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是最好的纪念法官当如邹碧华征文

2020-03-02 03:27: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践行是最好的纪念

有这样一个人,在他生命的时间戛然而止后,噩耗迅速在微信圈蔓延,法律圈为之震惊,家人、朋友、前辈、同事、同行、老师、学生,人们流泪、痛惜、不舍、不愿相信,无数的悼念文章见诸各大媒体。他,就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在他逝世后,全国法律界掀起了一股向他学习的热潮,他成了法律界的标杆。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价值观多元的当下会出现“邹碧华热”?是什么样的魅力,让人们对一个人的离去如此怀念追悼?沉思中,我仿佛看到了他在三壁环书的房间中,挑灯夜读的瘦削身影,仿佛听到了他说:“我们做得好一点,社会就会进步多一点”的质朴话语。于是,我得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他树立起了中国法律人理想中的法官形象:有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有精益求精的法艺功底,有善解民忧的司法情怀,有勇于革新的社会担当。

相信每个选择法律职业道路的人,心中都曾有过:“手执法律之剑,伸张公平正义”的“豪侠梦”,只是在追梦的路上,我们大部分人由于现实的种种不完美而彷徨了,犹豫了,退缩了。如今,出现这样一位重新点燃我们梦想的“燃灯者”,激励我们前行的“领路人”,我们的热血不禁又沸腾起来,按捺不住心中的躁动,重拾了昔日的昂扬斗志。

3月2日,在看完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我清晰地感觉到,几乎每一位聆听的法官眼神中都流露出与往日不一样的神采。民一庭的一位老法官略带遗憾地说:“上海高院的法官确实有能耐,可惜天妒英才啊!”一位刚进法院不久的干警接茬道:“这邹法官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却活得绚烂而

1 有意义,不枉此生了!”往日言语不多,勤恳工作的办公室树哥,当天写了一篇生动的观后感。翌日一早,进法院刚好有“七年之痒”,不惑之年却还处于“惑”中的汪法官,兴致勃勃地发了一篇连夜写的文章给我——《他,就是谜底》,文中写到:“细细思量,我从业法官第七年,一直在寻找‘学成出山’的谜底,原来,燃灯前行,为民司法,他,就是谜底。”那天晚上看电视,一个细微的片段,触动了他想到邹碧华以及一直以来有关职业追求的思考,而这在以往,可能引不起他的共鸣。又过了一天,我留意到行政庭的书记员小许桌子上多了一叠材料,一问才知他把那次报告会上,几位代表的发言稿及邹碧华的事迹报道打印了出来。我问他为什么打印这些东西,他笑了笑:“学习啊,从此,他就是我的楷模了。”

瞧,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它悄无声息而又实实在在的影响了我周围的人,当然也包括我。听完那场报告会后,我第一时间在网上买了那本《法庭上的心理学》。因为在司法实践中,我也经常觉得,作为法官,不能冰冷生硬地就案办案,而应当做到善解人意,并进而善解矛盾。懂点心理学,有利于通过一个手势、一个表情,或者一个细微动作明了当事人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法律释明,帮助当事人打开心结。在书中,邹碧华老师提出,当当事人处于愤怒或情绪难以控制时,要尽量避免冲突升级,可以将当事人带到安静独立的环境中,或者采用冷处理的方式,让他的情绪慢慢平静,之后再去做思想工作,反而事半功倍。

记得不久前,我在跟随一位老法官处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时,就运用了这一方法,结果很圆满。原告章某诉被告姚某骑电动车将自己撞伤,各项损失加起来,索要一万元的经济赔偿。庭审 2 中,因为章某讲了一句姚某“见死不救,没有人性”,使得姚某气愤难平,姚某认为是章某自己不愿意到医院去,现在却反咬一口,咽不下这口气,当场表示一分钱都不愿付,两人发生了激烈争吵。承办该案的方法官便将两人分别带到了一个小房间去,待他们坐下来冷静一段时间后,分头做两人的思想工作,最终双方平和地达成了调解协议。

说了这么多,我知道对于还没有经过多少磨炼的我来说,还有很多很多东西要学,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还有一些暴风雨需要承受„„当经过了生活的锤炼锻造,人生便有了厚度和力度,在梦想和现实相遇时,定能让梦想安全着陆在现实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遥望苍穹,星空闪烁。邹老师,你在世界的另一端,如果看到今天的我们正在将你所坚持的理想信念传承发扬,相信你也会感到欣慰吧?你放心,梦想永远不会终止,我们会循着你的足迹,继续砥砺前行。

法官当如邹碧华演讲比赛稿

邹碧华,做中国最好的法官

法官当如何对待律师?邹碧华

法官当如邹碧 用生命照亮法治之路

致敬邹碧华:法官应当如何对待律师?(附视频)

七七事变反思是最好的纪念思想汇报

七七事变反思是最好的纪念思想汇报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改革,是对辛亥革命最好的纪念

读书征文——读书是最好的修行(材料)

践行“我是党员、我做模范、我当先锋”承诺书

《践行是最好的纪念法官当如邹碧华征文.doc》
践行是最好的纪念法官当如邹碧华征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