;

3、找出难懂的地方,准备提问;

4、可以根据课文查阅有关参考资料。有了预习,才能提高听课效率,才能学得主动。

(三)记笔记的习惯。首先,做好课堂笔记,1老师讲的要点;2一时还弄不懂的问题答案都要先记下,这将有助于自己课后复习理解和总结积累。语文知识点(含各知识点的概念、运用实例、高考例题等),诗词名句、对联、名人名言,佳作美文及写作技巧归纳,错别字、病句搜集,文学常识„„这些都值得我们抄在自己的语文笔记簿上在测验时候收集错题,集成“错题本”,到高三的时候就会成竹在胸!

其次,做好读书的笔记,可以写在书上(自己的书),也可以写到笔记本上。可以是抄录的词语运用或美言警句,也可以是自己的赏析点评。俗话说得好“好头脑子,不如懒笔头子”,有时听过、看过,却不如“记过”。笔记可以长自己的记性。

(四)勤用工具书的习惯。《现代汉语辞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作为中学生这两本工具书应必备,条件好的还可以置办一些其他的工具书。遇到陌生的或模糊的字词,要勤查,不要想当然。例如高中语文课本《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有一处:“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这里“龟”是个易读字,“龟裂片”一词,结合实物,虽带模糊,好像也能懂。如果放过去,错读产生了!查一下工具书就知道,这里“龟”有两个读音,前读“guī”后读“jūn”,又认识了一个古地名“龟池”的读音。俗话说“平时学习懒一懒,考试分数减一减”,你容易错的,也是考试容易考的,为什么不勤用工具书呢?

(五)勤写勤练的习惯。多写,手不生疏;勤练,熟能生巧。每周坚持写随笔,记录青春的精神成长。写多了,思维就敏捷练笔的题材广泛得很,校园中,家庭里,社会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成为练笔内容;文体也可不限,记叙文、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剧本、对联„„什么都可试试长短也可随意,每次既可写全篇,也可写片段,还可写“小说连载”式的文学作品写作时间最好固定在某个时间段的十分钟左右,如中午饭饱之后,傍晚遐思之时,晚自修结束之前回顾一天的点点滴滴,展望明天等等如此坚持,高考作文到时就像写日记一样思如泉涌,一两千言,一挥而就在高一阶段,我们首先要有量的积累,养成写的习惯,我相信同学们习惯形成之后就会对自己思想情感的抒发欲罢不能的!每周完成一定量的《文言文助读》的翻译作业,隔周进行测验检查。

(六)思考和说话的习惯。课堂上,有的同学懒于思考,怕回答问题,总是等老师最后“真情告白”。有的同学虽然对答案有所知,却怕当众说话。口语训练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离不开交际,说话既可以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又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一个经常在公众场合说话的人,其口头表达能力一定优于那些公众场合说话少的人,这也是“用进废退”的道理。

(七)课外阅读的习惯。要学好语文,仅靠《语文》书远远不够。像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规定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比如规定一个高中生三年的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并开列了课外阅读的书目。高中语文教材还配备了《语文读本》给学生课外阅读。几年下来,我们发现不少学校、不少同学并未好好利用,基本上是处于放任式、束之高搁式。可以说,缺少课外阅读,很难形成语文的悟性。

(八)整理积累的习惯。这是要求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知识,或是课堂笔记,又或是做错的题进行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库。比如,整理文言文“为”的读音:

1、wéi①当动词用,②表被动,③句末语气词;

2、wèi当介词,表示“为了”或“替”讲。经过总结整理,形成深刻的印象,形成知识和能力的积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目的,而是手段。这样做的指导思想是“自主学习”的意识,同学们在习惯养成中走向“要学、会学、坚持学”的路子,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最后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

五、具体要求:

(1)工具书齐全(《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不能少);

(2)课前先预习,不预习不听课; (3)课上认真听,身心投入勤用脑; (4)课堂记笔记,课后看笔记;

(5)作业天天做,不等老师布置自觉做;(练习册、随笔、文言文翻译、) (6)晚自修的语文课计划安排有效率;

(7)朗读的习惯(课前3分钟,每天一个人,课代表布置)

其实,这些都是学好语文的常识。记得马三立先生有段相声,说一个小伙子晚上一睡觉就浑身痒一天,他恰好看见路边有小贩卖家传秘方,小伙子禁不住诱惑买了回来晚上,浑身又痒起来小伙子赶紧拿起秘方,打开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两个字:“挠挠”。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去坚持不懈地做好这些常识!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之剑,就握在大家自己的手中,怎样使用它,完全在于你自己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着坚持去做!

同学们,我们面前可能有不少困难,有些不适应的地方。有个故事:一位得道高僧带着门徒,在山谷里传道说:“信心是成就任何事物的关键,人有信心,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一位门徒对高僧说:“您有信心,您能让这座山过来,让我们站到山顶吗?”高僧充满信心地把头一点,喊了一声:“山,你过来!”山谷里响起了他的回音,回声消失后,山谷又回归宁静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望着那座山,高僧笑了笑说:“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吧!”于是他们开始爬山,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到达了山顶

是啊,山不过来,我们过去;环境不适应我们,我们去适应环境机遇不靠近我们,我们去靠近机遇只要多一些“山不过来,我们过去”的积极思想,每个同学都应该以最短的时间来完成从预科到高中的过渡,你最早适应了新的环境,你就是最大的胜利者 高中的学习生活没有主动来,我就主动积极地走进高中生活,征服高中生活、享受高中生活不迷茫地等待,不自怨自艾,何愁学习不进步,人生不幸福!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认识

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认识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认识高中语文.doc》
认识高中语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