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村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正文

2020-03-03 22:12: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摘要:本文选取湖北省长阳县磨市镇芦溪村为调查地点,以田野考察、人物走访等方式考察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现状。以期略窥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和不足。

关键字:新农村建设芦溪村经济发展现状

在当今社会大发展时期,农村经济始终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备受社会关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一. 芦溪村情简介

芦溪村位于磨市镇东部,陆龙公路横贯村中心地段,交通十分便利。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土地肥沃,水利、阳光充足,是镶嵌在清江流域的一颗明珠。该村过去被成为“鱼米之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家项目建设,清江流域得到开发,村级产业结构大调整,以柑桔、水产两大产业为支柱,成为全县种植特色大村。国土面积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25亩,山林面积5530亩,柑桔面积3500亩,水域面积1350亩。村所辖4个村民小组,678户,2768人,劳动力1615人,年人均收入已过4000大关。村组干部5名,党员有86名,下设两个党支部,即柑桔产业党支部和水产产业党支部。

芦溪村于2006年被纳入全省“百镇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的村之一,村两委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主旋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思想,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新农村联系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先后有“一建三改”项目,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公里硬化项目,有线电视和宽带项目,木本油料苗圃基地建设等项目分别落户本村。通过不断努力,该村呈现出产业发展经济,村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好转等,村容村貌大有改观,管理更加民主的局面。

该村着力在强班子、促发展、优环境、建阵地上下功夫,形成于“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项目带动,促进经济增长,对现有项目做好协调服务创优环境,大力招商引资来壮大集体经济。目前该村经济正高速发展着。

二. 以巩固壮大集体经济为载体,推动产业发展

该村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精心培植支柱产业,不断巩固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物质基础。坚持“项目强村”战略,积极招商引资,村域内现有化工厂、现代化苗圃基地、有机鱼养殖基地、农贸公司、预制厂等企业,这些企业提供村民就业岗位100余个,村民创收50多万元;以增强柑桔产业发展后劲为契机,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100亩“精品”果园,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柑桔年收入达到650万元;抓住国家农业部“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全县“渔业新村”项目建设机遇,稳步发展水产业,现有水产养殖户15户,570只网箱,库汊养殖350亩,水产养殖年收入近100万元。柑桔、水产两大产业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和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这两大支柱产业收入占全村村民收入的40%,2010年该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今年有望突破4000元大关。

每年深秋时节,磨市镇芦溪村大片苍翠的椪柑精品园里,满眼椪柑树“弯腰曲背”,金红的果实缀满了枝头,柑农们的脸上蕩漾着丰收的喜悦。

磨市镇芦溪村是移民大村,共接收安置隔河岩库区和搬迁安置高坝洲库区移民618人,淹没良田800亩。近年来,该村在镇政府和县移民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发展柑桔3500亩,目前柑桔已成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每年在收获的季节,为了提高柑农的摘果和储藏保鲜技术,进一步提升果品质量,增加经济收入,磨市镇芦溪村委会和镇移民工作站抢在开园之前,邀请县农业局教授级、高级农世师,县农业广播学校校长、高级农艺师到柑农桔园,手把手地现场传经送宝,有效地提高了柑农们的摘果和储藏保鮮技术。柑农们高兴地说:“村干部和移民站想我们所想,急我们所急,请专家送技术上门,为我们增收下了一场“及时雨”。

1该村在今年把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村支柱产业的形成,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物质基础。几年来的发展,有宜昌移安农贸有限公司35000元,成立综合服务站每年上交2000元,农贸服务门市部3000元,有机鱼养殖基地2000元,预制件加工厂5000元,长阳科力生公司20000元,石材工艺厂5000元,休闲鱼庄1000元,现又新增免烧瓦厂15000元,家具厂3000元,打蜡场院内的房租费3000元。2010年上半年该村集体收入近12万元,预计到年底达到25万元的目标。

全村十家企业:

表一

三. 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抓手,实现生活富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农民生活更加殷实。有了支柱产业的发展,有了项目建设的巨大成功,该村村民的收入持续增加。现在该村96%以上的农户住进了“小洋楼”,60%以上的农户有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电器,85%的家庭有了摩托车,80多农户购买了电脑,实现了宽带上网,10多户家庭购买了私家轿车。全村400户农户实现了“一建三改”,85%的农户建起了沼气池、卫生厨房和卫生间;70%的农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98%的农户吃上了安全纯净水;农户通电率达到100%,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8%以上。村级卫生室建设达标,设施安全,管理规范,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达到100%。大力争取民生政策,全村实现了五保、低保、孤残儿童应保尽保,对17户贫困家庭、军属、残疾人房屋进行了改造,让弱智群体人员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新房。全村呈现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四.以不断提高村民素质为依托,促进村风文明

村民富裕了,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该村就把提高村民素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培养新时期新农民,宣传身边典型,使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传遍千家万户。该村率先在全镇挂牌成立了第一所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利用村综合办公室阵地,常年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培训教育活动;建起了农家书屋,藏书2000多册,专人负责常年坚持免费为村民借书;落实了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站,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村民参加学习。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科技服务等活动,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农技培训,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每年对该村农民开展至少两次柑桔保养、防病等培训,对渔业养殖户发放养殖技术指导书,派专家专程指导;全村科教文卫事业稳步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五.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助力,改善村容村貌

近几年来,该村抢抓机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争取农村公路

硬化政策,完成村级公路硬化14.5公里,全村80%的道路已完成硬化,村民出行有了极大的改善;投资仅15万元建设了村级垃圾场,硬化了垃圾场公路,并在村庄中心新建了3个垃圾集并房,实现了村内垃圾集中堆放处理;治理污水排放,修建了2000多米污水排放渠;全村80%以上的农户硬化了庭院和操场,建有花坛和栽有风景树。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水沟清化、空地绿化、村庄美化的目标。

小农水,大民生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点项目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芦溪村情况: 表二

六. 以改造中低产田为基础,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芦溪村将在今年我启动“低丘岗”项目,国家投资不少于450万元项目建设规模,以改造该村的中低产田。

1.开发范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芦溪中低产田项目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境内,项目区辖芦溪村和磨市村,10个村民小组,1760个农户,5914人,项目区总面积3.6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800亩。

2.投资情况:芦溪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25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16万元,省级财政配套46万元,县级财政投资12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81万元。群众投工投劳32400个。

3.建设内容:项目区内主要实施水利、农业、林业和示范推广等治理措施。

(1)水利工程措施:新修拦河坝8座,整修堰塘1座,衬砌渠道5574米,改河造田9亩,新修排洪渠800米。

(2)农业措施:改造土壤400亩,引进良种1000千克,新修、维修机耕路4条7.95千米,新修机耕桥4座,农业机械设备20台套。

(3)林业措施:营造防护林100亩。

(4)科技推广措施:农业科技培训1200人次,科技示范园一个。

4.预期效益:项目实施后,新增灌溉面积2200亩,改善灌溉面积1900亩,新增机耕面积600亩,农田防洪标准可达10年一遇。增加粮食33.91千克,油料7.48万千克,蔬菜5万千克,柑桔1.32万千克,增加农业产值100万元。

5.运行管护:项目区内各项工程措施,由所在村委会进行管理,组织受益农户进行管护。

七. 以发展乡镇企业为契机,鼓励村民回乡创业

前几年,我国在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下,该村许多到沿海的民工苦于出路相继回村寻找新的出路。该村村民们积极寻找新的出路,许多人开始从事水产养殖,许多人还养起了蜜蜂,或在家购买大卡车从事货物运输等,涌现了一大批自主创业典型。下面以介绍从事肉鸡规模化养殖的陈刚同志为例。

陈刚同志居住于芦溪村四组,男。在2010年年底以前,他还在深圳打工,从事过外资企业基层管理、采购管理等,对外资企业的企业文化、生产工艺、动作流程等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积累了一定的人事、生意、销售经验。

2010年年底,他本着回乡创业的想法,在芦溪村四组投资建立了养鸡场,从事肉鸡规模化养殖,并于今年3月开始投产。

该养鸡场的经营模式为“企业+基地+农户”,合作企业为宜昌市大农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主要承担技术、防疫指导以及销售,陈刚本人主要承担从小鸡达到成品鸡的一条龙养殖。目前,该养殖场占地4000平方米,年产成品毛鸡80000到100000羽,年销售额150万元到200万元。到目前该养鸡场开始产生利润20万元的销售额。

在采访中,陈刚谈到,在养鸡场建立初期,因信息、资金等遇上了一定的困难,村委会书记、主任积极帮他想办法、找路子,给予了大量的帮助,使得他现在能够正常稳定快事发展。

在芦溪村,像陈刚这样的回乡创业典型还有很多,他们为芦溪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科学发展兴产业,强村富民建新村。芦溪村高举旗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该村经济现在正健康、平稳、高速发展。正如该村村委会委员童朝珍所说:“现在我们村正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泗湘溪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报告(正文)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芦溪镇山岗村扶贫工作计划

回民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阿荣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正文

调查报告正文

《芦溪村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正文.doc》
芦溪村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正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