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020-03-01 17:17: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魂,也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在当今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很多学生多年来只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单纯追求学习成绩的督促,很少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和影响,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之甚少,践之尤难。多年的学校教学工作,深感现代大学生传统美德缺失的严重。

一、大学生传统美德缺失的现状

礼貌尊重缺失。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尊重、恭敬是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最讲究温良恭让,谦和宽厚。《论语》有云:“恭而无礼则劳,勇而无礼则乱”。俗话常讲,“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礼让三先”。孔融让梨的故事早已为妇孺所皆知。然而,在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中,一些学生却缺乏起码的礼仪礼貌。男同学对女同学不知谦让;一些同学见到老师不打招呼,低头而过;老师来到宿舍,个别同学不是说明未去上课的原因,而是用被子蒙着头装睡;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经常出现骂起来甚至打起来的情况。

孝悌缺失。人生之初来自父母,父母之于子女,养育之恩天高地厚。因此,中国人历来重视孝道,“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但有些学生对家长的养育难见感激之情、报恩之心。个别学生跟家里打电话恶声恶语;对家长的关心、思念不理不采,不能及时报平安、通情况;有的学生任意挥霍家长的血汗钱,吃喝玩乐,甚至彻夜打麻将;有的学生沉溺于网吧不能自拔;个别学生假期外出打工或会友竟不及时告知父母,有的甚至陷入传销泥潭,每个假期都有家长焦急寻找子女的事例。

爱心缺失。孔子曰:“仁者爱人”,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都是由此及彼、由己及人的超越了狭隘自我的爱心,人因为有了这种爱心,世界才变得博大,人也变得伟大了。正所谓心通四海,目接八方。但在我们的大学生中却有人不知爱别人,只知爱自己。一些学生平时与同学相处,自私自利,总是占便宜,不能吃亏;评个先进,如果自己没评上,就怀疑别人捣鬼了;遇到点小纠纷,说翻脸就翻脸,全不顾同学间的情谊;别人比他强就嫉恨,别人比他差又瞧不起,让人很难与他相处。

正义感缺失。“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世界上凡正义占上风的地方,善良一定盛行。正义感是一个人一切善行的基础,因此,正义感是通过行动来体现的。而我们有些大学生正义感缺乏。见热闹就围观,却见义而不能勇为;是非不分,把帮助个别同学出气打群架当成集体观念,甚至有时两个系的两名同学打架,所在班的男同学几乎全上;同学之间发生点小矛盾,男同学竟能对女同学出手。

诚信缺失。子曰:“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袁氏世范》有云:“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一个人没有诚信,在世上就无法立身,也难以成事。而我们有些同学心中却很轻视诚信二字。有些同学迟到旷课是家常便饭;犯了错误,受到批评,写了保证,却屡改屡犯;同学间借点钱,不要不还;有的同学视“实习协议”如废纸,实习一段时间,不打招呼,说走就走;有的同学故意欠费,学费拖到毕业后,一走了之。

二、大学生传统美德缺失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传统美德缺失的原因不是简单的,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冷静分析。

历史的原因。当代大学生的家长和老师大都受教育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或以后,“*”时无人敢提传统美德,“*”后恢复高考,学校教育成为实质上的应试教育又无暇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了,这一代人是喊着建设四个现代化成长起来的一代,但是现代化却化掉了许多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这使得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本身就缺乏对传统美德内容的了解和重要性的认识,更甭提对下一代的言传身教了。因此,邓小平同志早在八十年代就指出“我们的失误在教育”。

社会的原因。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观念转变,造成了很多人的思想道德困惑。当代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教育理念和手段相对滞后的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但在家庭受到的往往是有功利倾向的实惠教育,在社会受到的是单纯追求效益的商品教育,而在影视网络中受到的是游戏娱乐的世俗教育。更何况在我们现在的商业化的社会里,人们所熟悉的传统道德力量已是日薄西山,很多丑恶现象却堂而皇之地浮出水面。贪污腐败、打架斗殴、见利忘义、坑蒙拐骗、满街办假证的小广告、夸张虚伪的推销、同行间的明争暗斗,等等,都使学生感到社会的不可信和可怕,甚至人们乱闯红灯、嫌贫爱富、随地吐痰、请客送礼等陋习都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学生很难受到来自社会的传统美德的教育和影响。

文艺作品的原因。本来,影视作品可以引导人、感动人、教育人,而近些年来我们的影视作品大都描写些什么呢?从权力到暴力,从江湖到官场,或是精于权谋的帝王将相,或是官场内部的明枪暗箭,或是飞檐走壁的剑客侠女,或是残忍血腥的凶杀恶斗。不外乎历史题材、反贪题材、公安题材、武侠题材的跟风之作,总想在题材上取胜,在取景上引人,而不是依靠艺术作品本身的道德、精神和情感力量来打动人,这样的作品能吸引人于一时,时间一长,也让人腻烦,更对观众有什么教育意义呢?而反映大多数人的生活、大多数人的情感,给人以循循善诱、感召教诲的儒家传统道德影响的作品却少之又少。

三、加强对大学生传统美德的培养

造成大学生传统美德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十天半月养成的,而教育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则需要多方入手、多管齐下,而且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

首先,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华传统美德。人类文明在发展,人类文化在完善,历代思想家对美德思想作出过许多深刻的论述,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当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与革命传统相结合,提出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容纳新的时代精神,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并对各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系统的传统美德教育。

其次,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行为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己先要对中华传统美德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尤其是年轻教师要多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脉络,通过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素质能力和道德水准,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在思想上领悟,在行动上践行,各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奋的治学态度、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正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传授学问之道,又传授做人之道,用心灵塑造心灵,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传统美德表率。

再次,在学校开展多样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是学校。针对一些大学生传统美德已经缺失的现状,不断开辟新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已是刻不容缓。应充分认识到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应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制定一套完整的道德教育纲要。我们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形式,把传统美德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遵章守纪教育以及毅力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课下开展各式各样的校内外活动。

另外,应加强新闻报刊、文艺作品的正面引导,强化网络文明,崇尚传统家庭美德,增强家庭民主意识,努力建设法制社会。使学生在社会、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继承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和高尚情操的高素质人才,一定能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doc》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