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的自我介绍信,小木虫

2020-03-03 05:26: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篇一:关于研究生找导师的个人看法

关于研究生找导师的个人看法 chemhuyj 来自 小木虫

承蒙学生信任,从准备报考研究生到成绩出来,跟我交流的学生就没有断过,分数线快出来了,更是紧张。我写本文的初衷主要针对我的考外校的学生,现在放在小木虫分享。 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妥处请忽略!

1、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实力选择导师。好学校会有明星级别甚至大师级别的导师,而且可能还不少,但自己要准确定位,正确评估自身实力和优势,诚实而大胆选择,但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因为某位老师很快选择了你,反而自己觉得自己就是奇才,反过来不愿意了。

2、“校长、书记、院长、处长”等职务与学术水平不一定成正比,“因为某某某是?什么长?,所以是很好的导师”这句话往往不正确,否则国家主席就应该是最好的导师(记住:我说的是理科)!当然,有些学校(尤其是985和211学校的二级学院)的领导的学问也做的很好,那么他们成为好导师是因为学问,而不是职务! 警惕!!!你的导师忙于“职务”,根本没有时间管你!

3、从个体而言,导师职称(学历),与学术水平没有必然联系;从群体而言,当然职称越高,应该水平更高。但不同时期评的教授,水平受历史原因限制,有差异。 警惕!!!你的导师不是凭学术,而是通过年限等熬成教授的。

4、不是导师年龄越大越好,往往相反。“德高望重”、“学富五车”与年龄没有关系! 警惕!!!弄不好你没毕业导师就面临“毕业”了,你就面临“过继”或成为“孤儿”;

5、找导师一定要有准备,不要轻易说“我想跟你做无机化学...”“我想跟你做普通物理...”、,要知道老师的具体方向,否则你说对某某老师的研究感兴趣就太假了!几乎没有导师愿意要一个想混文凭的研究生。

6、找导师前可以搜索一下导师群体中的每个人的学术成果,尤其是近3-5年的成果,而不是看“头衔”;往往导师个人介绍中文字越多,水平可能越次。985学校的很多学院都要求固定模板写教师简历,非常简洁明了,项目、论文、专利、学术奖励等一列,清清楚楚。 警惕!!!写太多文字介绍的导师莫非没有拿的出手的东西,只好模糊处理?

7、不要看导师发了几百篇文章,要看导师近几年发了多少高级别的文章!你要选择一盘鱼或熊掌,不要选择一麻袋糠,除非你是? 警惕!!!有些老师模糊地写:在xxxx,...等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x篇,或列出论文题目、年、卷、期、页码等信息,就是不标明作者序,你检索后发现其实都是别人施舍(挂名)的。

8、看导师有没有经费,尤其是高级别的科研项目而带来的经费!

警惕!有些老师模糊地写:承担xxx项目,其实他(她)只是别人挂了个名,或只是简单的参加者;严格意义上“承担”应该就是主持人;我看到了创新名词“主研人”,你不小心还以为是项目主持人,相差十万八千里。

9、看导师在该研究领域的影响,如论文sci引用频次等,而不是论文发表后像bbs上灌水一样,无人理睬;当前更多已经考虑sci他引、正面评价等。

警惕!不要被模糊的“引用xxx次”蒙骗;有些老师会模糊的写“被xxx杂志(国内低级别刊物)引用多少次...”,自己百度或google的不会得到公认的数据没有意义。

10、不要一群人约好了一起去找某个导师,因为老师即使想要你也不能当面伤害(拒绝)其他更多的人。复试前最好能与中意的老师email联系,但不要“脚踏两只船”,也不要约好了几个同学一起email同一位老师,毕竟一位老师精力有限,不可能一年招很多学生,往往也不会同一年在一个毕业学校招很多学生。

11、最终决定你在(有师德的)导师心中地位的不是花言巧语、不是性别、不是长相,而是你的研究工作。所以,若老师接受了你,就要好好干,不要辜负老师,你千万不要想着通过自己的失败来证明“导师选人的眼光不行”。

12、本科生阶段与研究生阶段要求不同,因此本校考生也不一定了解本校导师,外校或调剂考生没有劣势!要自信但不要盲目。

13、不要相信其他同学说的“某某老师说只招女(男)生”、“某某老师说只招本校(外校)考生”、“某某老师说已经招满了”......,这些很可能是老师对特定同学的托辞,也许你会改变这一切,大胆去找,说不定老师就在等待一个象你这样的学生出现。

14、教学(上课)和科学研究往往不是一回事,本校考生将目光定位为“曾经给自己上过课的老师”绝对不可取!也不要因为某某老师是xx精品课程、xx优质课程负责人而觉得“这就是最好的老师”。课程负责人是教学方面的,你是学术方面的;若你的研究方向是教学论,就另当别论了;有老师教学和科研都很好,你做研究生选择的是他的科研。

15、高年级研究生的意见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不要问单一一个师兄或师姐,否则容易偏离真实情况;

16、最后找到的导师未必不是好的导师,说不定是该导师太牛了,没人有勇气去找;

17、遇到要调剂的情况,果断进行;不要拖拖拉拉!要了解相关信息。一所学校一般,是整体一般,不一定你所要调剂的专业一般(说不定还很强!),反之亦然。

18、如果你选择的导师跟很多同事关系处理“困难”,你会面临“挑战”。

19、好好干,不要做“学士后”,决定你能否硕士毕业的是你的研究工作。篇二:如何找到自己以前在小木虫所发布的求助帖

最近有不少的虫虫站内信问如何找到自己以前所发布的求助帖,这对于刚接触本论坛的许多小虫子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想想自己刚接触论坛时也有同样的迷惑,所以决定做一个小小的牵引贴,希望对该问题有困惑的虫虫们阅读了此贴后会有所收获

首先,要跟大家明确一点:在文献版求助成功的求助帖,一周之内还留在文献完结子版块,超过1周帖子就会存档。查找存档的帖子和没有存档的帖子方法稍微有些不一样 1.首先找到“我的话题”

在“我的话题”中,详细的记录着自己的发帖信息。 2.如果是找已经存档的帖子(发布超过1周),请在我的话题中找到“存档”该项 在该栏目下找回自己之前的已经存档的求助帖,点击一下即可

3.一周之内的求助帖,在“我发表的帖子”中可以直接查看也可以有针对性的的筛选主题 选择“文献求助版”(如果是在绿色版发布的选择“绿色求助版”),后面的日期项可填可不填,如果是想有针对性的找到某时间段所发布的帖子,可以加上限制。

这样就可以轻松的找到自己以前的求助帖了篇三:导师介绍

教师姓名:杨晓波

职 务: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 职 称:博导 研究方向:

简介:336 26038 1986年和1988年分别获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12月留校任教,曾任微波中心副主任、主任、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任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现兼任信息产业部“微波毫米波系统及测试重点试验室”主任、中国电子学会会员、中国电子学会微波测量分会会员、成都市政协委员。承担国家八五攻关项目1项,军事电子预研项目7项,各类基金5项。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市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多篇论文被国际同行引用,被ei、sci和istp等著名检索工具检索。同时作为基层科研管理工作者,先后组织了934工程,重点实验室申报学科建设等工作,表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管理水平,于2002年被四川省教育厅授予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个人称号。 112室 jianguo ma cv 学习经历:

1978年3月-1982年1月 兰州大学本科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5年9月-1988年5月 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1年4月-1996年3月 德国杜伊斯堡大学(duisburg university)研究生学习,获工程博士学位

1996年4月-1997年10月 加拿大新斯科舍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nova scotia)博士后

工作经历:

1982年1月-1991年3月兰州大学电子与信息科学系教学工作 1991年4月-1996年3月德国杜伊斯堡大学research fellow1997年10月-2005年6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中心主任

2005年6月至今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任教授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switzerland in zurich) (eth)客座访问教授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virginia tech)客座访问教授

reviewer for ieee trans.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ieee trans.circuits & systems, ieee trans.antenna and propagation etc. 学科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

1 rf电路特性建模及在半导体器件的应用、射频集成电路设计,2单芯片soc系统。

取得的研究成果

1提出并实施了集成振荡器相位噪声定量分析理论 2实现cmos宽带balun 3实现cbcpw微波/毫米波滤波器的小型化 4解决了cmos逻辑集成电路的低功耗技术 5设计出rf cmos工艺的在线监测测试结构

近期学术论文: 2physical layout design optimization of integrated spiral inductors for silicon-based rfic appl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2005, c.b.sia, k.s.yeo, j.g.ma, m.a.do 3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of on-wafer cmos interconnects for rfics, ieee trans.vlsi, 2005, xiaomeng shi, jianguo ma, beng hwee ong, kiat seng yeo, manh anh do,erping li 5 design of a low power wide band high resolution programmable frequency divider, ieee trans vlsi, 2005, yu, x.p.; do, m.a.; jia, l.; ma, j.g.; yeo, k.s 论著成果

[4] lin jia, jian-guo ma, alper cabuk, kiat seng yeo, manh anh do, “a 52 ghz vco with low phase noise implemented in sige bicmos technology,”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vol.39, no.5, december 5, 2003 [5] shouxian mou; jianguo ma; kiat seng yeo; and manh anh do, an integrated dual-band low noise amplifier for gsm and wirele lan applications, the 2003 ieee international soc conference, september 17-20, 2003, portland, or, usa [6] shouxian mou;jianguo ma; kiatseng yeo; and manh anh do, “an integrated sige dual-band low noise amplifier for bluetooth, hiperlan and wirele lan applications,” european conference on wirele technology 2003, 9-10, october, 2003, munich, germany[7] jian-guo ma, a.cabuk, c.c.boon, kiat seng yeo, and manh anh do, “system design considerations of 10gb/s clock and data recovery circuits on silicon,” invited paper to the piers’2003, jan, 2003, singapore [8] jian-guo ma, zhen xiao, kiat seng yeo, and manh anh do, “noise performance of the cmos inductive source-degeneration lna with low quality-factor on-chip inductors,”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2002, 23 - 26 september in erfurt / germany [9] jian-guo ma, “te-mode propagation properties of the coupled planar kerr-like nonlinear waveguides,” 2002 ieee mtts, seate, usa, 3-7, june, 2002 [10] jian-guo ma, “effects of the adjacent channels on ip3 of rf amplifiers,”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vol.35, no.1, pp.1-3, oct.2002. [11] k.s.yeo, j.-g.ma and m.a.do, “ultra-low-voltage bootstrapped cmos driver for high performance applications,” iee electronics letters, vol.36, no.8, pp.706-708, apr 13 2000 教师姓名: 马建国

性 别: 男

电子邮件:

职 务:

职 称: 博导、教授

院 系: 集成电路与系统系

研究方向: 射频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集成系统、微波单片集成电路、无线通讯中的emi、传感器aisic、soc、loc(lab-on-chip)等。 简 介:

博士,教授,博导,长江学者。 1961年生,山西人,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91年到德国杜伊斯堡大学 (duisburg university)学习, 1996年获电子工程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加拿大新斯科舍工业大学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nova scotia)作博士后。

教师姓名:李春光 职 务:

职 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非线性动力学、复杂 网络、时延系统、模糊控制以及 神经网络等方面

李春光,男,1976年生于辽宁铁岭。于199

9、200

2、2004年在电子科技大学分别获得应用电子技术学士学位、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硕士学位和电路与系统博士学位。1999年7月留校工作,2003年7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7月破格晋升为教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曾于2003年3月-9月在香港城市大学进行访问研究;2004年10月-2005年3月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2005年5月-2006年4月受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资助在东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7月-2008年8月作为洪堡学者(alexander von humboldt fellow)在柏林洪堡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李春光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经历和知识背景,近几年来主要从事统计信号处理、智能机器人、神经信息处理、模糊控制、复杂网络以及非线性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被sci收录的论文50余篇,论文被sci他人引用400余次,是包括

phys.rev.lett., phys.rev.e和多种ieee trans.在内的40余个国内外学术刊物的审稿人。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博士论文被评为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7年获得四川省青年科技奖。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

除了电子信息类学科学生外,也特别欢迎应用数学、统计学、理论力学、理论物理、神经生物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同学报考研究生。

自我介绍信

自我介绍信

自我介绍信

自我介绍信

自我介绍信

自我介绍信

英文自我介绍信

小升初自我介绍信

英文自我介绍信

英文自我介绍信

《博导的自我介绍信,小木虫.doc》
博导的自我介绍信,小木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