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改革纲要语文教学改革指导》读后感讲解

2020-03-03 05:24: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新教育改革纲要语文教学改革指导》读后感

符贻敏

去年刚接触新基础的时候,我阅读了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论》,很遗憾,对书中深奥的理论知识,一知半解。今年叶澜老师又及时地给我们送来一份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精神大餐——《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书中关于语文教师的发展问题,做了全面的阐述。读了以后,我对于平时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新基础理念相联系,还颇有收获。使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疑惑一下子找到了答案。

在“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个理念的影响下,我开始把课堂上的时间,空间和提问权,质疑权和评价权还给了学生,通过课堂的开放让学生动起来。经过反思,我的开放还存有弊端。

1、缺少向全体学生的全程性开放。

在上课的时候,心目中往往只有少数或者个别喜欢发言的学生,有机会回答问题,大多数的学生都沉默不语,我知道自己没有做到让课堂的重心下移,应该下移到小组,下移到每个学生那里去。我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某一环节开放,如设计了开放性导入,让学生对文本自由发问自由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只是开放了这一个环节,其他环节又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所以这样的开放不是全程性的开放。

2、缺少有结构性的开放。

我在课堂上的多次开放,还采用了多种组织形式,如小组交流,小组朗读等,但是还是感觉中间好像有脱节现象,追究原因就是不同环节之间的开放是孤立的点,点点之间没有关联。

3、缺少回收与生成的开放。

在教学的时候只忙于放,但是对于开放生成的各种资源,包括学生的问题,观点,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乃至各种错误,不知如何“回收”和“应对”。在一次评课的时候,S老师说过她是如何利用生成资源的及如何应变的。在听《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阅读课的时候,有一个小孩子的回答不在老师的预设之中,说这个扫路人的子女肯定不孝顺,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在这么危险的山上扫路。机智的老师没有被这个冷问题打蒙,而是出于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就顺着说下去,“是啊,你很会动脑筋,透过这个老人,你看到了一个社会现象……”但愿我今后的课堂上面对生成的资源,也能及时地回收和应对。

4、缺少实质的开放。

这种现象最常见于小组讨论之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比如:“你从课文的那些语句当中理解这个人物的爱国的精神的”,仅仅一分钟就喊停,然后组织全班交流。这么短的时间,学生的个体没有得到充分思考,几乎不可能有什么实质性的讨论,结果开放就是成为了一种形式,成为教师为了教学必须完成的一个环节。针对我们的孩子,他们的基础普遍弱势的特殊情况下,更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然后交流,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2010.5.4

《新基础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读后感

《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读后感(邹玉)

“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 学习摘要

国家教育改革纲要读后感

读《“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

读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读后感

《新纲要 新师德》读后感

《新师德新纲要读后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读后感

《《新教育改革纲要语文教学改革指导》读后感讲解.doc》
《新教育改革纲要语文教学改革指导》读后感讲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