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2020-03-02 17:15: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创新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促进基础教育深入发展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新课改要求我们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其中,由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师生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随之带来课堂教学的新面貌。由此,新理念、新课堂对教学管理也相应地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以适应课改的新形势、新要求,并促进新课改,已经成为我们教学管理者的新课题。

一、改革教案要求,活化教案模式

在所有的教学行为中,教案编写是尤为重要和关键的环节。传统的教案,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角度出发设计的,而较少设计学生的活动,忽视了如何学。这样的教案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是可控制的。它是静态的、单一的、单向的,每一个环节,活动内容、时间、学生发言、教师讲什么都由教师课前进行设计。另外,传统的教案往往过于注重书写的形式,追求“规范”和“标准”。这样一来,教案编写更多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和学校的检查评比,难免陷入被动、呆板、模式化的窠臼。因此,教案对教学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教师除了每学期留下一本本厚厚的旧教案之外,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学◎ 龚敏(东北师大附小南校吉林长春130000)习和借鉴。以上种种,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受到教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陈旧的教学理论的不良影响。新课程对教师在课堂上驾驭教材、选择资料、指导学生等方面要求较高:教学设计“以学定教”, 应是体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案,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因此,教学设计不必面面俱到,应为学生留下更多空间。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考虑教师的教,更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完成新内容的教学,又要筛选参考大量的课外相关资料;既要注重对结论的理解,又要注重让学生探究结论的形成过程。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前准备。因此我们认为:教案既是一个物化的书面计划,更是体现在教师头脑中的一个已经形成的清晰完整的教学思路。

我校教导部在新课改开始实施之际,就响亮地提出了教学改革要努力构建“有意义的课堂”,其核心便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教案编写,我们大胆地进行了尝试。在实践中,我们努力做到三个提倡:1.提倡创新型教案;2.提倡有个性的教案;3.提倡博采优秀教案。要求教师写教案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一案多备,以彰显个性,体现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课型的特点以及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案的改革,教师思想上、观念上必须有所突破与创新,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重大转变,就不会带来教案编写的创新。因此,可以说观念更新比方法更新更重要。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所以,改革教案编写应先改革教师思想。因此,学校注重开展校本培训,不断以新课程的理念充实教师的头脑。这样一来,在每位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怎样设计最佳教案,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实现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便成了老师们的教研课题。渐渐的,广大教师便逐步跨入了学习者、研究者的行列。他们逐渐形成了分析、审视个人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运用情况和实际教学效果的意识。这对教师是一个重新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对于引领广大教师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反思教学行为,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二、加强集体备课,优化备课质量

吧放开教案后,对备课要求不是降低,而是大幅度地提高了。为严格把好备课质量关,提高备课的实效性,我校每周安排两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省时高效,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改变了个体备课的封闭性、静止性。同时,我们还相应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确保备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集体备课, 我们坚持做到一个统

一、两个充分、三个讨论。即:统一教学目的要求;充分发挥主备者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全组教师的集体智慧;讨论教学内容的疑难问题,讨论怎样设计最佳教学思路,讨论采用什么样的教法。这样,在每次集体备课过程中,

每位中心发言人都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说课。在此基础上,全组教师进行座谈、交流、磋商、评议。这一环节是集体备课的关键,主要是研究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教法与学法,以及为提高教学质量所选用的教学手段等。主讲人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并说明设计的理由,本备课组的其他成员均要根据自己所准备的钻研材料,提出补充与修改意见,做到人人都要发言。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 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集体备课的要义就是博采众长,拓展思路。这样的集体备课,既能发挥每位教师的才能,又能集中大家的智慧,摆脱了以往备课的形式主义,使备课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新理念的过程,学习其他教师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久而久之,教师的备课能力切实得到了提升。

同时,我校还积极探索和实践了电子备课活页实验,实施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以提高工作效率。电子备课的目的,除了继续重视预设教学过程之外,更要重视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调整教学过程,这种生成性的内容应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改进和完善,作课前调整。课前调整时,相对固定的内容可重复使用,调整的部分需要教师用笔在打印好的教案固定空白处修改。这样便有效地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加以整合,减轻了教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让教师集中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钻研学,探究教法。思深方能透,思透则能明。只有将粗糙、肤浅、零乱的教育表象经过反思的提炼,教师自身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所以,每学期,教师都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尤其提倡通过主观反思和客观描述,寻找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生长点,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可以说,我们的备课改革是一次务实的尝试,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引领。学校教导部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备课改革的监控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形成全校教师教学的正确导向。

三、常规抓实抓细,切实提高质量

只有优化的过程,才会有优化的结果;只有常规的到位和深化,才可能实现创新的突破和飞跃。为此,学校对所有教师的备课、作业、听课、上课、检测等均作出相应刚性规定。每个学期初,教导部都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常规细则的学习,努力探索与完善本学科教学常规,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力争做到教导部、年级组、学科组层层把好常规落实关,切实发挥常规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作用。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常规调研,并注意做到三个结合:把调研与教学质量的监控结合起来,把随机性调研与针对性调研结合起来;把集中性调研与分散性调研结合起来。定期抽查备课情况或作业情况,不定期进行多种形式的分析性质量检测,使调研与分析性检测成为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教导部同年级组、学科组做好各年级、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随机调研,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深入推行领导、教研员听课制度。学校各位领导、教研员分年级深入课堂,了解课堂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尤其注重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推行的常规管理不是靠“管” “卡” “压”来实现的,而是在信任、尊重中激励人、发展人。在管理过程中, 我校坚持刚柔相济,重视人性化管理, 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竭尽全力为学校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学校兴衰系于教师,教师工作热情直接关乎学校成败。学校实施人性化管理要时刻体现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的理念,重视教 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校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学校一切活动和工作的开展都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采取因人制宜、因事制宜的管理方法,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在这样的管理过程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法治与德治、情治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尊重个性相结合,严格规范与开放自由相结合,以品德感召人,以真情团结人,以能力带动人,以事业造就人,时刻做到关注教师价值,帮助教师挖掘自身长处,创造一切条件让其展示自身潜能。

四、浓厚科研氛围,深化教学研究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教学常规管理要以教学科研为导向,做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注重积极创设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精神,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在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中,我校树立“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科研意识,积极鼓励广大教师以课程实施和推进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并发挥集体力量联合攻关,以此促使教师以坚持不懈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来充实自己的教育生活,以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生命的内涵。在教学实践中,学校适时地相应开展系列教研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浓厚教师的科研意识。活动的整体安排着眼于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率先推出“名师工程”人员的汇报课,以充分发挥“名师工程”队伍的辐射、示范作用,同时,工作满三年青年教师的汇报课、青蓝工程教师的汇报课等,都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研讨、交流的平台。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努力做到既注重活动前的准备酝酿,又注重活动后的反思碰撞。实践证明,建立与新课程同步发展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我校充分挖掘校内教育研究资源,整合教导部——学科组——年级组等教研力量自主、持续、有效地进行校本教学研究。久而久之,参与、组织教研活动,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的意识,并逐步衍生为教 师的一种习惯。正是经历了一次次教研活动的体验和锻炼,我们的常规教学也越来越接近于公开教学,老师们的日常教学日趋成熟。通过一个时期以来我校开展的校本教研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校本教研既是一种活动、一种方法、一种制度,更是一种意识、一种文化。它为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专业素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为盘活教育资源、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为学校寻求发展空间、创建办学特色拓宽了发展的途径。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面对新课改的滚滚潮流,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把好教学质量观,必须加强学习,辨明方向,不断思考新的举措,研究新的方法,制定新的目标,引导教师进行新的尝试,给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气,使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创新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主体班教学质量

规范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落实教育教学管理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过程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狠抓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材料)

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红民

《创新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doc》
创新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