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

2020-03-03 11:41: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聋校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课堂知识生活化”。聋教育的教师就要善于引导聋哑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同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宗旨就是使数学教学更贴近聋哑学生生活,让聋哑学生感觉学习数学知识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学会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解决问题,使数学变得富有生命活力。如何将课堂知识生活化,笔者在教学中有如下几点体会:(1)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成教具学具,帮助聋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2)结合聋哑学生的生活,让数学知识形象化;(3)联系聋生生活,让数学知识实用化;(4)联系山区聋哑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处理教材;(5)数学知识与聋哑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A

聋哑学生由于听觉障碍而导致的语言缺损,使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与健全人有所差异,他们获取信息主要靠双眼,思维带有较强的直观性。所以,他们对直观形象的知识易掌握,对叙述式的抽象的知识理解比较困难,不容易掌握。这就需要我们从事聋教育的教师思考:怎样结合聋哑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课堂知识生活化”。聋教育的教师就要善于引导聋哑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同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宗旨就是使数学教学更贴近聋哑学生生活,让聋哑学生感觉学习数学知识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学会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解决问题,使数学变得富有生命活力。数学即生活,只有将聋哑学生领到生活中去,引导他们去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形,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学习数学,以求达到爱学乐学数学。

如何将课堂知识生活化,笔者在教学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1 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成教具学具,帮助聋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聋哑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他们获取知识,必须用眼观察,动手操作,通过直观形象的思维,掌握所学的知识。这就需要教者提供大量的直观形象的教、学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掌握知识。因为聋哑孩子多为住校生,远离父母,准备学具需要老师帮忙。我便带领他们利于生活中的常见的材料或废料,制作许多美观、实用的教、学具。如:收集全校高年级(普、聋)学生用完的圆珠笔芯,洗干净后做小棒,帮助聋哑学生数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式题,比起用竹签、小树枝做的小棒,既漂亮又实用,既节约有环保。同时还利于大家使用过的废旧玩具、图片,贴在纸上,让聋哑学生练习读数;收集生活中的牙膏盒、墨水盒等等帮助聋哑学生学习认识长方体等等。更有趣的是在教高年级聋哑学生“长方体的认识”时,我用扑克牌的呈现方式让聋哑学生感知长方形与长方体的异同。如:出现一张扑克牌时,聋哑学生告诉大家:这是长方形,继续增加出现一叠扑克牌时,教师告诉他们:这是长方体。让聋哑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变异,对数学知识进行一点初步渗透。在聋哑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数学现象,当我们留心就能发现很多很多这样有趣的现象。

2 结合聋哑学生的生活,让数学知识形象化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聋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不能理解数学中的术语,即概念。特别是在新授课中,有一部分聋哑学生对有些数学概念一字不解,造成学习新知识的困难。虽然他们使用的手语与老师的一样,表面上看似乎懂了,但一做练习,问题就显现出来:他们并没有正确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肢体语言)对其循循善诱,帮助他们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如:在教“长方体的认识”时,在探索新知之前教者用手势比划,让聋生根据老师比划的形状说出“相交”、“相对”、“垂直”、“相离”等数学术语后,并引导他们看看:两只手臂是怎样的?(相交),两只手心是怎样的?(相对)……初步建立“相对”的概念,再让两聋哑学生面对面走到一起站着,更加形象的理解这就是“相对”而立。然后再让聋哑学生学习“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相等,相对的边相等”时,他们就能轻松愉快地理解掌握所讲知识,并加以正确运用,很好的完成教学内容。同样的道理,我在教学低年级的“图文式题”时,先处理学生没有学习的新词和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重要的词语,让聋哑学生先正确理解它们的意思,再进行教学。如:在引导聋哑学生学习“电线上有5只小燕子,飞走了3只,还有几只”的减法图文式题时,先让聋哑学生学习动物名称:小燕子、飞走了、还有等重点词语;再认读题目,理解题的意思,然后正确解答出来。在放手让聋哑学生自主学习“小猫图”、“小鱼图”、“青蛙图”时,先认读学习“草地、猫、跑开”、“池塘、鱼、游走”、“荷叶、青蛙、跳进、” 等关键词语;然后才解答“减法图文式”的应用题,聋哑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较准确理解题意,找到方法,正确解答此类减法图文式题。

3 联系聋生生活,让数学知识实用化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我借助一只手有5个手指头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通过思考:1只手有5个手指头,2只手有10个手指头,3只手有()个手指头,4只手有()个手指头,5只手有()个手指头来帮助聋哑学生学习、记住“5的乘法口诀”。再运用口诀计算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组5个人,4个小组多少人?”的问题,有的聋哑学生很快算出来了,有的则在想吃饭时的情景,一会儿也做出来了。

聋哑学生由于自己身体的原因,他们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是极为有限的、简单的,他们的生活经验更是非常贫乏的,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适时的给他们创设生活情景,有意地让聋哑学生进行实践和体验。比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这一内容后,我创设“商店购物”这一教学情景,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简易商品店,摆出聋哑学生平时爱吃的水果、零食、小饰品和文化用品,标上价格。如“ 书包31元/只、文具盒8元7角/个、铅笔1角/支、墨水1元5角……;苹果5角/个,香蕉8角/只,桔子4角/个……;小镜子2元7角、梳子1元8角、香水7元5角……”等等。并且每个聋哑学生的手中都有一份换好的零钱,让同学们轮流扮演营业员和顾客,买你最想买的一件商品。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兴趣高涨。在购物的过程中井然有趣,即巩固了人民币的换算,同时又在找补钱的过程中运用了数的计算。在聋哑学生对钱的数目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教师问“:老师给你40元钱,你最多可以买哪几样东西?”

4 联系山区聋哑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处理教材

新课改后使用的教材,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城乡、沿海和内地的聋哑学生的生活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根据当地的社会生活环境、聋哑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多种因素对教材进行取舍、补充。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教材配图是“4个小朋友坐过山车”。“过山车”对于我们贫困山区的聋哑儿童是十分陌生的,我便改成“4个小朋友坐在小饭桌前吃饭”,这样更有利于聋哑学生在学习“4的乘法口诀”时,在短时间内记住、掌握 “4的乘法口诀”;当他们做作业遇到困难时,通过回忆学习过程中老师教给的方法,脑中再现生活中的情景,呈现知识再现,有效的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5 数学知识与聋哑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相结合

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巧妙地迁移到聋哑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聋哑学生的生活起示范作用。例如:学习了“时、分、秒”的认识时,结合教学插图,让聋哑学生知道小学生一天的正确作息时间,再联系我校规定的作息时间:早上6:30起床6:40洗脸刷牙7:00整理内务、打扫卫生 7:30早餐8:30上课: 12:00午饭12:30午觉15:00上课 16:30课外活动19:00看电视21:00就寝 。我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的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算出每天吃饭、睡觉、上课、做作业、活动等各用去的时间,并且要自我评价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时、分、秒”的知识,而且还把这一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同时与生活管理老师合作,依靠班级的“小助手”在班上开展良好作息习惯的评比,促进聋哑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

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切地体会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让聋哑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有用,才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尤其是聋哑学校的低年级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聋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感觉、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会学,使聋哑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知识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聋校数学中的分层教学

聋校数学教学生活化

聋校四年级数学

聋校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电子白板与聋校数学教学

生活化的聋校数学教学

聋校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聋校中的作文教学

挖掘和利用生活资源开展聋校数学教学

聋校语文教学

《聋校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doc》
聋校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