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人之敬老院之行

2020-03-03 14:41: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关爱老人之敬老院之行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天下无孝子”。这次关爱老人之行,我们来到了位于烟台近郊的一处敬老院。敬老院在一个很陡的斜坡上,在居民房的最里面。院子不大,总共三排房子,一排也就八九间的样子吧。当时正值烟台最冷的时候,深冬的敬老院显得更加凄凉。住在敬老院的老人们都呆在各自的房间里,大部分都躺在床上。负责照顾老人的也就四五个人吧。

走进敬老院,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景象就是,一个老婆婆,头发已经全白了,背弯的很厉害,看起来大概七十多岁了,她正费力的用冰凉的自来水洗衣服。她的两只手已经冻得通红,还得步履蹒跚的用小盆子到不远处的自来水龙头接水。我们几个看在眼里心里都泛起阵阵的酸楚,愣在了原地。有反应快的同学,回过神来,连忙过去接过她手里的衣服拿去洗。我们把带去的水果放到她的桌子上,然后我就和另一个同学帮忙去打水,她局促的不知怎么办才好,就不好意思的站在旁边,也不肯坐,笑着问我们是不是学生,哪个学校的。我们说自己是烟台大学的学生,她就不停的点着头说“上大学好,上大学好啊”眼里泛着泪花,弄得我们不知怎么办才好。

洗完衣服,和婆婆又聊了一会儿,之后,我们去到另一间房子。那件房子很小,和我们的宿舍差不多大,房间里只能摆下三张床和一张桌子。房间里没有暖气,很冷,里面住了三个老人,一个正在睡觉,另外两位坐在床上。桌子上放着一个吃了一半的萝卜。三个老人都50多岁了。按照中国的法律,满60周岁才算老年人,50岁应该是享受人生的年纪,可她们却早在的住进了敬老院,呆在这深宅大院里,窝在只能放下三张床的小角落里,思念着自己的亲人。当我们经过那间房间的时候,有一位老人正在望着窗外出神,她在想什么呢?快过年了,她应该是在翘首企盼自己的亲人吧。我们从窗户看见了她,才又折返回去。我把带去的水果味的千层饼干一半给了她另一个给了另一位老人。五十岁,可是她们的黑发已经所剩无几了。当时已经早晨九点多,可她们还没有吃早饭呢。有一位老人,她的一只手不能动,另一只手也是颤抖的。我便把千层饼干喂给她吃,她笑着说从来都没有吃过„„过了一会,她从一个塑料袋里找出一把上一次去看她的同学留下的指甲剪,让我们帮忙剪剪指甲。她的指甲很硬,而且黄黄的,很难剪,应该很长时间没有剪了。她只剩下几颗牙了,我一边喂她,一边和她说话,她竟

1 喷的我的衣服上都是。我说不要紧,她还是一个劲的跟我道歉。她把东西都堆到床的一侧,本来就不大的床显得更小了。我要把她的东西给拿到桌子上,她却组织了我,指着旁边正在睡觉的老人悄悄对我说,她偷东西。当时我的心里就想打翻了五味瓶,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后来听一位同学说她去看的老人也都分成了派别,一波不和另一波说话。作为老人,他们的子女已经抛弃了自己,连自己的至亲她们都不敢相信不敢指望,更别说陌生人了。在我的眼里,她们好像总是互相防备着,她们的内心应该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和煎熬吧。

子女们都在打拼着自己的事业,父母成了她们的羁绊,于是便把老人送到了这个所谓清净的偏远地方,那哪里是清净,只有无边的寂寞,无尽的等待。远离了喧嚣,也远离了关爱和亲情。望着窗子发呆,等待着亲人的到来。

房间里有一台破旧的电视机,早已成了摆设。一个月800块钱的生活费,早晨吃馒头喝粥,中饭和晚饭有时有菜有时连菜都没有,而且,听她们说,有时候她们会经常吃剩菜。作为弱势群体,她们多么渴望社会的关注,哪怕一个微笑。

到了我们该离开的时候„„在我们走出那个狭小的房间的时候,那个一直在睡觉的老人起来了,望着窗外,望着我们离开的背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对老人应该是关爱,应该是尊敬,应该是尽孝。现在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敬老院,有人觉得那是一件好事,我个人并不反对这种说法,但是,敬老院的存在是否意味着有很多子女不愿意照顾自己的父母所以宁可花钱将父母送到敬老院让别人照顾呢?或许是有不得已的理由。一个老人也许更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他更需要一个幸福的晚年。

“摩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眼泪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回良玉在2009年在全国老人工作委员会上强调,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7亿,占全国人口的12.5%,并且呈现出加快增长的趋势,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空巢老人数量庞大。同时老人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是较高的,据统计60岁以上老人慢性疾病患病率是其他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国人口平均消耗水平的1.9倍。但是我国的医疗资源却总体不足覆盖面也小。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对待老人的态度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关爱老人,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在中国,从古

2 至今都是百善孝为先,可是社会越发展,这种意识却越浅薄。最近几年“扶不扶”成了一个热点话题,碰瓷老人频频出现,我想这既不是老人变坏了,也不是坏人变老了,而是,社会对老人的关心太少了。老人是中华民族游戏传统文化的坚定守护者和传播者,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他们为会培养了新一代,而自己却被社会所遗忘,他们心寒呐!

志愿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关爱老人的心却不能冷却。敬老院之行只是关爱老人的行动中一个小小的部分,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呼吁社会能够加入到关爱老人的实际行动中来。作为年轻的新一代,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做好带头作用,为社会树立一个榜样,展现出一名大学生该有的精神面貌。目前,我国专为老人提供的照料和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和设施严重不足,现有的养老机构和服务项目内容不健全,服务人员正如在敬老院见到的,她们的素质和服务质量不能满足老人的需要。我上网查阅了一下资料,得知,农村五保人数525万人,目前集中供养月120万人,仅占23%,机构养老服务供求。

这次志愿活动缓解了敬老院老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向他们传递了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让敬老院的老人们知道社会并没有将他们抛弃,社会仍然牵挂着他们。此次活动不仅为社会注入了和谐因子,更为大学生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我们的责任重大。

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一对夫妻要供养四个老人,再加上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是很完善,无形之中增加了年轻一代的压力,但我们不能因为压力大就放松对老人的照顾。他们给了我们他们能给的全部,对我们却无所求,如果啃老族继续壮大,那将是社会的悲哀。

老年社会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缺少配套和衔接。不仅老年社会政策法规体系本身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缺少配套和衔接,也与其他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存在矛盾、不协调甚至相悖的现象。

人口流动迁徙改变了传统家庭养老赖以生存的紧密的血缘关系,地理间隔使得老人从儿孙方面获得赡养和照顾变得更加不现实,因而家庭养老的基础也被进一步削弱。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空巢家庭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和服务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地向社会提出要求。

希望我国能够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质量专业技术标准建设。加快硬

3 件建设步伐尽快做出居家养老、社区照顾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加快制定和推行养老机构、服务设施建设的规划、标准、规范,全力推进民办公助的通行;积极研究制定并推行公办民营的政策和办法;推动各类社会服务团体和中介组织的培育发展和规范运作。加强为老服务的规范管理,制定出台各级各类服务标准和评估监督办法等。鼓励和推动现代化的为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和老年产业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供求关系的改善与平衡。

老年服务社会工作者的素质也需要加强,政府应该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对一些服务机构,应该严格审查和监督,防止投机取巧。

我想起一句广告语“不要让等待成为一种遗憾”。我们不要说,等我们有钱了,给老人买多少东西;我们不要说,等我们有时间了,带老人家到处玩。等我们有钱了,有时间了,但父母的身体也不允许了,这种等待将会是一种遗憾,一种无法挽回的遗憾。《常回家看看》那才是父母对我们的渴求,他们是最容易满足的,有时间的时候,买点菜,回家陪老人吃一顿饭,他们会乐得嘴都合不上的,平时哪怕是为老人买一双袜子,亲自为老人穿上,他们的眼睛里也会含着泪的。父母心情愉悦,身体健康,作为儿女的,可以安心的生活和工作!

4

“关爱老人”敬老院之行

“关爱老人”敬老院之行活动策划书

“关爱老人”敬老院之行活动策划书

关爱老人敬老院

关爱老人之敬老院活动策划书

关爱老人之敬老院活动策划书

敬老院关爱老人新闻稿

关爱老人 敬老院策划书

社会实践之敬老院之行

关爱老人—护理院之行

《关爱老人之敬老院之行.doc》
关爱老人之敬老院之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