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委书记党课教案

2020-03-02 12:08: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党 课 教 案

教学主题:坚持群众路线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教学目的:通过上党课组织学习,让全体机关党员干部深入体会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党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高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教学重点:

1、结合领导人的讲话以及具体案例,感受党的群众路线。

2、结合党的群众路线,重点分析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教学过程: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了新的时代特点。群众要求社会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表达个人利益诉求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复杂。有些干部面对复杂局面,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变得不愿做、不敢做、也不善做群众工作,客观上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各级党政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坚持不懈地做好群众工作。

一、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始终心系群众。 乡镇基层干部很大部分出身在农村,即使不是在农村出身,也有亲戚朋友在农村,对农村的形势、群众的境况,可以说感同身受。按理说,我们应该不会忘记“群众是衣食父母”。但恰恰相反,有很多人正在淡忘这个老观点,正在淡化群众感情,现在非常有必要重温群众观点,筑牢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李瑞环同志曾说过:“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怜,群众最可畏”。讲群众最可敬,是说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陈毅元帅曾经说,“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看看我们今天赖以生产生活的基础,大到纵横南北的交通干线、小到吃水灌溉的山塘水坝,无不是群众勒紧腰带、肩挑手提扛出来的。讲群众最可爱,是说群众最容易满足。经常做群众工作的同志都深有体会,群众很质朴,我们有时说了几句推心置腹的话、做了一点该做的事,群众就感动痛哭流泪。讲群众最可怜,是说群众生活最艰辛。群众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历史上就承受了太多的艰难辛苦。就是在税费改革以前,也有人发出了“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呼吁。现在虽然政策好了,群众手头稍稍宽裕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背井离乡,为生计奔波,忍着最大的委屈,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计,拿着最少的报酬。讲群众最可畏,是说脱离群众最危险。党群关系恶化,大则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小则引发群体性事件。我们必须始终把群众摆在衣食父母的位置,保持感恩之心来对待群众,深怀愧疚之心来回报群众。

二、民生利益是我们的最高利益,我们必须不断满足群众。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这也是古往今来为官从政者倡导的基本信条。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利益就是我们的最高利益。这几年,尽管随着财力的增长、政策的反哺,民生状况大幅改善,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轻视民生问题;尽管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增多,其中也不尽合理,但我们绝不能因此无视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一定要始终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重视民生、研究民生、改善民生,努力履行党赋予我们的政治责任。

要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总是日益增长的,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总是持续向上的。尽管我们这些年做了很多工作,但可以肯定,群众的抱怨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工作始终落后于群众需求。这不是群众不知足,也不是我们工作不力,而是矛盾论在民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这个矛盾的存在,正是推动我们进一步改善民生的动力。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坚持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分清轻重缓急,不遗余力地为群众解决问题。

要以群众的感知体谅群众,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现在,有时我们认为工作已经做得很到位了,但群众为什么不满意?有些工作在我们看来好像很有必要,但为什么人民群众不欢迎?有些问题,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为什么群众就不理解?这些问题,其实毛主席在几十年前就给出了答案:“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没有很好地走群众路线,经常以个人的感知代替群众的体验,忽视了群众的实际需要;往往以自己的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常识水平作为比照,设计出看似方便群众、实则脱离实际的工作方案。因为我们这些一厢情愿的决策和设计,造成了“最后一公里”不能进村入户的问题、群众跑冤枉路的问题、群众办事成本更大的问题,等等。正是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使我们的好事没有办好,实事没有办实,甚至是好心办坏事。我们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既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又要为群众办小事、解难事,努力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要执行好惠民政策,把群众该得的实惠送给群众。当前,国家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认真贯彻和严格落实这些政策是各级党员干部的重要责任。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国家给群众的普惠政策不是一种赏赐,而是他们正当利益的回归;不是一种恩惠,而是他们理应分享的改革发展成果;不仅是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种经济政策,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大政方针。无论从哪一方面理解,我们都应该不折不扣地把这些政策执行到位,坚决不准克扣截留。而且还要改进服务方式,端正服务态度,让群众心安理得地拿、有尊严地享受。

三、人民群众是一切工作的主体,我们必须充分依靠群众。 这是我们党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群众工作路线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发扬。

要善于集中群众智慧。集中群众智慧的问题,实质是一个科学决策的问题。人民群众是最高明的老师,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最丰富、最实际、最管用。联产承包责任制、协会组织、村民监事会等等,这都是民间的创举、群众的发明。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可小看群众的聪明才智,不可低估群众的创造能力。要经常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运用毛主席教给我们的方法,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将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研究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再到群众中宣传推进,这样循环往复,使我们的工作决策更正确、工作方法更生动、工作方式更丰富。

要善于调动群众力量。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包括近几年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实践告诉我们,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一切工作将一事无成。我们推进项目建设、新农村社区建设、高效农业发展,等等,都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我们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都不能“自导自演”。要善于给群众算帐,用看得见的利益吸引群众;要善于借助群众的力量做群众工作,用身边的典型引导群众;要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用明明白白的好政策号召群众,真正把全镇上下的力量集中到加速推进发展实践上来。

要善于引导群众自治。深入推进群众自治,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我们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需要。要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高度重视发展各种新型社会组织,建立村民理事会、监事会,扶持各种行业协会,引导农民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四、化解矛盾是我们的首要责任,我们必须积极引导群众。 当前,正是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期,但我们既不能因为矛盾多而害怕矛盾,也不能因此回避矛盾,甚至麻木不仁,更不能因为少数落后群众的存在而视群众为对立面,甚至视群众为“刁民”。一定要坚持把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作为第一责任,高度重视源头预防,充分运用做群众工作这个传统手段,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司法手段,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是摆在干部面前的最大考验。这两年,网络上流行一类帖子,叫做“官场雷语”,专门收集官员失态的语言。比如,“你们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局长!” “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等等,这些雷人雷语,让人惊诧,也令人深思。它除了反应当事官员个体素质欠缺外,也折射出当前我们干部队伍在坚持群众践线、做好群众工作方面的缺失和偏差。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愿做群众工作。心里没有群众,对群众生活漠不关心,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二是不敢做群众工作。嫌麻烦、怕负责,不敢得罪人,遇到矛盾棘手问题,能躲则躲,能避则避,明哲保身,应付了事。三是不会做群众工作。正像习近平同志所形容,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可以说,当前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能否有效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考验,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

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一道必答题,也是一道难答的题,更是一道需要全力答好的题。做好群众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层面上,更要落实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着眼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注重从实践层面、行动层面来落实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

第一、在目标取向上,要正确处理四对关系。群众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牵涉全局的工作,需要我们把握规律、突出重点。从总体上讲,做好群众工作需要正确处理四对关系。

1、是要正确处理发展和共享的关系。做好群众工作,首要的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当前,加快发展是解决现阶段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步伐,又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既要做大“蛋糕”、做好“蛋糕”,同时更要分好“蛋糕”、用好“蛋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把更多公共资源投向民生领域,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镇人民,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2、是要正确处理民生和民主的关系。当前,群众的利益更加多元化。今天的群众诉求,已不再局限于物质利益,局限于吃饱穿暖,而是更多的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方面的权益,群众的民主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既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要切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实现以民主促民生。

3、是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群众工作的活力源于不断地改革创新。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已经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工作制度,一定要认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体制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多条途径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使群众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群众工作实效。

4、是要正确处理权力和权用的关系。做好群众工作,主体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和群众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群众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以实际行动增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第二、在干部自身上,要切实提高五种能力。对我们干部来说,群众工作既是一项基本功,也是一门大学问。要真正学会群众语言、读懂群众表情、了解群众心理、做好群众工作,既需要感情的培养,更需要实践的磨砺、本领的提高。当前,要突出提高“五种能力”。

1、是要提高心系基层、深入群众的能力。深入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有人说,做好群众工作需要“一二三”:“一”就是一腔热血、为群众着想,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二”就是两角置换、换位思考。注意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三”是深入“三头”、掌握实情。“三头”就是地头、炕头、心头。深入地头,就是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炕头,就是走进群众家中,与群众促膝谈心;深入心头,就是与群众进行心贴心的交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做好群众工作,只有到群众中去,才能感化和感动群众,才可化解矛盾和问题,才会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

2、是要提高宣传发动、组织群众的能力。组织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能否有效地组织群众,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决策的落实和工作的成效。要有效地组织群众,就要尊重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组织群众,党员干部不仅要通过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感化群众,更要以优秀的品德修养、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公仆形象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特别是在社会矛盾日益复杂,部分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逐渐弱化的情况下,强调党员干部的形象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领导干部品德高尚、自身素质高、形象好,群众就信服,你说话群众就听,就愿意跟着你干,反之亦然。

3、是要提高畅通渠道、沟通群众的能力。沟通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桥梁。沟通群众,首先要建立信任,然后才能实现真诚交流。党员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决不是靠权力,而是要靠工作业绩和人格魅力,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党员干部必须具有与群众平等互动、有效沟通的能力和本领,多说群众能懂的话、多办群众认可的事,善于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做到群众的心坎里,转化为群众的自觉力量。同时,要畅通民意渠道,拓宽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领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保证群众依法有序地反映意愿、表达诉求。

4、是要提高说服感召、教育群众的能力。教育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群众工作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做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在说服教育的前提下,从“团结-教育-团结”的愿望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办法,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注重用先进思想、先进文化教育引导群众前进。加强对舆论宣传特别是新兴媒体的正确引导,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完善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牢牢掌握关键时刻、重大问题上的话语权,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

5、是要提高求真务实、服务群众的能力。服务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所在。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从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做起,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入手,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要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心理的变化,深入体察群众疾苦,及时了解群众呼声,全面掌握群众诉求,把好事办在群众开口之前,把实事办在群众急需之处,从各个方面、不同层面增加群众的福祉、赢得群众的认同。

第三、在工作思路上,要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当前,随着形势不断发展,党的群众工作出现了很大变化,呈现出新的特征,但也有其共性规律,概括来就是“四有”:即小中有大,群众利益无小事,再小也是大事;杂中有序,群众工作纷繁复杂,归结起来主要集中在发展、民生和稳定上,做好求发展、促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就抓住了群众工作的“牛鼻子”;事中有理,群众工作大都是琐事、具体事,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分析、抓住根本;怨中有因,群众有怨恨、有情绪,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没到位,他们的问题没解决,我们一定要端正态度、改进作风,带着感情和责任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我们要牢牢把握这“四有”规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增强工作实效。具体来讲,是要努力实现“五个转变”。

1、是工作重心要实现由“上”到“下”的转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三深入”为党政干部加强群众工作指明了正确的工作方向。领导干部只有真正“向下”,潜心深入,才能倾听到真实声音、了解到真实情况、掌握到真实材料;才能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我们工作赢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我们要按照“三深入”要求,做到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带头到群众中去,到基层一线去。

2、是工作主体要实现由“单”到“全”的转变。群众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涉及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必须广泛参与,合力推进。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着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全社会群众工作新格局。党委领导,就是要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同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正确把握群众工作的大政方针。政府负责,就是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完善社会政策、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培育和管好社会组织、畅通公民参与渠道等,切实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社会协同,就是要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同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解力量互动的社会协同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基层基础组织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作用。公民参与,就是要积极引导公民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努力形成全社会做群众工作的良好局面。

3、是工作内容要实现由“物”到“人”的转变。过去我们在做群众工作时,往往就事论事,重视一时一事,而忽视群众思想沟通和教育引导的局限。\"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首先在感情上与群众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我们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群众,把人本理念植根于群众工作中,以把群众当主人的真心、当亲人的热心、当老师的虚心、当裁判的诚心,同群众零距离接触,主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了解民生诉求,到群众最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化解矛盾,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4、是工作方式要实现由“言”到“行”的转变。情为民所系才能厚根,利为民所谋才能固本。党员干部要让群众信服、认可,最根本的还是要有引领发展的能力、解决困难的办法、为民办实事的本领。当前,社会矛盾交织叠加,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既要心“忧”群众,哀民生之疾苦,恤稼穑之艰难,念百姓之安危;更要深入群众家里“掀锅盖、摸被褥、看粮袋”,给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要通过一件件小事、实事、好事的办理,一项项便民、利民、惠民措施的推出,累积人民群众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5、是工作措施要实现由“堵”到“疏”的转变。化解矛盾犹如大禹治水,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要真正维护社会稳定,不是靠动用警力,把群众当敌人,将群众的诉求强行压制下去;不是靠滥用司法,将深层次问题掩盖起来;更不是靠违法手段,简单粗暴处理社会矛盾。要彻底改变过去我们少数地方和干部靠粗暴手段、简单方式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做法,着力在加强同群众沟通联系、争取群众理解支持上下功夫,着力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上做文章。尽可能通过民主、服务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协调的办法化解社会矛盾,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党委书记上党课教案

一位乡镇党委书记的党课报告

乡镇党课教案

乡镇党委书记

乡镇党委书记

乡镇党课教案(推荐)

党委书记讲党课

党委书记讲党课

乡镇党委书记七一讲话乡镇党委书记七一讲话

乡镇党委书记工作总结

《乡镇党委书记党课教案.doc》
乡镇党委书记党课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