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争论演讲稿

2020-03-03 19:31: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 大家好,我是来自多啦N梦队的刘盈。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题目是敢于争论。接下来我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讲解之前先给大家看看这幅真人漫画:

 如果一对男女一个月吵一次架,说明他们相爱不久。如果一周吵一次架,说明在热恋中。如果每天都吵架,说明已经结婚了。如果又变成根本不吵架,那说明快离婚了。

在座有男女朋友的同学们应该也有这样的体会吧。

 大家可能会疑问,在家庭中,为什么我们需要用吵架的方式来维持感情呢?  鲁迅先生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很多夫妻吵完之后感情却越来越好了。为什么呢?一方面,吵架能反映出你对这份感情的在意,其实字里行间都是霸道的温柔,如果不在乎,才懒得跟你吵呢。另一方面,吵架能深化感情,因为双方能通过吵架了解彼此的想法,表达出各自的不满。所以我们不应该躲避吵架,反而要在吵架时说出真心话。

但是吵架要有技巧,說話要留有余地,有些傷人的話,說了,就收不回来。

我们是希望用吵架代替打架。不要让吵架变成打架的导火线。  说到打架,不禁让我想起不久前海6的牙膏事件。

住在一起三年,怎么到现在才来爆发这样的冲突?真的只是因为牙膏吗?还是因为憋屈得太久?

其实大多数学生,都有同样的想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算心里不赞同,表面也装得很赞同,害怕被人讨厌,害怕被认为不合群等等。所以很少人敢提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意见。等到实在受不了时,就会做出些极端的行为。

举个例子,你的室友在你睡觉的时候大吵大闹,你心里非常的生气,却不敢说。或者说得非常委婉和客气,他根本没有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下次在你睡觉的时候又继续吵闹,让你更加地生气。

结果你只能找人倾诉,也就是传说中的在背后说坏话。直到被他发现你在他背后说坏话时,已经不是吵架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打架甚至做一些后悔一辈子的傻事…有问题却不敢提出来,那么别人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 所以说,宁愿当面吵架,也不在别人背后说坏话。对于你不认同的观点,一定要勇敢地明确自己的态度。不能像领导批评员工一样,想要批评,又怕他们对你有意见。结果夸奖了他一大堆才委婉地说出问题。那个员工不但不觉得自己错了,还以为领导很欣赏他。

有些时候,温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骂人反而能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请看一段简短的视频:

是不是很佩服女主角的率直呢?其实我们有时候真的很欠骂,也希望有人能骂一下自己,就是缺少一个敢于站出来的人。

当然骂人同样需要技巧,要顾及对方的面子,不然就是好心办坏事,弄巧成拙。

 良药苦口易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坦诚相对,用真诚来打动对方,这样的感情能不长久吗?

但是也有人会问:如果对方非常固执,根本不听劝呢?我们应该忍让,还是离开?

有人觉得离开是一种逃避或者是认输,其实不然。因为没有人能得到全世界的认同,接受现实不等于逃避。如果忍让会让你痛苦,那必定不是个明智的选择。离开那个让你痛苦的人,你就有一万种可能。所以离开胜于忍让

 然而人在社会总会遇到种种困境,尤其是处于中下层的老百姓,他们更多地选择了忍让。不是他们愿意忍让,而是不得不忍让。政府采用各种手段,和谐网络,捕抓入狱,来封住老百姓的言论自由。等到民生问题爆发的时候,已经不可挽回。这就是百姓被逼shut up,的结果。

(有的人因生活所迫,被逼成为小偷;被拖欠工资的劳工,一怒之下把老板杀死;还有的被政府官僚的黑暗而逼疯了,残杀多名幼儿园儿童)

原本想找这类的视频来放,结果发现这些都被和谐了。

这些罪犯并不是神经病,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地方可以申述求助,才走上了绝路。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民者,宣之使言。

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些愤世嫉俗的人,他们总是抱怨政府腐败,社会黑暗,生活艰难。

即使他们说得不对,我们也不能让他们闭嘴,如果他不说出来,憋着会更糟糕。只要他们肯说出来,至少不会在背后找些不正当的途径去宣泄,也不会等到忍无可忍的时候发生恐怖的血案…  我们应该尊重那些敢于说出自己心声,与黑势力抗争的人。近代有个鲁迅,现代来了一个韩寒。但我们不希望只有这小数群体,我们需要言论自由,需要更多的人敢于争论。我要说的就这么多。  最后来回顾一下。

在家里,不要逃避吵架,利用好这个机会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在乎。 在学校,不要再背后说人家坏话,也不要痛苦地忍让。

在社会,要宽容地接纳不同地意见,让老百姓畅所欲言。并尊重那些不畏权势,敢于争论的人。 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敢于担当演讲稿

敢于面对演讲稿

敢于担当演讲稿

敢于担当演讲稿

敢于担当演讲稿

敢于攻坚克难演讲稿

从容应对争论

《超越自我,敢于挑战》演讲稿

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演讲稿

《勇于面对,敢于超越》演讲稿

《敢于争论演讲稿.doc》
敢于争论演讲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