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教案

2020-03-02 04:55: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蓑”字。 2.熟读古诗,感知古诗大意。

3.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分析

1.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牧童》板书课题,从课题中了解到了什么?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每个字、词。 3.要求学生划分节奏,自由读。

4.教师正确订正节奏划分,再次通读。读诗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5.读得真好!我们一起再读读吧!(师前四字,生后三字,倒过来,师后三字,生前四字)

三、熟悉古诗,理解第

一、二句诗。

过渡:这是一首描写牧童的诗,牧童出现之前,诗人首先描写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原野 笛声 它们各是怎样的?

对了,这原野不是真的六七里长,这六七里要形容从原野的这一头到原野的那一头很广很广。这六七不是确切的数字,其实,古诗中像用到这类虚指的诗句很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三千尺”指什么?(指瀑布很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尺”也是要形容桃花潭水很深。

1.原野真大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原野的辽阔。

2.“铺”字读音以及意思?(铺开,铺展)把草的茂盛以及草地给人一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这铺字用得太好了!

3.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原野的大与美吧!(全班齐读)

四、理解第二句诗。

1.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这广阔无垠的原野上,绿草如茵,草木茂盛,多像一张铺开的巨大的绿地毯。置身于这绿地毯式的大原野中,晚风轻拂,此时此刻,原野上传来了什么声音?(笛声) 2.吹笛的人是谁?出示图片

3.读诗句。诗中是怎样写牧童在吹笛的?(笛弄晚风三四声)这诗句中的“弄”是什么意思?(逗弄)

4.是啊!晚风中的牧童骑在牛背上,不停地逗弄着手中的笛子,伴随着晚风吹来,笛声时而高,时而低,时而长,时而短,时而快,时而慢,时而有,时而无。带着嬉戏、调皮的感情再读一遍

5.现在,我们把这两行诗连起来,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看谁更能读出诗的韵味。读完这句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天真,可爱,调皮)

五、理解

三、四句诗。

1.牧童吹完笛子后干什么了呢?理解第三句

2你们知道什么是蓑衣吗?蓑衣有什么作用?其实,蓑衣还有御寒作用,它还能散发出一种气味,防蚊虫叮咬。在读古诗后两句。书写“蓑”字。 3.师小结:牧童放牛回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后,他没有脱下蓑衣就躺在草地上美美地欣赏皎洁的明月,谁能美美的读读这两句诗。 4.你们发现了什么?(把“卧”改成“睡”)

5.把“卧”改为“睡”不好吗?为什么?(说得真好!)

6.广阔的原野,一个可爱的牧童,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悠闲地躺着草地上,静静地欣赏着天上皎洁的明月。学生带着想象齐读整首诗。

六、推荐作业 1.小练笔

牧童选择了这种最舒服的仰卧姿势,欣赏着天上皎洁的明月,此时,他可能会想起什么?和同学交流写下来。 2.背诵《牧童》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短笛教案

《牧童教案.doc》
牧童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